Workflow
医疗卫生
icon
搜索文档
山东十部门联合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工作
大众日报· 2025-04-30 01:00
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目标 - 到203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提升至48%以上,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1%以下,人均预期寿命提高至81岁以上 [2] - 2025年底前全省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2%以下,2030年进一步降至11%以下 [6] 重点群体健康管理行动 - 孕产妇管理:2025年底前全省设有妇产科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遍开展早孕关爱服务,强化高危孕产妇专案管理 [3] - 学生健康:2025年底前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47%以上,2030年达60%以上,每学期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 [3] - 职业人群:2025年重点行业培训率90%以上,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85% [3] - 老年人健康:2025年底新增医养结合、康复护理等机构100家,两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达1050家以上,2030年90%二级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设规范化老年医学科 [4] 健康管理阵地建设 - 健康学校:实现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全覆盖,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掌握1-2项运动技能 [5] - 健康社区:2030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成5个HCH工作站,推广AI自我健康管理技术 [5] - 营养健康:推动营养健康食堂建设,配备专职营养指导人员 [5] 全链条健康管理模式创新 - 2025年底前80%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两处方一提示"覆盖,2030年各级医疗机构全覆盖 [6] - 体重管理:2025年底前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新增百家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2030年服务覆盖率100% [7] - 预防接种:2025年底前实现县级单位全生命周期电子预防接种证全覆盖,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全程接种率保持92%以上 [7] - 运动健康: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比例超92%,推动医疗机构开设运动促进健康门诊 [7]
上海: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
快讯· 2025-04-14 11:23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今天(4月14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医疗卫生服务新业 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要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以严的基调深化全面监管,从事后处置转向 全过程监管,依托 人工智能、 大数据、 区块链等技术,对医疗机构执业行为、药品器械流通、医保基 金使用等实施穿透式监管,切实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要以审慎包容的态度助力创新发展,通过更高水平 监管、更优制度供给,支持和规范医学人工智能、细胞治疗等新技术以及 互联网医疗、国际医疗旅游 等新业态创新发展,更好满足群众高品质健康需求。 ...
杭州以改革攻坚突破推动高质量发展
杭州日报· 2025-03-31 02:21
"兜底办""微改革""轻松游""一件事"……在杭州,这些"新鲜词"就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杭州的改 革,不是纸面蓝图,而是浸润在街头巷尾的生动实践。从"黑神话:悟空"的文化创新,到"全城通"智慧 助餐的民生关怀;从医检互认共享的便捷医疗,到绿色革命的"新奥减污降碳模式",杭州以一系列重大 改革为笔,绘制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杭州以这一理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展现政府改革智慧。今年,杭州在这 方面继续谋篇布局。优化开放环境"服务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改革,迭代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平 台,探索建立产业分析垂直领域大模型,为项目招引提供更加可靠的分析决策和筛查甄选。探索适配跨 境电商行业特点的外籍人才灵活就业模式,推动外籍优秀跨境电商人才工作签证便利化,吸引国内外优 秀人才来杭就业创业。完善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发展布局,推进建设大宗商品投资贸易服务创新中心及杭 州市大宗商品投资贸易产业联盟等。 改革向来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城乡融合发展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的关键路径之一,今年杭州要聚焦鼓励"政企村农"多方合作,引导优质民营企业、社会团体参与乡村振 兴,打造共同富裕新 ...
官宣:公立医院住院预交金,降!
证券时报· 2025-03-28 10:23
最新官宣! 证券时报各平台所有原创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我社保留追 究相关 行 为主体法律责任的权 利。 根据通知,各地相关部门要指导公立医疗机构优化住院预交金交纳、住院费用结算流程,全面提升服务时效。原则上,公立 医疗机构要在患者出院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住院费用结算,逐步实现24小时内结算。 此通知适用于各级各类公立医疗机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军队主办的医疗卫生机构,非公立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来源:新华社 责编:李丹 校对: 杨舒欣 版权声明 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国家医保局等6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预交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公立 医疗机构自2025年3月31日起全面停止收取门诊预交金,自2025年6月30日起降低住院预交金额度。 通知要求,公立医疗机构要参考住院患者同病种前3年度实际发生的次均住院费用和个人自付费用,合理确定住院预交金额 度,医保患者住院预交金额度降至同病种同保障类别个人自付平均水平。 转载与合作可联系证券时报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END 点击关键字可查看 潜望系列深度报道丨 股事会专栏 丨 投资小红书 丨 e公司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