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ISC-V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IP龙头强强联合 芯原股份拟收购芯来科技
上海证券报· 2025-09-11 19:02
收购交易概况 - 芯原股份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科技97.0070%股权 交易完成后芯来科技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本次交易标的资产预估值及拟定价尚未确定 [4] - 收购资产发行股份价格为106.66元/股 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81.11% 为停牌前一日收盘价的69.71% [2] - 本次募集配套资金拟用于支付交易现金对价 中介机构费用 交易税费 补充上市公司及标的公司流动资金 [2] 芯来科技业务与财务表现 - 芯来科技主营业务为提供半导体IP设计 授权及相关服务 专注于RISC-V IP及平台方案研发销售 [2] - 公司成立于2018年 拥有员工111人 研发团队占比75.68% 累计开发超过70款IP产品 包括20多款RISC-V IP [2] - 全球已授权客户超300家 相关芯片累计出货量达数亿颗 是国内客户规模最大的RISC-V IP供应商之一 [2] - 2023年7月成为全球首家通过ISO 26262 ASIL-D级别汽车功能安全认证的RISC-V IP公司 [3] - 2024年RISC-V IP业务收入在中国RISC-V IP企业中位居前列 RISC-V IP授权服务毛利率超过90%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已接近盈亏平衡 [3] 芯原股份业务协同与订单表现 - 收购芯来科技将补足CPU IP拼图 加快RISC-V CPU IP布局 发挥业务协同效应 提升综合竞争实力 [1] - 强化AI ASIC设计灵活度和创新能力 提升关键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1] - 截至第二季度末在手订单30.25亿元 连续七个季度保持高位 创历史新高 [1] - 7月1日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 较去年第三季度大幅增长85.88% 新签订单创历史新高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 [1] RISC-V行业前景与公司布局 - 国际市场分析机构SHD Group预测到2030年RISC-V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927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47.4% [7] - 芯原股份已布局RISC-V行业超过7年 2018年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中国RISC-V产业联盟 芯来科技为第一批加入企业 [5] - 2024年9月联合芯来科技 达摩院(上海)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 [6] - 截至2025年6月末 公司半导体IP已获得RISC-V主要芯片供应商的10余款芯片采用 为20家客户的23款RISC-V芯片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 [6] - 基于RISC-V核推出多个芯片设计平台及硬件开发板 包括数据中心视频转码 可穿戴健康监测 物联网无线通信等解决方案 [6] 战略价值与生态建设 - 交易使公司能够构建全栈式异构计算IP平台 提升竞争力 拓展客户合作深度 提高客户黏性 扩大业务发展空间 [7] - 为客户定制AI ASIC时可灵活采用通用RISC-V CPU 定制化指令扩展及微架构创新 打造差异化芯片解决方案 [8] - 依托RISC-V开放生态高效利用现有技术成果 为不同AI应用场景构建灵活软硬件设计平台 [8] - 通过整合芯来科技RISC-V IP加速推进RISC-V规模化落地 发挥RISC-V IP与其他处理器IP的协同效应 [8] - 构建开放RISC-V硬件平台 打造开源RISC-V软件生态 推动RISC-V生态体系在中国快速发展 [8]
800亿芯原股份出手,拟拿下芯来智融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8-29 06:03
公司收购交易 - 芯原股份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智融全部股权或控股权 目前持有芯来智融2.99%股权 [1] - 交易尚存不确定性 公司股票自8月29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 [1] - 已与主要股东签署《股权收购意向协议》 具体方案仍需商定 [1] - 截至8月28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53元/股 总市值804亿元 [1] 标的公司概况 - 芯来智融成立于2018年9月20日 注册资本501.16万元 是国内RISC-V领域代表性企业 [1] - 授权客户遍及AI 汽车电子 5G通信 网络安全 存储 工业控制 MCU IoT等领域 [1] - 成立以来经过10轮融资 累计融资约10亿元 [2] - 投资机构包括君联资本 小米产投 中关村发展启航基金 临芯投资 