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卫生服务

搜索文档
从“治病”到“健康”的民生转型——镇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迈入“优质化”新阶段
镇江日报· 2025-09-21 23:36
近年来,该中心还引入AI大模型赋能健康管理,通过健康扫描仪整合居民健康档案与全市诊疗信 息,实现现实健康问题识别、风险预警与干预建议生成,推动健康档案"活"起来、健康服务"准"起来。 镇江作为全国医改重要试点城市,始终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每年安排300万元财政资金推动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目前,全市98.5%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61.2%达到推 荐标准,4成机构创成省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或省社区医院。 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杨毅表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增进民生福 祉、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工程。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做深做实便民惠民 服务,加快实现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型,持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从"均等化"迈向"优质化", 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贡献更多卫健力量。(记者 杨泠 通讯员 吴学亮) 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升至42.5%,人均预期寿命达80.61岁,提前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目 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108元,为2009年的7.2倍;98.5%的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
江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十五年:从“治病”到“健康”的惠民转型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3: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投入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从2009年15元/人增至2025年108元/人 增幅达620% [1] 服务内容与覆盖范围 - 服务内容覆盖健康教育 预防接种 老年人健康管理 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等重点领域 [1] - 建成覆盖全省的预防接种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全程实时溯源 [5] -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江苏健康通"APP实现档案随身带和报告实时查 [5] 慢性病管理创新模式 - 家庭医生携带便携设备上门为失能老人提供血压测量和排药盒服务 [2] - 推行"三师共管"体重管理模式 由医师 运动处方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同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 [2] - 构建"四级联动"体系打通医院 学校 村居 家庭服务链路 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家庭医生团队 [4] - 推行"接诊六件事"工作法 要求临床医生在诊疗中完成多项健康干预措施 [4] 健康指标改善成效 - 2024年江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40.07% 较2009年提升24.77个百分点 [5] - 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 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效果显现 [5] - 全镇血压控制率和血糖控制率均达到较好水平 [4] 制度保障与管理机制 - 在全国率先出台《江苏省基层卫生条例》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行政任务上升为法治约束 [2] - 建立业务条线负责 基层机构实施 评价机制常态 数量质量保证的工作原则 [2] - 实现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综合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高效协作 [2]
国家卫健委:“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已在全国普及
人民网· 2025-09-11 05:13
医疗服务覆盖进展 - 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儿科服务覆盖率达99.5% [1] - 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儿科服务覆盖率达98.4% [1] - 目标为2024年底实现所有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提供儿科医疗服务 [1] 心理健康服务建设 - 99%地市级行政区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心理门诊服务 [1] - 97%地市级行政区至少有一家医院提供睡眠门诊服务 [1] - 全国地市均实现"12356"心理援助热线全覆盖 [1]
国家卫健委:我国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人民网· 2025-09-11 03:10
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 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体系 服务质量和效率双提升 [1] - 持续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 推动建设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1] - 东中西部千人口医疗资源差距不断缩小 [1] 基层医疗服务发展 - 启动医疗卫生强基工程 实施方案已通过中国政府网发布 [1] - 未来五年进一步加强以基层为重点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 - 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可及性 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间协同联动 [1]
医疗也要强基!国务院发文推动医保报销待遇向基层医院倾斜
第一财经· 2025-09-10 13:03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发 展不均、能力不强、保障不足等问题进一步凸显。"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对该实施方案的解 读文件中提到。 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 "三医"联动和优质资源下沉是破解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关键。为此,"十五五"期间,我国将推动医 保报销待遇向基层倾斜,健全县乡村用药衔接联动机制,鼓励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本 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实现巡回医疗在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 9月1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全文。该实施方案 由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发改委两部委共同起草,在8月底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国家卫健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万个,乡镇卫生院3.3万 个,村卫生室57万个,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基层医疗能力的提升需要推动优质资源下沉,补齐基层"硬件"短板并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实施方案,推动二、三级公立医院预留部分号源优先向本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因地制宜发 展"固定+流 ...
