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MDI因子分解
icon
搜索文档
基于LMDI因子分解与美日经验的政策启示:从生产国到消费国的跨越:中国内需扩张路径
东北证券· 2025-07-02 01: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消费转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必经之路,中国需转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驱动经济模式 [3][10][11] - 中国居民消费率长期低于理论最优水平,目前距最优水平至少有 15%提升空间,消费倾向是影响消费率关键因素 [3][21][114] - 美国和日本转型经验表明政策干预、收入分配优化与结构性改革对释放消费动能至关重要,中国消费转型难度或高于美日,预计需 15 年左右迈向消费大国 [4][114][115] - 中国消费转型需从提升财产性收入、优化社保制度、改善人口结构、构建消费文化和增加优质服务消费供给等方面发力 [5][75][11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大国发展引擎转变:消费转型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 投资、出口、消费结构适配性决定经济体中长期发展质量,中国应转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 [3][11] - 中国消费率长期偏低,2023 年最终消费支出占 GDP 比重为 55.6%,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约 14 个百分点 [14] - 通过构建最优消费率与实际消费率动态分析框架,发现 1990 年以来实际消费率长期低于理论最优水平,目前距最优水平至少有 15%提升空间 [21] 消费率演变三阶段:基于 LMDI 因子分解探寻低消费原因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经历三个阶段:1978 - 2000 年先上后下,2000 - 2010 年持续下降,2010 年至今稳步回升 [25] - 采用 LMDI 模型将居民消费率变化拆解为消费倾向、二次分配和初次分配三大因子,消费倾向和初次分配主导了消费率长期趋势 [27][28][32] - 各阶段影响消费因素不同:1978 - 2000 年,前期消费率上升后因通胀和政府引导回落;2000 - 2010 年,外需替代内需和初次分配失衡导致消费率下降;2010 年至今,消费倾向主导消费率趋势,疫情影响消费倾向和消费率 [35][41][44] 美日转型启示录 美国经验:人口红利 + 消费信贷创新 - 二战后美国通过人口红利、城镇化提升和可支配收入增长释放内需,政府通过金融制度创新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消费发展 [47][51] 日本经验: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 日本在 1970 年代通过产业升级、社保改革和金融服务完善实现消费扩容,但转型面临劳动力转移滞后问题 [53][57][59] 中国启示:城镇化、收入增收仍有空间 - 中国消费转型面临人口老龄化前置、城镇化相对滞后和收入增速相对不足问题,转型难度或高于美日,预计需 15 年左右迈向消费大国 [4][71][115] 政策工具箱:多维消费驱动战略 提升财产性收入:从利息依赖到权益赋能 - 中国财产性收入存在“利息依赖、权益缺位”问题,需通过资本市场改革提升分红比例、稳定资产价格激活居民财产性收入 [76][79][116] 社保制度迭代:从普惠性覆盖到质量提升 - 中国社保体系存在覆盖不足和保障质量差异问题,需提升社保体系包容性,优化缴费和补贴标准 [80][89] 人口结构优化:释放短中长期消费潜力 - 生育政策优化可释放消费潜力,当前生育补贴政策需扩容,同时应发展银发经济 [90][95][100] 观念革新:消费文化构建 - 中国消费文化需转变,可借鉴美日经验,通过媒体引导和政策推动塑造消费文化 [103][104][107] 增加优质服务消费供给 - 中国服务消费供需错配,需扩大服务业开放,构建跨境服务贸易促进体系,深化对内开放制度改革,推动优质服务业供给 [109][112] 总结与展望 - 中国需转向消费驱动增长模式,预计 15 年左右迈向消费大国 [114][115] - 促进消费需聚焦收入、人口结构、社会保障与文化建设四大维度,同时提升服务消费供给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