上海科创基金 中电科投资 中芯熙诚等 [2] 业务协同效应 - RISC-V是芯原股份主要业务方向之一 拥有全面的32位和64位RISC-V核心IP组合 [3] - 公司作为首任理事长单位推动成立中国RISC-V产业联盟(CRVIC) [3] - 已与赛昉科技 嘉楠科技 先楫半导体等多家RISC-V领先企业达成合作 [3] - 半导体IP已获RISC-V主要芯片供应商10余款芯片采用 [3] - 已为20家客户的23款RISC-V芯片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 项目陆续进入量产 [3] 行业发展前景 - 2024年全球基于RISC-V芯片出货量超百亿颗 中国贡献率超50% [4] - RISC-V在人工智能等高价值赛道率先批量落地 [4] - 预计2031年RISC-V赋能的SoC出货量超200亿颗 市场渗透率超25% [4]
全球车规级RISC-V MCU呈现寡头格局,CR5高达97.73%
QYResearch· 2025-08-11 09:50
车规级RISC-V MCU行业概述 - 车规级RISC-V MCU和SoC芯片基于开源指令集架构设计,需满足AEC-Q100和ISO 26262功能安全标准,具备高可靠性、实时性、定制化开发能力以及优化的性能功耗比,同时降低设计成本和许可费用 [1] - 芯片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可扩展指令集支持低延迟控制、高精度数据处理及复杂任务高速执行,适用于汽车电子领域 [1] - 行业未来将快速发展,尤其在中国市场增长显著,技术创新加速推动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至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全球车规级RISC-V MCU市场规模预计2031年达到1107.25百万美元,未来6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22.9% [2] - 车规级RISC-V MCU应用领域预计从2020年4000万美元增长至2030年3.61亿美元,表明汽车行业对RISC-V技术采用强劲扩张 [11] - 车规级RISC-V MCU在整体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从2020年59%预计增长至2031年60%,而SoC和其他类型产品份额较小且变化不大 [7] 竞争格局与厂商分布 - 全球主要生产商包括Renesas Electronics、Microchip Technology、凌思微电子(厦门)、上海先楫半导体科技等,前五大厂商占据约97.73%市场份额 [6] - 核心厂商主要分布在Microchip Technology和Renesas Electronics,中国厂商如芯来科技、南京紫荆半导体迅速崛起并与国际巨头竞争 [1][6] - 主要厂商还包括Infineon、武汉二进制半导体、北京奕斯伟计算技术、芯科集成电路(苏州)、上海芯车无限半导体科技等 [16] 应用领域分析 - 车身控制是最大下游市场,占据33.8%份额,其次为底盘控制(28.5%)、动力系统(23.5%)和其他领域(14.2%) [8][11] - 到2031年,车身控制份额预计升至35.8%,底盘控制降至27.3%,动力系统微降至23.1%,其他领域降至13.8% [11] - 产品应用涵盖车身控制、电池管理、车灯控制、底盘控制及其他领域,凸显RISC-V技术在汽车行业多样性和重要性 [11][16] 地区市场分布 - 北美地区保持领先地位且增长明显,欧洲紧随其后显示稳定增长,亚洲同样呈现增长趋势,中东及非洲和南美地区份额较小但逐步上升 [15]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国台湾 [16] - 全球各地区市场规模均逐步扩大,表明车规级RISC-V MCU需求全球化扩张 [15]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隆重开幕!中国领航全球开放算力新时代
观察者网· 2025-07-18 09:09
峰会概况 - 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召开,主题为"开放、协同、落地",吸引数千名政府、产业、学术界代表参与[1] - 作为全球三大RISC-V峰会之一,是中国规模最大的RISC-V年度盛会[1] 政府支持与战略规划 - 上海市副市长陈杰强调上海在全球RISC-V生态中的核心地位,指出RISC-V是推动AI智能时代技术创新的关键力量[3] - 上海2018年发起中国RISC-V产业联盟,2021年举办首届峰会,2024年成立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构建完整产业链[3] - 未来上海将深化与国际基金会合作,完善标准体系,攻关全系列IP产品,打造全球开发者共享平台[4] 国家政策导向 - 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提出"深化协同、加速转化、坚定开放"三大发展方向,释放国家加码开源芯片生态的信号[5] - 2024年全球RISC-V芯片出货量突破百亿颗,中国贡献率超50%,在AI、高性能计算、智能汽车等领域批量落地[6] - 工信部已成立RISC-V工委会,吸纳80余家产学研单位,计划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并推动国际标准制定[7] 产业生态建设 - 中国RISC-V产业联盟会员增至204家,连续举办"滴水湖论坛"发布国产芯片,累计举办3届"芯原杯"开发大赛吸引2000+学生参赛[9] - 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首发600余页教材,2024年秋季将在17所高校开设RISC-V课程,覆盖900名研究生[10] 企业技术突破 - Tenstorrent宣布以RISC-V架构打造开放生态,未来五年覆盖CPU、AI加速及软件栈,降低高性能计算开发门槛[11] - Tenstorrent推出AI编译器、性能分析工具及全套RTL代码,使芯片设计迭代周期从年缩短至月,实现"AI for Chip"闭环[13] - 公司启动大学计划,开放实验板卡与课程,目标普惠RISC-V技术至全球学生[13]
