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

搜索文档
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07:27
人民财讯8月12日电,根据Counterpoint《全球智能眼镜型号出货量追踪》报告,2025年上半年国际智能 眼镜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10%。Ray-Ban Meta智能眼镜的强劲需求以及小米、RayNeo和一些小品 牌新厂商的加入推动了这一增长。Meta在全球智能眼镜市场的份额在2025年上半年升至73%,这主要得 益于强劲的需求及其主要生产合作伙伴Luxottica的产能扩张。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同比激增 110%
北京商报· 2025-08-12 05:33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增长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110% [1] - 增长主要受Ray-Ban Meta智能眼镜需求推动 以及小米 雷鸟科技等新品牌加入 [1] AI智能眼镜占比变化 - 2025年上半年AI智能眼镜占比达78% 较2024年上半年的46%和2024年下半年的66%大幅提升 [1] - AI眼镜细分市场同比增长超250% 增速远超整体市场 [1] 品牌竞争格局 - Meta在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份额达73% [1] - Ray-Ban Meta AI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00% [1] - 小米AI眼镜上市仅一周即成为全球第四畅销型号及AI眼镜细分市场第三畅销产品 [2] 主要市场参与者 - 活跃AI智能眼镜OEM包括雷鸟科技(RayNeo V3系列) 小米(首款AI眼镜) 雷神(AURA)及Kopin Solos AirGo V系列 [1]
国泰海通|中小与股权研究:AI眼镜爆发有望推动智能眼镜加速迈向千亿市场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08-11 14:15
AI眼镜市场核心观点 - AI眼镜正重构终端消费市场格局,通过重塑智能眼镜行业逻辑推动行业进入爆发拐点 [1] - 对标智能手机与传统眼镜双十亿级年出货量,AI眼镜未来有望开启千亿级市场空间 [1] - 2025年中国市场销量预计增长188%,生态协同、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为三大核心驱动力 [1] - 行业以"全天候计算终端"为愿景,挑战智能手机中心地位,重构人机交互入口 [2] 行业发展路径与产品形态 - 演进趋势:分体式功能验证→一体化算力整合→轻量化无感佩戴 [2] - 当前主流产品分类:音频类(性价比渗透)、音频+拍摄类(多模态交互主流)、AR融合类(终局方向) [2] - 消费级品牌(Meta/小米)与功能型玩家(雷鸟/星纪魅族)共同推动技术平衡与应用拓展 [2] - 行业瓶颈:光学显示良率、芯片能效比与续航能力限制全场景落地 [2] 价值链与成本结构 - Meta与小米AI眼镜主芯片成本占比均为33%,AI+AR眼镜光学显示/计算单元占比43%/31% [3] - 国产化程度:除主芯片外元器件国产化率较高 [3] - 细分品类成本结构差异: - AR观影眼镜屏幕/光学模组占比44%/28% [3] - VR一体机屏幕/SOC/摄像头/光学模组占比17%/16%/14%/8% [3] - MR一体机SOC/屏幕/摄像头/光学模组占比27%/19%/11%/10% [3] 市场空间测算 - 全球传统眼镜年出货量16亿+为AI眼镜提供用户基础 [3] - 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预期超1900亿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超500亿人民币,5年CAGR超80% [3] 产业链格局 - 上游:光学模组/芯片/镜架结构件制造商 [3] - 中游:ODM/OEM代工厂商、软件与AI大模型供应商 [3] - 下游:品牌厂商与渠道商 [3]
“百镜大战”雷声大、雨点小
第一财经· 2025-08-08 13:37
