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

搜索文档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十四五”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再优化
新华网· 2025-08-22 11:48
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进展 -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总诊疗人次数达到16.6亿[1] - 中医药服务体系覆盖城乡并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1] - 超过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2] - 约96%的县设有县办中医医疗机构[2] - 约91%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设置了中医临床科室[2] 基层服务网络扩展 - 全国已有约4.2万个中医馆覆盖超9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2] - 943个县级中医医院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乡村一体化服务[2] - 中医药服务网从城市到乡村持续扩展满足百姓需求[3] 优质医疗资源建设 - 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中西部累计建设重点专科240多个[4] - 引入医疗新技术1200余项提升专科疑难重症诊疗能力[4] - 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加快建设[4] 中医药特色能力提升 - 遴选确定115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提升临床疗效[5] - 138家中医医院开展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5] - 1493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项目建设[5] 中医药服务方向优化 - 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升至76.29%[6] - 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升至88.33%[6] - 住院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医治疗比例升至96.00%[6] 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 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康复科建设[6] - 推动妇幼保健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6] - 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脊柱侧弯中医药干预试点[6]
全面拓展深化合作 携手开创共赢新局面
郑州日报· 2025-08-22 00:55
核心观点 - 华润集团与郑州市政府举行高层会谈 双方计划在电子信息、现代食品、清洁能源、中医药和城市更新等领域深化战略合作 共同推动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1][2] 华润集团战略布局 - 公司深化布局"大国民生"和"大国重器"两大业务方向 [2] - 公司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四大领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 - 公司处于"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 [2] 合作领域规划 - 双方将在电子信息领域深化合作 [1] - 现代食品产业被列为重点合作方向 [1] - 清洁能源领域成为新增合作板块 [1] - 中医药发展被纳入合作范围 [1] - 城市更新业务将作为重要合作内容 [1] 郑州发展定位 - 郑州被定位为国家中心城市 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城市聚焦"两高四着力"发展目标 谋划"十五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 [1] - 郑州致力于建设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和全国统一大市场重要枢纽节点 [1] 合作模式创新 - 双方将对接新需求、加快新布局、拓展新业务、构建新模式 [1] - 合作旨在提升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业态 [2] - 既往合作已取得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成果 [1]
中医药文化“潮”动太仓
新华日报· 2025-08-21 23:24
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 - 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于8月21日晚在太仓市圆满收官 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包括名医义诊、体质辨识、茶饮药膳和理疗体验 [1] - 活动吸引大量市民参与 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区提供针灸、推拿、刮痧等服务 中药香囊DIY成为"流量担当" 广藿香、白芷、艾草等药材铺满摊位 [2] - 八段锦表演、科普情景剧等特色节目精彩纷呈 现场展示娄东医派历史和中医院发展历程 并向市民赠送二十四节气养生手册 [3] - 活动俘获年轻人群体 00后青年认为中药茶饮比冰咖健康 还能号脉开方调理身体 [3] - 太仓市中医医院将持续打造"能吃、能看、能治未病"的中医文化嘉年华 让中医药更深入走进百姓家 [3] 