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投资者别“白吃瓜” 把舆情当风险教育课
南方都市报· 2025-09-18 23:10
分析师与基金经理观点冲突 - 荒原投资董事长凌鹏质疑中际旭创2027年净利润超250亿元预测 认为线性外推忽视制造业周期性风险[2] - 国盛证券分析师反击凌鹏观点 引发舆论对投资逻辑分歧的聚焦[3] - 中际旭创股价单日大跌9.09% 市值蒸发超400亿元 反映高估值资产信心脆弱性[3] 上市公司减持行为分析 - 同花顺实控人及高管减持138.31万股 套现超5亿元 董事长称减持目的为"让渡市场参与机会"[4] - 公司股价一年累计涨幅达260% 市盈率远超行业均值 减持公告后三日股价下跌近5%[4] - 股东结构显示70%股份集中于前十股东 68万股减持规模对流动性改善作用有限[4] 保荐机构履职问题 - 国金证券在想念食品IPO过程中未发现发行人删除系统数据、清空物流台账等异常行为[5] - 保荐代表人程超、宋乐真被处以24个月执业限制 机构被记入诚信档案[5] - 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保荐机构勤勉尽责要求提升 投行业务面临更高合规标准[5] 券商薪酬结构变化 - 24家上市券商中16家员工平均薪酬同比缩水 头部机构中信证券董监高薪酬总额下降近70%[7] - 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员工薪酬连续六年逆势增长[7] - 薪酬分化反映行业转型 头部券商侧重合规性 中小券商投研更具弹性[7] 监管执法动态 - 年内12家公司因财务造假涉嫌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数量创近年新高[8] - 监管"零容忍"政策提升市场合规成本 重点打击代客理财、内幕消息等违规行为[8]
侃股:莫把停牌核查当利好
北京商报· 2025-07-16 12:49
停牌核查制度分析 - 停牌核查是抑制过度投机的重要手段 通过暂停交易提供冷静期 对异常交易行为和信息披露违规进行调查[1] - 制度本质在于打破非理性循环 让股价回归真实价值 而非被错误解读为利好信号[2] - *ST亚振作为典型案例 近年遭遇三次停牌核查 每次均伴随股价大幅波动和投机资金涌入[1] 市场认知偏差 - 部分投资者将停牌视为洗盘手段 误判复牌后必涨 忽视背后风险 反映投机心理对市场规则的漠视[1] - 错误认知加剧非理性波动 将监管措施曲解为"妖股通行证" 与制度初衷背道而驰[1][2] 监管与投资者行为 - 监管层需细化措施 通过停牌核查直接干预市场 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2] - 投资者应建立正确投资观念 通过基本面分析理性判断价值 避免盲目跟风和小道消息投机[2] - 合理分散投资组合是保障资产安全的关键策略 需拒绝投机诱惑保持理性[2][3] 风险特征 - 停牌核查标的通常伴随非理性交易 投资风险显著高于普通股票[3] - 制度核心在于控制风险和维护市场秩序 而非创造投机机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