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催化

搜索文档
绿联科技(301606):NAS显弹性,前置投流影响利润
华安证券· 2025-08-29 07:4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 核心观点 - NAS业务展现高弹性 存储类业务25H1同比+125% 较24年同比+19%大幅加速 其中NAS国内线上销额Q2+490% [8] - 充电类业务稳健增长 H1同比+44% 与24年同比+51%相当 海外扩张成效显著 亚马逊充电类销额Q1+50%/Q2+70% [8] - 海外市场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25H1海外收入占比达60% 外销同比+51% 内销同比+27% [8] - 费用前置投放影响短期利润 Q2销售费率+1.2pct 主要源于品牌升级(官宣全球代言人)及旺季大促投流 [8] - 预计25-27年收入85.66/111.44/140.85亿元 同比+38.8%/+30.1%/+26.4% 归母净利润6.51/8.92/11.87亿元 同比+40.9%/+36.9%/+33.1% [9] 财务表现 25Q2业绩 - 收入20.33亿元 同比+39.38% [8] - 归母净利润1.24亿元 同比+18.67% [8] - 扣非归母净利润1.16亿元 同比+13.79% [8] 25H1业绩 - 收入38.57亿元 同比+40.60% [8] - 归母净利润2.75亿元 同比+32.74% [8] - 扣非归母净利润2.59亿元 同比+28.89% [8] 盈利能力 - H1毛利率同比-1.44pct Q2同比-1.31pct 主因产品渠道结构变化 [8] - 存储毛利率提升同比+2pct 充电毛利率小幅下滑同比-1.6pct [8] - 线下毛利率29%低于线上毛利率40% 已进驻Walmart、BestBuy等头部KA [8] - H1净利率同比-0.42pct Q2同比-1pct [8] 业务板块分析 充电类业务 - H1同比+44% 增长来自氮化镓/无线充等新品推出及海外扩张 [8] - 亚马逊全站销额呈现持续扩张趋势 Q1+50% Q2+70% [8] 存储类业务 - H1同比+125% 大幅加速主要受益于NAS业务发力 [8] - NAS国内线上销额呈现爆发式增长 Q1+166% Q2+490% [8] 其他业务 - H1同比+28% 较24年加速(24年传输/音视频/移动周边类业务同比+21%/12%/16%) [8] - 增长来自拓展坞/耳机/投屏器等产品创新 [8]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299亿元 流通市值158亿元 [2] - 对应25-27年PE 46/34/25X [9] - 每股收益预计1.57/2.15/2.86元 [9][11]
中国股市:向死,而生。
格兰投研· 2025-05-22 14:36
中美贸易与政策环境 - 中美在日内瓦达成超预期的联合声明 但综合税率仍保持在50%以上 [2] - 中国出口竞争力未受损 产业链仍具韧性 但面临美方联合各方管控出口的压力 [2] - 多项稳增长政策陆续出台 重点在刺激内需与产业升级 但消费补贴边际效用转弱且地产政策滞后 [3] 港股市场资金与配置 - 港股得益于美元信用走弱带来的全球非美资产估值体系重塑 [6] - 外资以短线追涨杀跌为主 阶段性流入但长期呈净流出格局 [6] - 内资在2-3月大举加仓港股 公募持仓达历史高点 但4月以来从互联网转向新消费板块 险资重点配置银行、煤炭、电信等央企并近期流出 [7] - 外资成为港股主要增量资金 内资处于卖出状态 [8] - 港股选股需符合外资审美偏好 [9] A股市场策略与行业表现 - A股震荡底部由国家队托底支撑 呈现底部抬高趋势 [10] - 部分机构采用杠杆策略聚焦红利与小市值 但该策略已陷入困境 [12] - 煤炭行业基本面严重背离 长江口5500K动力煤价格环比下跌3.56%至668.8元/吨 [13][14] - 小市值板块过度拥挤 中证2000成交额达历史高位 [15] - 极端风格可能导致杠杆策略出现大幅回撤 北交所市场调整即为证明 [17] 行业机会与风险分析 - 美国囤货潮推动港口与航运板块90天业绩加速期 但行情已充分兑现 [20][21] - 大宗商品价差修复中原油与工业金属价格有补缺口可能 但铝价受中国1亿吨氧化铝产能压制处于高点 [21][22] - 公募新规要求回归基准与压缩持仓集中度 短期冲击电子、设备等超配板块 中长期利好银行、非银、石化等欠配行业 [22] - 公募欠配行业与保险超配行业重叠 存在机构博弈压力 [23] 未来投资方向 - 科技新催化需关注核聚变技术突破及英伟达产业链新公司动态 [26] - 中美谈判节奏与内需回升高度依赖政策 边际重大变化可能引发20-30%波动 [26] - 短期布局科技趋势或主动买套博弈政策变化是主要破局路径 [26] - 美国面临通胀与降息空间受限 财政刺激余地有限 美债拍卖遇冷 [27] - 中国通过政策对冲、产业升级与AI催化谋求突破 短期承压但长期看好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