基层中医馆建设 - 太仓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医师节期间提供把脉、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服务 居民称赞家门口中医馆便捷且医术精湛 [4] - 成功案例:200斤上班族通过穴位埋线调节代谢搭配定制药膳 一周减重4斤 [4] - 太仓已建成3家五级中医馆、6家四级中医馆及40家三级中医馆与中医阁 实现镇街全覆盖 打造"一馆一特色" [5] - 通过医联体建设让专家定期下沉坐诊 将针刺、三伏贴、雷火灸等技术送到居民身边 [5] - 科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改造后新增艾灸仪、电针仪等设备 中医适宜技术扩展至9类22项 涵盖推拿、骨伤等疗法 并开设呼吸康养、治未病和美容门诊 [5] 中医药传承与发展 - 太仓出台《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 从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到资源下沉全方位提升服务能力 [6] - 系统挖掘娄东医派56部珍贵医籍 出版《太仓中医人物志》《太仓地产药材彩色图谱》等著作 创新推出《娄东中医荟》融媒体栏目 [6] - 推动"方氏皮科""陆氏眼科"等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挂牌施杞国医大师等传承工作室 引入"岐黄学者"和省级名中医坐诊带教 [6] - 柔性引进科研团队推动医研融合 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研发多项院内制剂并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 [6] 中医药对外交流 - 肯尼亚中医博士夏瑞馥于6月重返太仓 作为郑和下西洋水手后裔和文化大使 提出建设海外中医药服务基地、推动非洲本地药材规模化种植等建议 [7] - 通过养生讲座、八段锦教学等文化活动让市民亲身体验中医药魅力 [7]
坚林园最新发声:4500点才是牛市起点,当下A股仍是“地板价”!看好“嘴巴”产业链,警惕概念炒作
新浪基金· 2025-08-21 10:06
市场整体观点 - 沪指逼近3800点 但4500点才是牛市真正启动的标志[1][3] - 当前市场仍处于低位 从个股数量和总市值看目前3700多点并不高[1][3] - 市场正朝牛市方向发展且呈现加速趋势 长远看当前位置堪称地板价[1][3][4] - 中国需要一个活跃的资本市场 整体系统性风险较低[1][4][5] 投资策略 - 投资者应在认知范围内选择确定性高的标的 通过长期持有抵御市场波动[1] - 坚持价值导向 重点评估企业是否具备与股价相匹配的内在价值[7][8] - 头部及大市值公司相对风险较低 需警惕炒作概念和热点股的行为[7][8] - 强调不卖策略 认为目前更是入场时机尤其是有价值的公司[4][12] 消费行业 - 消费头部企业完全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2][12] - A股消费龙头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 与国外同类公司相比还很便宜[2][12] - 继续看好与嘴巴相关的消费主线 包括食品饮料等基础消费[2][4] - 食品饮料库存可控 因存在保质期企业不会盲目扩产[2] - 消费股股息率已达历史最高水平 甚至超过一些银行股[11] - 白酒板块相对低估 千年酒文化带来的快乐价值不会消失[13] 医药行业 - 看好创新药和中医药板块 认为目前仍是入场时机[9][10] - 创新药核心优势在于中国工程师和人力资源成本效益以及国内研发环境发展[9] - 预计未来中国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将占据重要地位 十大医药公司中会有中国企业[9] - 中医药持续创新特别是应用层面创新 总市值与国外公司相比仍然较小[9] - 老龄化将导致慢性病用药需求持续增长 医药市场扩大是必然趋势[9][10] - 预测二十年后慢性病用药需求及对应人群规模将至少增长十倍[11] - 目前医药板块仍被低估 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知尚不充分[10][11] 港股与A股 - 港股和A股同步 过去一年港股表现比A股更强劲[14] - 港股已经进入牛市 正在朝着牛市方向发展[14] 科技创新板块 - 看好科创板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和未来发展趋势 包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14][15] - 认为科技创新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市场潜力非常大[14][15] - 但不进行投资布局 因创新领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现有公司成为未来龙头的概率不高[15] - 创新行业变化太快 与长期持有不卖出的投资方法论相矛盾[15]
林园:创新药、中药目前仍是入场时机
新浪证券· 2025-08-21 06:24
行业观点 - 创新药是中国医药行业走向世界的关键[1] - 中医药板块中成药在应用层面持续创新[1] - 中国医药企业总市值相比国外公司仍然较小[1] 核心优势 - 创新药核心优势在于中国工程师和人力资源成本效益[1] - 国内研发环境发展推动行业进步[1] - 预计未来中国在全球创新药领域将占据重要地位[1] 市场前景 - 老龄化导致心血管疾病和肾脏问题发病率上升[1] - 慢性病用药需求将持续增长[1] - 医药市场扩大是必然趋势[1] 投资价值 - 创新药和中医药板块目前估值不算贵[1] - 两大领域均具备布局价值[1] - 十大医药公司中预计会出现中国企业[1]
破局更年之困,共筑健康生态——以岭药业携手京东健康启动深化合作,共推更年期健康管理新篇章
江南时报· 2025-08-20 05:43