行业现状与挑战 - AI眼镜被视为AI大模型落地的新兴载体,但"百镜大战"雷声大雨点小,真正量产落地的产品不多,背后存在供应链痛点 [3] - 产业链尚未完全成熟,带显示功能的AI眼镜预计至少还需两年才能成熟,产业发展需分步推进 [3] - 2025年中国AI眼镜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超200%,从2024年约80万台(主要为音频眼镜)增至270万台;全球出货量预计激增至近千万台,同比增长217% [7] - 相比全球超10亿台的智能手机市场,AI眼镜市场规模仍较小 [7] 核心部件与技术瓶颈 - 缺乏专属芯片等核心部件,现有芯片存在功耗高、造价贵、性能与成本指标不理想的问题,甚至需与手机抢内存并提前3个月下单 [5][6] - 端侧算力不足,AI眼镜依赖云端算力导致反馈延迟,持续使用AI功能易出现缺电和发热现象 [7] - 光学模组仅支持中型眼镜框,无法适配大型或小型框型,缺乏个性化方案 [8] - 显示模组成本高昂,Micro LED镜片单块成本超1000元,两块成本超2000元,整机物料成本至少3000元,导致终端售价高(如雷鸟AI眼镜售价约14000元) [9] 产业链整合难题 - AI眼镜重量约40-50克,但产业链涵盖芯片、存储、传感器、光学模组、音频、电池、AI算法等超10个环节,整合难度极高 [8] - 尚无厂商能打通从材料、光学、硬件、软件、系统到算法的全环节,各环节技术融合困难 [8] - 蓝牙芯片与算力芯片不匹配,算法依赖手机侧小模型而非专用眼镜AI算法 [8] - 上游供应链因市场规模小未决心为AI眼镜做专门定制,机械加工环节无独立生产线 [6][7] 企业动态与解决方案 - 谷东智能同步推进光波导镜片、模组销售和ODM业务,相关业务同比增长超200%,采用国产展锐W517芯片探索低功耗方案 [9] - 叩鼎科技投入近千万元(设备100多万元+人员研发几百万元),采用国产芯片方案控制成本,ToB产品已量产,ToC产品计划海外众筹 [10] - 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阿里切入赛道更侧重于推广AI大模型,部分企业未推出实体眼镜产品 [8] 渠道与市场推广挑战 - 线上销售存在高退货率问题(如小米AI眼镜抖音平台退货率约40%),因产品未能解决用户痛点而被视为"玩具" [5] - 传统眼镜店销售需克服消费者认知、库存管理、售后服务等难题,智能眼镜维修复杂且需专业设备 [12] - 雅视集团推广智能穿戴5S平台,已覆盖23家省代和700余家零售店,与华为、界环等品牌合作,计划引入Rokid、雷鸟等 [13] - 行业建议加强技术创新、优化用户体验(如人体工程学设计)、推动产业协同,并制定标准避免无序竞争 [13][14]
“百镜大战”雷声大、雨点小,AI眼镜供应链痛点待解
第一财经· 2025-08-08 12:12
AI眼镜行业发展现状 - AI眼镜被视为AI大模型落地的新兴载体,但实际量产产品有限,供应链问题突出 [2] - 行业预计带显示功能的AI眼镜成熟至少还需两年时间,需分步推进 [2] - 2025年中国AI眼镜出货量预计增长超200%至270万台,全球出货量或达近千万台(同比增长217%) [5] 市场需求与消费者痛点 - 消费者对AI眼镜功能要求高(多模态识别、通话、拍摄等),但现有产品体验未达预期 [4] - 小米AI眼镜首周销量7万台,但抖音平台退货率达40%,反映产品实用性不足 [3] - 线上销售普遍存在退货现象,因消费者发现产品更像"玩具"而非工具 [4] 供应链核心挑战 - 缺乏专属芯片,现有芯片存在功耗高、成本贵、性能不匹配问题 [4][6] - 端侧算力不足,依赖云端导致反馈延迟,持续使用易发热耗电 [5] - 显示模组成本高昂(Micro LED镜片单块成本超1000元),整机物料成本至少3000元 [7] 产业链整合难点 - 涉及芯片、光学模组、传感器等10余个环节,尚无厂商能全链条打通 [6] - 光学模组适配性差(仅支持中型镜框),AI算法依赖手机小模型 [6] - 生产良率爬坡困难,机械加工无专用生产线 [4] 企业动态与解决方案 - 谷东智能采用展锐W517芯片,业务同比增长200%,正扩张产能 [7] - 叩鼎科技投入近千万元,量产ToB AI眼镜,采用国产芯片方案控制成本 [8] - 雷鸟推出14000元Micro LED AI眼镜,显示类产品短期内难大规模落地 [7] 渠道与行业协作 - 传统眼镜店销售面临认知教育、库存风险、售后维修三重门槛 [9] - 雅视集团推广智能穿戴5S平台,已覆盖700余家零售店,引入华为等品牌 [10] - 行业协会正制定标准,建议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体验、推动产业协同 [10]
一块智能手表折射消费新变化
