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估值

搜索文档
万字思考创新药估值
雪球· 2025-07-09 08:29
估值方法 - 创新药行业具有专利保护期和研发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专利期内拥有超强定价权但专利期后竞争力断崖式下跌,且优秀药物产出存在巨大随机性[4] - 绝对估值DCF模型不适用于创新药行业,因无法准确预测利润、资本开支和自由现金流[5] - 相对估值中P/B无法反映公司价值,因创新药公司价值在于管线而非净资产[7] - P/E和P/DCF估值因盈利和自由现金流难以线性预测而失真[8] - P/S估值最适合创新药公司,因销售额变化稳定可线性外推[9] 商业预测模型 - 预测销售额需通过药品适用人群、市场份额、药品定价三要素构建模型,采用Frost & Sullivan的测算模型最具代表性[11] - 预测逻辑分五步:计算患病总人数、确认靶点治疗亚型患者数、计算治疗率、分析药品市场份额、结合年费推销售额[12] - 多适应症药品需对各适应症单独预测后加总[13] 药品适用人群 - 慢性疾病使用患病率作为预测起点,恶性肿瘤等急性疾病使用发病率[15] - 疾病需进一步分亚型,如乳腺癌分为hr+her2-、her2+、TNBC三种亚型[17] - 治疗率反映疾病干预可及性,受地域经济水平和医疗普及程度影响[20] 市场份额 - 市场份额取决于靶点竞争力、真实世界疗效、药物使用顺序、商业化能力、医保政策五因素[22] - 靶点竞争力需综合考量同适应症不同靶点药物的竞争,如ADC与IO疗法的联合用药优势[24] - 真实世界疗效受分子设计差异显著影响,如泰它西普对APRIL中和能力是Atacicept的5-10倍[25] - 药物使用顺序遵循专家共识,创新药通常从三线治疗开始商业化[29] - 商业化能力差异显著,2024年全球PD1销售额前五均为MNC机构,默沙东Keytruda市占率56%[30][31] - 医保政策显著提升放量,如浙江医保报销比例达75%[32] 药品定价 - 定价逻辑参考同病种药品年费,结合临床获益优势和成本,如Keytruda上市定价15万美元/年[36] - 不同国家价格差异显著,美国药品定价中位数为英国的1.98倍[38] - 中国医保谈判形成规律降价趋势,美国则每年按通胀水平涨价[39] 产品销售曲线 - 药品生命周期分导入期、高速增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达销售峰值中位数时间6年[42] - 小分子化药爬坡快升快降,如Paxlovid 2022年销售额189亿美元,2023年降至56亿美元[44] - 生物药爬坡平缓但峰值高,如Keytruda通过适应症扩展持续增长[44] 数据客观性 - 药品适用人群中患病率/发病率不确定性低,治疗率不确定性中等[48] - 市场份额中靶点竞争力不确定性弱,商业化能力不确定性较强[49] - 药品定价中未上市药品不确定性强,已上市药品不确定性低[50] 合理估值 - 销售额公式为适用人数×市场份额×年费,需考虑不确定性[53] - 静态/动态P/S需结合增速,如50%增速对应P/S约15倍[55] - 销售峰值P/S按成熟后PE12倍、净利率25%计算约为3倍[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