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秘书长包云岗:RISC-V产业落地仍需解决四个问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7-17 10:11
RISC-V市场前景与预测 - 2030年中国有望在全球RISC-V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1] - 2030年全球RISC-V市场规模预计达927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47.4% [1] - 2021-2027年中国RISC-V内核将占全球出货量的50% [1] RISC-V生态建设挑战 - 企业缺乏从ARM转向RISC-V的动机 市场缺乏懂RISC-V技术支持的人才 [1] - 当前有竞争力的RISC-V芯片产品相对稀缺 [1] - RISC-V软硬件工具箱不够丰富 需达到"多快好省"效果 [1] - 芯片设计、验证、技术支持等各层次人才不足 [1] - 行业缺乏标杆案例建立信心 [1] RISC-V差异化优势与解决方案 - RISC-V开放性可降低结构性成本 开发10万颗64核服务器芯片可节省2.5亿元研发费用(降本33%) [2] - 开源模式可催生新商业模式 如芯片领域的Linux+RedHat模式 [2] - 可定制化特性支持软硬件协同优化 降低开发门槛 [3] - APP团队可快速定制芯片 提供软硬件一体化方案 [3] - RISC-V+AI将成为新组合 通过CPU协同设计应对多样化需求 [3] 开源生态发展趋势 - 未来芯片开源IP比例将实现从0突破并持续提升 [3]
苏州市RISC-V开源芯片产业创新中心启动
苏州日报· 2025-05-12 01:08
RISC-V开源芯片产业创新中心启动 - 5月10日RISC-V开源芯片产业创新中心在苏州市集成电路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活动汇聚上百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 共同研讨技术发展路径与产业生态建设 [1] - 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与阿里达摩院首席科学家孟建熠等出席启动仪式 显示地方政府与头部科技企业对RISC-V领域的高度重视 [1] RISC-V技术特性与产业价值 - RISC-V凭借模块化设计和零授权费特性显著降低芯片设计门槛 推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向开放协作模式转型 [3] - 该架构正在重塑全球集成电路产业格局 其开源属性为国产芯片发展提供新动能 [3] 苏州集成电路产业基础 - 苏州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的全产业链 集聚377家重点企业 是国内较早布局集成电路的城市 [3] - 当地围绕RISC-V架构重点布局IP核/高性能计算芯片/嵌入式处理器等方向 培育出国芯科技/睿芯集成/微五科技等代表性企业 [3] 创新中心发展规划 - 中心将聚焦三大方向:核心技术攻关/产业生态培育/应用场景落地 计划5年内实现授权客户超300家 推动RISC-V芯片量产超1000款 [3] - 目标助力苏州建成国内产品系列最全/应用场景最广/产业生态最优的RISC-V产业高地 [3] 产业协同网络构建 - 活动期间签署涉及资源协同/联合攻关/场景应用/生态合作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协议 旨在建立全方位产业协同体系 [3] - 技术专家现场分享前沿进展 显示产学研用多方联动机制正在形成 [3][4]
传中国将出台RISC-V芯片推广政策
半导体芯闻· 2025-03-04 10:59
中国计划推动RISC-V芯片发展 - 中国计划首次发布指导意见鼓励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开源RISC-V芯片以遏制对西方技术的依赖[1] - 政策指导可能最早于本月发布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八个政府机构联合起草[1] RISC-V技术竞争格局 - RISC-V与Arm Holdings的专有技术竞争可用于智能手机芯片到AI处理器的关键部分[2] - 该技术被全球主要科技公司包括中国企业使用成为中美先进芯片技术战略竞争的新战线[2] 美国对RISC-V技术的审查 - 美国商务部正在审查中国开源RISC-V芯片技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2] - 18名美国议员向拜登政府施压要求阻止中国在RISC-V技术领域取得主导地位[2] - 美国商务部需谨慎行事避免损害从事RISC-V技术的美国公司利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