人民日报· 2025-08-05 00:28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 [1] 智能穿戴设备行业趋势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推动智能穿戴设备销售,智能手表手环等数码产品被纳入补贴范围 [2][6] - 今年以来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 [6] - 消费者偏好从关注续航和价格转向更重视健康监测功能,如血压、血氧监测等 [6] - 门店销售人员需加强健康数据解读能力,每周新增两场专项培训 [6] 产品与价格策略 - 千元以下设备满足基础运动需求,高端机型聚焦健康管理功能 [6] - 某款智能手表原价1688元,通过以旧换新(折旧200元)、店补400元和国补八五折后,最终价格为924.8元 [4] - 政策补贴使消费者单笔交易最高可节省763.2元 [5] 销售与库存管理 - 门店6月售出智能手表手环400余个 [5] - 具备血压监测功能的表款库存紧张,七成顾客咨询该功能 [2] - 门店需频繁向总部申请加大备货量以应对需求增长 [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下体验产品功能后再购买 [5] - 健康监测功能成为重要购买因素,如心率变异性、血氧饱和度监测等 [5] - 智能手表被消费者视为"移动健康管家",尤其受到高血压患者家庭青睐 [5]
一块智能手表折射消费新变化(年中经济微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8-04 22:01
经济宏观表现 - 国内生产总值上半年同比增长5.3% 较去年同期提升0.3个百分点 [1] 消费政策效果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健康消费升级 智能穿戴设备被纳入补贴范围 [2][6] - 政策推动超6900万名消费者购买数码产品超7400万件 [6] - 补贴政策包含国补和店补叠加 例如智能手表国补后节省448元 叠加优惠后最高节省763.2元 [2][4][5] 智能穿戴行业趋势 - 健康监测功能成为核心消费需求 七成顾客咨询血压监测功能 [2][6] - 产品分层明显:千元以下机型满足基础运动需求 高端机型聚焦健康管理精度提升 [6] - 厂商与医疗机构合作提升监测精度 部分产品具备血压异常自动预警和亲属定位功能 [2][5][6] 销售与服务升级 - 门店专项培训每周新增两场 培训内容从参数背诵转向健康数据解读 [6] - 销售人员需熟练掌握补贴申请流程及健康功能讲解 例如云闪付APP领券30秒内完成优惠结算 [2][5][6] - 门店库存需求增加 单月智能手表手环销量超400个 需频繁向总部申请加大备货量 [2][5][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关注价格和续航转向侧重健康监测功能 如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异性监测 [5][6] - 线下体验成为重要购买因素 消费者通过现场试戴确认产品适用性 [5] - 智能手表被视作移动健康管家 尤其吸引中老年健康管理需求群体 [5][6]
百镜大战:智能眼镜市场的商业逻辑与未来形态
混沌学园· 2025-08-04 10:54
智能眼镜市场爆发 - 全球AR/VR头显市场2025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8.1% [2] - 2024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猛增210%,首次突破200万台 [2] - 中国市场进入"百镜大战"阶段,小米、阿里、百度、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纷纷布局 [3] 技术路线分野 - 路线一:AI增强型音频/摄像头眼镜,代表玩家Meta Ray-Ban和小米AI眼镜 [7][8] - 路线二:可穿戴AR显示设备,采用Birdbath或光波导方案,代表玩家XREAL、雷鸟创新、Rokid [9][10] - 路线三:工业级/企业级AR头显,代表玩家Vuzix和微软HoloLens [11][12] 核心玩家战略 - Meta占据全球AR/VR市场50.8%份额,与Ray-Ban合作打造时尚科技产品 [14] - XREAL全球市场份额12.1%,聚焦"可穿戴显示"体验,暂不跟风AI功能 [15] - 