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桂林旅游强势涨停 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催化旅游消费热潮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14:16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国庆假期文旅市场关注度提升 2025年国庆恰逢中秋节形成8天超级黄金周 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45% [2] - 行业获得政策有力支持 包括扩大内需提振消费 文旅新业态培育 离境退税政策完善等措施 [2] - 行业加速融合创新 "旅游+"模式不断涌现 为市场带来新活力 [2] 公司战略与业务创新 - 公司积极探索"旅游+"模式 结合传统节日推出主题旅游产品 吸引大量游客 [2] - 推出"唱着山歌游广西·2025广西歌超大联动"品牌IP活动 融合旅游体验 非遗文化与赛歌会友 [2] - 与"上新了·故宫"文创团队合作打造"上新了·桂林"品牌 推出国潮元素特色文创产品 [2]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 推进AI与文旅融合 在银子岩景区推出"AI伴游财神萌宠" 首次实现带得走的AI文化IP [3] - 在两江四湖景区实现数字夜游 打破传统观景模式 [3] - "桂林一城游"平台接入DeepSeek大模型 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3] 资产整合与业态拓展 - 天之泰大厦启动招商 计划打造广西首个全业态二次元主题购物中心 [3] - 全资收购广西漓胜旅游和广西景区通旅游公司 加强数字化服务与全域旅游生态构建 [3] - 通过收购整合优质资产 优化现有旅游资源和业态 [3]
当科技遇上大运河文化传承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09 04:19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 - 科技发展为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开辟新路径 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将科技赋能融入建馆理念 在文物研究/保护/展示三环节广泛应用科技手段 [1] -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强调科技融合需覆盖文物保护/展陈/开放服务/宣教全链条 而非仅追求视觉特效 [1] AI与文旅融合创新 - AI技术正加速与文旅产业融合 在导览服务/历史人物IP互动/线上线下剧本游等场景激活消费 [2] - AR+AI技术突破时空限制 使大运河文化以沉浸式/交互式形态重新定义遗产现代价值 [2] - 数字技术与运河文化加速融合 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与文化繁荣的新动力 [2]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 - 首都博物馆采用多学科研究成果与应用场景 实现"内容为核+科技为翼+传播为径"的平衡 [1] - "博物馆热"现象促进运河故事传播 科技手段成为文化遗产现代传播的必要支撑 [1][2]
学界业界共论科技让大运河文化遗产活起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5-30 12:36
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 - 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遗产传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探讨科技如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3] - 首都博物馆将科技赋能融入建馆理念,在文物研究、保护、展示三个环节大量应用科技手段 [3] - 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强调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需坚持文化本位,用新技术语言展示文化 [3] 科技企业的应用案例 - 快手科技拥有超1100万位非遗万粉创作者,利用"可灵"AI为历史文化故事赋能 [4] - 灵伴科技开发的AR导览眼镜已应用于全国300多家博物馆和景区,包括大运河沿岸几十个城市博物馆 [4] - 科技企业在产品研发上需考虑自然简便的交互设计,让历史文化"丝滑"流入观众精神世界 [4] 文旅融合与AI技术 - 旅游型智能体正在涌现,可通过大模型和智能体推荐博物馆和景点,串联衣食住行 [5] - 运河沿线历史景点IP可转化为数字资产,结合AI、XR、3D打印等技术赋予商业化新活力 [6] - AI技术可深化文旅融合,实现导览、信息、商城等要素贯通,激活多维消费新场景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