合作概述 - 以岭药业与京东健康于8月19日签署深化合作协议 共同启动"升级抗衰中心数字营销方案"项目 [1] 合作模式与分工 - 京东健康依托平台流量和数字营销能力 重点升级打造"抗衰中心"作为数字化入口与转化基地 该中心集成专家答疑 科普辟谣和抗衰秘籍聚合功能 [2] - 以岭药业发挥中医药科研创新 经典名方开发和循证医学研究优势 核心产品八子补肾胶囊将在京东健康平台进行合作升级与重点推广 [2] - 双方对历史三年目标新老客分层并定制全周期运营策略 共同精准触达服务目标人群 [2]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合作聚焦八子补肾胶囊 深化消费者对其在女性健康调理 对抗更年期综合征和焕发年轻态方面独特优势的认知 [2] - 通过精准内容营销与用户教育 扭转市场对产品的传统印象 确立"中国中医美学"典范概念 [3] - 联合开展真实世界研究及数据挖掘 以科学数据和临床效果巩固以岭药业在中医药科学化 数据化领域的领先地位 [3] 战略目标与生态构建 - 整合京东健康数字化平台 用户服务能力与以岭药业科研产品力及线下资源 打造集预防 教育 干预 服务于一体的更年期健康管理综合解决方案 [3] - 响应"健康中国2030"战略 以更年期健康管理为切入点 共同提升中医药产业数字化升级与全民健康服务水平 [4] - 构建多维度健康服务生态闭环 实现市场增速持续领跑行业大盘 [3]
固生堂:“三驾马车”加速出海 打造全球中医第一品牌
智通财经· 2025-08-18 06:59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管理赋能、AI技术和产品三驾马车推动中医药国际化 致力于打造全球华人中医医疗健康第一品牌 [1][7] 管理出海战略 - 2024年3月收购新加坡宝中堂开启国际化 新加坡市场2025年7月收入同比增长119% [2] - 采用自建+并购+合作多模式拓展海外业务 计划2026年底在新加坡拓展至30家诊所规模 [2] - 输出国内数字化运营体系 包括AI医生健康助理和六大自研信息化平台支撑海外诊所运营 [3] AI技术突破 - 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 基于施杞、蔡淦等10位名医临床经验构建 专家模拟一致性达86%以上 [4] - AI分身可提升专家诊疗效率 辅助青年医生成长 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使海外中医师学习顶尖临床思维 [4][5] - 打破境内外中医人才分布壁垒 实现名医经验数字化传承与全球供给 [5] 产品研发与认证 - 2023年底与华西医院及百度共建中药大模型临床评价一体化平台 解决中医药临床评估难题 [6] - 积累超1700万就诊记录、800万份病历数据和2000多万份处方 含8位国医大师及数万名高级别中医师医案 [6] - 16款院内制剂投入临床 护发益发颗粒通过新加坡HSA认证 成为海外首个自主研发中成药 [6] - 未来将加大院内制剂研发 打造创新中成药服务平台体系 [7] 国际化成果与目标 - 新加坡市场实现119%业绩增长 首款中成药获海外认证 AI技术实现全球应用 [2][6][7] - 以新加坡为桥头堡 通过三驾马车推动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融合 向全球华人中医第一品牌目标迈进 [7]
固生堂(02273):“三驾马车”加速出海 打造全球中医第一品牌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04:23
公司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以"管理赋能+AI技术+产品"三驾马车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致力于打造全球华人中医医疗健康第一品牌[1] - 2024年3月收购新加坡宝中堂,2025年7月收入同比增长119%,专家首诊回头率和现场预约率位居集团前列[1] - 计划到2026年底在新加坡拓展至30家诊所规模[1] 管理出海策略 - 采取"自建+并购+合作"多模式并举策略:自建旗舰店、战略合作与整合、并购及相互持股[2] - 与新加坡当地连锁中医机构合作,并购优质西医诊所及综合医院,实现"中医+西医"协同发展[2] - 输出国内成熟的数字化运营体系,包括AI医生健康助理和六大自研信息化平台[2] AI技术应用 - 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基于10位名医临床经验深度构建[2][3] - AI分身在专家模拟一致性上达86%以上,辨证准确性与用药合理性获专家高度评价[4] - AI分身可提升诊疗效率、辅助青年医生成长、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服务海外中医师[4] 产品研发与出海 - 2023年底启动"中药大模型临床评价一体化平台"项目,解决中医药临床评估难题[6] - 积累1700万就诊记录、800万份病历数据、2000多万份处方及大量高质量医案[6] - 16款院内制剂投入临床,护发益发颗粒通过新加坡HSA认证,为首个海外自主研发中成药[6] 未来发展计划 - 加大院内制剂研发力度,研发同名同方药和经典名方药[7] - 打造中国创新中成药服务平台体系,实现名医经验通过药品永久传承[7] - 以新加坡为桥头堡,推动传统中医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7]
固生堂加码医联体布局,AI 与创新中药加速中医出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7 15:29
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 - 公司与深圳宝安区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签署医联体合作,聚焦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等领域[3] - 全国医联体合作版图扩展至20余家顶尖中医药大学及三甲医院[3] - 收购深圳天元中医肛肠医院,通过"自建+并购"模式强化深圳地区线下与在线医疗协同[3] - 成为全国首家与小红书达成官方合作的中医医疗机构,并联合美团、抖音、高德地图构建多平台流量生态[3][4] 业务拓展与创新 - 依托二级医院平台推进"医教研"一体化发展,重点包括学科建设、全职医生培养体系及"预防-诊疗-康复"服务模式创新[3] - 通过小红书笔记、直播等形式普及中医知识,数字化传播中医药服务价值[4] - 在新加坡设立中医传承工作室,输送国内中医师海外跟师学习,突破海外人才瓶颈[6] 技术研发与AI应用 - 发布10大"国医AI分身",覆盖八大中医核心专科,基于10位名医临床经验构建[5] - AI分身可6分钟内完成线上诊疗核心决策,并赋能海外中医师学习中国专家临床思维[6] - 16款院内制剂完成备案并投入临床,护发益发颗粒获新加坡HSA认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