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水果

搜索文档
消费者教育不动!百果园上半年亏惨了……
搜狐财经· 2025-08-22 15:1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43.76亿元 同比下滑21.8% [3][4] - 毛利从6.19亿元骤降至2.16亿元 降幅达65.1% [3][4] - 整体毛利率由11.1%降至4.9% [3][4] - 公司所有者应占亏损3.42亿元 同比转亏(上年同期利润8850.6万元) [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23.43分 同比下滑501.9% [4] 运营数据 - 门店总数从5127间减少至4386间 半年关闭741间 [5][6] - 加盟门店占比99.7% 自营门店仅11间 [6] - 会员总数增加830万至9304.1万 但付费会员同比下降32.9%至71.9万 [5] - 零售总额从67.48亿元降至57.1亿元 降幅15.4% [5] 战略转型 - 主动关闭低效门店并调整产品策略 推出高性价比水果品类 [7] - 通过"好果报恩""天天有惊喜"等促销活动提升客流 [7] - 调整加盟商政策并优化供应链以支持转型 [7] - 公司称战略转型已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 [7] 品牌定位挑战 - 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发公众反感 被简化为"消费者无知" [8] - 高端定位与当前性价比消费趋势出现严重错配 [10] - 高价策略被消费者贴上"水果刺客"标签 [10]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 动摇品牌信任根基 [11] 市场竞争压力 - 消费理性化趋势直接冲击门店运营效率 [5] - 高质价比战略导致毛利率大幅下滑 [7] - 门店规模缩减可能丧失规模效应并影响加盟商信心 [7] - 从高端转向性价比可能导致品牌定位模糊 [12]
困在高端梦里的百果园,又贵又不赚钱
虎嗅APP· 2025-08-19 13:20
核心观点 - 百果园因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发争议 高端定位与当前性价比消费趋势脱节 面临加盟商亏损 消费者流失 公司首次亏损等多重困境 [4][5][17] - 公司供应链效率低下 压货问题严重 加盟商进货价高于市场零售价 导致高损耗和盈利困难 [11][12][18] -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崛起 以更高性价比分流客源 百果园高端溢价模式受到挑战 [7][17][23] 加盟商困境 - 加盟商普遍面临压货压力 公司强制配货量常超实际需求150%以上(如需求5000元货量却配15000元) 导致损耗率高达15%(公司宣传为5%以内)[11] - 进货价接近市场零售价 如泰国金枕榴莲进货价1kg 34.8元 售价45.8~49.8元 而市场零售价仅29.8~35.8元[12] - 2024年加盟店锐减近1000家 大量加盟商因亏损选择关店或合同到期后不再续约[13] 供应链与成本结构 - 公司建立分货制度(宏观以销定采 供应面以采定销)但缺乏灵活性 加盟商无法根据需求调整进货[10][11] - 供应链周转效率恶化 2024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增至12.6天(2022年为10.65天)远高于盒马(1.5天) 朴朴超市(2~3天)等竞争对手[18] - 内部采购流程存在多层加价 如麒麟瓜采购原价1kg 2元 经采购 配送 运营部门层层加价至6元 最终加盟店售价7.98元(市场价6.98元)[19] 市场竞争与消费趋势 - 生鲜电商和社区团购(如多多买菜 美团优选)以80%~85%优果率且价格低三分之一的分流百果园客源[23] - 消费者对高价水果敏感度增加 更倾向性价比选择 百果园付费会员数量持续下降[4][17] - 行业出现"百果园旁水果店盈利"现象 公司教育市场区分水果品质 但消费者转而寻求更便宜替代品[25] 战略与运营问题 - 公司2024年将"高性价比"写入战略 但董事长言论与战略背道而驰[4] - 加盟模式与高端品质定位存在天然矛盾 快速扩张至超6000家门店后出现品控问题(如以次充好卖B级果作A级)损害品牌形象[17][19] - 重资产投入供应链(46个自有品牌 16个产地仓 29个城市仓)但高端市场规模有限 难以通过规模降本[15][16]