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
人民日报· 2025-09-05 00:5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导向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感受度若干措施》 将居民感受度作为服务核心评价标准 [1] - 签约服务实现五大拓展:从全科向专科 从基层向二三级医院 从公立向民营 从团队向个人 从固定周期向灵活周期 从慢性病管理向慢病传染病共管 [1] - 政策要求扭转"签而不约"现象 推动签约服务从形式化向可感可及转变 [1] 服务可及性与便利性提升措施 - 推进"互联网+"签约服务 加强居民健康信息联通 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开展签约 [2] - 紧密型医联体需为家庭医生转诊预留资源:上级医院按比例为基层签约居民预留门诊号源和住院床位 明确专家号源数量 [2] - 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 加强药品配送供给 通过外配处方流转提高用药便利性 [2] 重点人群服务优化方案 - 家庭医生为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4-12周门诊长期处方服务 加强重点人群用药监测管理 [2] - 对失能失智老年人鼓励个性化签约增加服务频次 丰富服务内容 [2] - 建立基本服务包和个性化服务包项目库 供居民"点单"选择 [2] 签约服务长效机制建设 - 扩大签约主体范围:紧密型医联体全科医生 二三级医院下沉医生 各类医疗机构执业医师均可提供签约服务 [3] - 落实和完善医师参与签约服务的薪酬补偿机制 允许按协议获取合理报酬 [3] - 向签约居民开放电子健康档案 推广健康行为积分可兑换检查检验服务 中医适宜技术等 [3] 分级诊疗体系与居民参与 - 家庭医生签约是分级诊疗体系建设重要环节 制度可持续性取决于居民认可度和满意度 [4] - 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建立自我健康管理小组 参与健康教育 健康体检 慢性病管理 [3] - 政策目标是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和温度增强居民获得感 推动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4]
建德首辆智慧体检车进山巡诊
杭州日报· 2025-08-26 02:35
医疗服务创新模式 - 浙江省政府将山区海岛巡回诊疗服务纳入2025年十大民生实事 通过"固定+流动"模式破解就医难题 [2] - 建德市卫健局将单纯诊疗升级为"诊疗+体检"综合服务模式 邓家村作为首个试点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6] - 体检巡回车配备心电图机 全科诊疗仪 便携式超声仪 DR装置等专业设备 支持5G远程会诊实现智慧化服务 [5] 基层医疗覆盖拓展 - 建德市规划20个山区巡回诊疗点 每辆体检车每月服务不少于15天 并提供老人预约上门服务 [6] - 巡回车单程翻越15公里山路 克服桥洞限高多绕行3公里 为分散村落提供直达家门口的医疗服务 [2][3] - 服务首日67岁村民提前2小时等候 84岁高血压患者获得用药指导 解决山区群众多年未体检的困境 [5] 政策与工程支持 - 该项目是浙江省"智慧流动医院"建设和杭州市"舒心就医"工程向基层延伸的重点内容 [6] - 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工程推动巡回诊疗从"有"到"优"升级 促进基层医疗优质均衡发展 [6] - 建德市卫健局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 着力构建共同富裕美好社会 [6]
广东4个城市探索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 全省首批公卫医师处方开出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20 07:41
行业政策突破 - 广东省启动公共卫生医师处方权试点 允许公卫医师对稳定期慢性病和传染病开具处方 覆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18个病种[1][2] - 中山市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 已有20名公卫医师通过考核获得处方权 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医疗机构具备开具资格[1][2] 医疗服务优化 - 公卫医师处方权打通慢性病管理闭环 提供随访评估指导用药的一站式服务 患者从看诊到取药仅需10分钟[2][3][4] - 试点政策显著提升就医效率 高血压患者复诊取药时间从半天缩短至10分钟 避免因排队挂号耽误工作日程[3][4] 患者受益表现 - 中山市东区街道现有9000多名高血压患者和3000多名糖尿病患者 可直接通过公卫医师获得常规处方药[4] - 患者反馈就医便利性大幅提升 无需专门请假即可获得持续用药保障 实现疾病管理的连续性和协调性[3][4] 医疗体系改革 - 处方权试点推动医防深度融合 公卫医师从流调健康教育延伸至医疗处置 构建防治康管教一体化服务模式[4][5] - 政策强化基层健康守门人职能 公卫医师可根据监测数据规范开药 但不替代专科医生角色[4][5]
基层医疗托起民生需求:家门口的“健康守门人”提升百姓健康获得感
央视网· 2025-08-08 07:37
国家政策推进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大力度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形成分级诊疗秩序[1] - 十三部门发布《关于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建设的指导意见》 相关措施持续落地见效[3] - 全国2188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其中80%县市区已开展资源共享中心建设[5] 基层服务能力提升 - 上级医生通过科包院团队式帮扶基层机构 使过去无法开展的服务现能开展[3] - 基层药品目录与上级医院协同一致 种类更多且用药安全得到保障[3] - 9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5] 技术应用与模式创新 - 互联网诊疗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助力患者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1] - 社区将基本病种作为工作出发点 明确与上级医疗机构分工职能及诊疗管理路径[5] -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正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5]
沈阳实施五大专项行动遏制超重肥胖流行
辽宁日报· 2025-08-08 01:04
专项行动规划 - 沈阳市将在2026年底前通过五大专项行动遏制超重肥胖流行并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包括体重管理队伍能力提升 科普推广 支持性环境建设 肥胖干预诊疗服务及重点人群体重管理 [1] - 计划构建市-区-基层三级体重管理网络 建立12个部门联动机制 实现所有街道乡镇专业服务全覆盖 [1] - 推进11类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包括健康单位 健康学校 健康食堂 健康超市等 并建设15分钟健康生活圈 [1] 医疗服务体系 - 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建立联合诊疗机制 针对不同肥胖程度人群实施个性化干预 [2] - 为0-6岁儿童建立健康档案 将体重管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 培养学生科学饮食和运动习惯 [2] - 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老年人群提供体重测量 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服务 [2] 科普与推广机制 - 开展科普宣教六进行动 实现科普内容一次创作全网传播 [2] - 推广三减食品和健康工具 普及健康饮食模式 [1] - 组织万步有约等活动促进群众运动便利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