雷鸟创新采用"高低配"策略,目标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台AR眼镜" [16] - 小米AI眼镜定价1999元,定位为连接"人x车x家"全场景生态的战略入口 [18] - 华为与Gentle Monster联名,在国内音频眼镜市场占据超60%线上份额 [19] 商业模式创新 - 小米构建"分布式计算"新范式,计算和功能动态分配给生态系统中最合适的单元 [24][25] - 小米推动"预测性服务"模式,交互从"问答式"转变为"建议式" [26][27] - 价值创造从硬件销售转向生态系统协同体验,盈利模式转向持续智能服务 [28] 创业机会 - 应用层缺乏"杀手级应用",创业者可开发不可或缺的应用 [43][44] - 垂直领域深度整合机会,如医疗、设计、电竞等专业场景 [47] - 探索新价值维度如健康监测、隐私保护、创作工具等 [46][48] - 全球智能眼镜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8.78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41.2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9.4% [48]
从小米新品看AI眼镜发展及轻工标的布局
国联民生证券· 2025-08-04 08:23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建议维持"强于大市"评级 [6][11] - 轻工制造板块相对沪深300指数表现优异 2025年7月累计涨幅达40% [6] 核心观点 - AI眼镜市场迎来爆发期 2024年全球销量234万副 预计2026年突破1000万副 [8][27][28] - 国内2000元以上眼镜市场零售量达千万级 AI眼镜潜在替换需求空间大 [8][34] - 小米新款AI眼镜采用双芯片架构 续航提升至45分钟 开售12小时销量破万台 [7][16][19] - 光波导+Micro LED成为消费级AR最佳光学方案 最接近普通眼镜形态 [42][43] 技术路径分析 - 主流厂商采用三种芯片方案:SoC方案(高通AR1)、MCU+ISP方案和SoC+MCU方案 [39][41] - 续航解决方案包括外接增程环(闪极6500mAh)和充电盒设计(Meta 2940mAh) [37][38][40] - 端侧轻量化+云端强赋能成为主流算力实现路径 [42] 产业链布局 - 明月镜片与小米达成合作 覆盖400家线下配镜门店 [46][47][53] - 康耐特光学引入歌尔股份为战略股东 共同布局XR设备 [55][60][61] - 博士眼镜与雷鸟创新成立合资公司 已铺设100余家智能眼镜专柜 [62][67][68] - 英派斯投资李未可科技 聚焦运动垂类AI眼镜开发 [69][76] 市场空间测算 - 中国镜片市场2018-2023年零售额CAGR 4.4% 零售量CAGR 2.5% [30][33] - 2025年2000元以上眼镜市场规模预计达1174.6万副 [34] - AI眼镜可覆盖34亿近视人群和智能穿戴设备替代需求 [32]
五大明星智能眼镜横评:Rokid表现最均衡,Meta水土不服
36氪· 2025-08-04 05:46
如果说前几年智能眼镜还只是「科技潮人」的尝鲜玩具,那现在,它真的开始变得能用了。 在 Meta 和 Ray-Ban 合作推出智能眼镜并在全球市场大获成功后,雷鸟、魅族、Rokid、小米等品牌也陆续推出了各自的智能眼镜。在大 方向上,而这些产品都希望把智能眼镜做得更轻、更像普通眼镜,同时塞进更多实用功能。不过在产品细节上,不同品牌也有不同打 法:有的专注影像,有的强调显示,有的则想做「随身 AI 助手」。 那么就现阶段来说,哪款眼镜才是适合「大多数人」的眼镜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雷科技找来了市面上五款代表性智能眼镜: 并从佩戴体验、影像能力、AI 智能等维度,给这些智能眼镜品牌的翘楚准备了一场硬碰硬的横评,看看哪一款,才是真正适合日常佩戴 的「下一代智能设备」。 佩戴舒适度各有千秋,星纪魅族和Rokid体验最好,重心分布是关键? 作为可穿戴设备,「穿戴舒适度」的重要性想必无需赘言。对戴眼镜的用户来说,智能眼镜是「不可或缺」的产品。以小雷自己的体验 来说,因为给我的智能眼镜配了光学镜片,即使我的眼镜已经彻底没电,我也必须戴着这副「负重眼镜」直到回家。 这种特殊的使用方式,意味着我们对智能眼镜的「人体工学表现」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