百果园不该卖水果
远川研究所· 2025-08-15 07:03
核心观点 - 百果园因坚持高端定位与消费者需求脱节,导致业绩下滑、市值缩水,同时面临行业分散、供应链管理复杂及生鲜电商竞争等多重挑战 [3][12][18] - 公司试图通过标准化分级和直采模式降低成本,但实际运营中因品类过多、加盟商盈利困难及行业格局分散未能实现规模效应 [9][14][13] - 高端水果品牌化路径存在两种模式:小罐茶式的营销溢价(受限于信息透明度)和佳沛式的技术垄断(需长期研发投入),百果园的"题海战术"难以复制后者成功 [26][32][35] 行业格局与竞争 - 水果零售行业高度分散,2021年前五大零售商市占率仅3.6%,百果园作为龙头仅占1% [13] - 生鲜电商通过补贴和配送服务挤压传统零售商,将高端水果作为引流品,直接冲击百果园核心业务 [18][19] - 全球水果品牌化案例显示,成功需满足技术壁垒(如佳沛14年培育金果)或政策保护(如新西兰政府授权垄断出口),但复制周期长、维权成本高 [32][35][39] 公司战略与执行 - 定价策略:将水果分为4级(招牌/A/B/C),主推高溢价产品,宣称损耗率从行业35%降至5%以下 [9] - 供应链管理:建立29个加工配送中心,采用直采模式减少流通环节,但1500个SKU和46个自有品牌导致管理复杂度飙升 [9][14] - 加盟体系问题:单店年收入从2021年88.45万降至2024年73.96万,仅30%一线城市加盟商盈利,总部抽成8%-30%加重负担 [14][15]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净亏损3.86亿元,营收下滑9.8%,销售成本达95亿元 [3][12] - 门店数量减少966家,付费会员减少27.1%,市值较峰值下跌70% [3] - 对比案例佳沛2024/25财年销售额达50亿纽币(约212亿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33] 产品与品牌困境 - 消费者对水果评价标准简单(大小/甜度),与百果园复杂的品质分级体系存在认知鸿沟 [31][40] - 自有品牌"猕宗"等尝试未达预期,阳光玫瑰因品种外流导致价格暴跌(从300元/斤到10元/3斤)显示知识产权保护难度 [35][38] - 董事长公开表态"不迎合消费者",但财报已悄然加入"性价比"表述,反映战略摇摆 [22]
一年关店近千家,麒麟西瓜比商超贵两倍,百果园为何割不动消费者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19
在零售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品牌能够永远高高在上,尤其在当下,价格与价值的天平随时可能倾斜,消费者用脚投票的速度,比任何一份财报的更新都更迅 速。 文案:林凌 编辑:林凌 曾经的百果园,用十几年时间把"水果"做成了中产生活方式的象征;但是今天,这个号称"高端水果专家"的龙头,却在亏损、关店、股东套现的风暴里一路 下坠。 门店熄灯的速度远远快过了它当年扩张的脚步,2024年,一年关店966家,平均每天5家;财报亏损3.86亿元,这是上市以来,也是近五年里的首次巨亏。 那一枚枚精心挑选、标着"A级"的麒麟西瓜、火箭苹果,似乎已经失去了曾经的魔力。 百果园的店员会耐心解释:A级麒麟西瓜更甜、更脆,是公司统一分级、配货。但"普通"款在某些门店压根不存在,消费者只能在高价区间里选择,"A"成 了常态,价格成了门槛。 走访过程中,店里顾客寥寥,半小时内只有一人推门进来;另一家依附在小区门口的门店,周末的客流量远不如隔壁平价店热闹,那边一次能围着八九个挑 水果的人,这边偶有两三个顾客匆匆结账又离开。 当初来自农村的余惠勇,用400元在深圳开出第一家百果园;一年后,他在中高端小区旁落了第一枪,精准击中城市中产的消费升级需求。 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