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身智能

搜索文档
腾讯、京东的机器人战略:不造机器人,搭平台
36氪· 2025-08-01 08:22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成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热门焦点,参展机器人数量从去年的18款增长至今年的90余款[1] - 美国明星具身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联创和"伯克利四子"等顶尖人才齐聚WAIC,显示行业热度[1] - 大模型带动云上AI算力井喷式增长,具身智能成为云计算厂商和互联网巨头争夺的新增量市场[5] - 机器人赛道处于爆发前夜,做产业链"卖水人"(提供模型、算力等基础设施)比直接造机器人商业化更快[5] 腾讯战略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宣布要成为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但不直接造机器人[1][4] - 腾讯发布Tairos具身智能开放平台(中文名"钛螺丝"),提供模型算法和云服务两部分能力[13] - Tairos平台的"SLAP3"体系包含三类大模型:规划大模型(右脑)、感知大模型(左脑)、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小脑)[13][14] - 平台提供模块化服务,厂商可根据需求选择特定模块,不强制使用端到端方案[18] - 腾讯强调平台中立性,目标不是赚钱而是推动行业发展[18] 京东战略 - 京东在WAIC前后三个月连续五次官宣领投具身智能公司,要求被投企业在宣传中突出"京东投资"[3] - 京东发布AI业务品牌"JoyAI"和JoyInside平台,提出"附身智能"概念,专注提升人机交互能力[7][8] - JoyInside平台整合RAG、TTS、ASR、LLM等多模态能力,并提供主动对话、情绪检测等功能模块[8][9] - 平台已落地到十几家机器人厂商,如AI潮玩Fuzozo芙崽成为爆品[10] - 京东为机器人厂商提供渠道支持,"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增长17倍[12] 商业模式 - 两家巨头短期内都不直接造机器人,而是充当软件平台角色,整合技术储备[4] - 通过提供模型、算力等基础设施切入市场,满足机器人厂商的共性需求[4][5] - 京东同时利用电商渠道优势为合作伙伴提供销售支持[12] - 腾讯通过战投方式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但不直接参与投资决策[17]
腾讯、京东的机器人战略:不造硬件,搭平台
36氪· 2025-08-01 07:40
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在WAIC大会上热度显著提升 参展机器人数量从去年18款增至今年90余款[1] - 美国明星具身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联创及具身领域"伯克利四子"罕见同台亮相[1] - 互联网巨头积极布局具身智能领域 腾讯和京东均宣布相关战略[1][6] 腾讯战略 - 腾讯由Robotics X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宣布成为机器人厂商合作伙伴[2] - 推出Tairos具身智能开放平台(钛螺丝) 提供模型算法与云服务两大核心模块[14] - 模型体系采用SLAP3架构:规划大模型(右脑)处理目标拆解 感知大模型(左脑)理解环境状态 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小脑)转换行动指令[14] - 云服务支持仿真、训练和数据管理全流程 通过SDK/API对接硬件[15] - 采取模块化服务模式 厂商可选择性使用特定模块[17] - 明确不针对具备端到端模型研发能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17] 京东战略 - 京东三个月内连续五次官宣领投具身智能公司 并要求被投企业突出"京东投资"标签[4][5][6] - 发布AI业务品牌"JoyAI"及JoyInside平台 提出"附身智能"概念强化人机交互能力[10][11] - 平台整合京东云算力基础设施与多模态能力(RAG/TTS/ASR/LLM) 支持主动对话、情绪检测等功能[11] - 已落地十余家机器人厂商 AI潮玩Fuzozo芙崽成为爆品并卖断货[11][13] - 提供渠道支持 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长3倍 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长17倍[13] 商业模式 - 两家巨头均选择软件平台定位而非直接制造机器人[6] - 聚焦模型与算力基础设施领域 通过"卖水人"模式加速商业化落地[7] - 具身智能客户争夺战已正式启动[8]
3个月连投5家机器人企业 京东首次公开具身智能雄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1:58
公司战略与投资动态 - 京东在近3个月内密集投资5家机器人企业 全面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1] - 领投RoboScience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 招商局创投、商汤国香资本跟投 零一创投追投 [3] - 战略性长期投入具身智能 投资不会止步于此 [1][5] 技术布局与生态建设 - 提出"大脑+小脑+IO"三位一体具身智能架构 涵盖运动控制、智能交互与输入输出系统 [1][7] - 大模型品牌升级为JoyAI 覆盖3B到750B全尺寸模型 内部评测显示750B模型进入世界第一梯队 [2][10] - 推出行业首个100%开源企业级智能体JoyAgent 并发布具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1][2] - 与数十家主流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 通过附身智能平台赋能合作伙伴 [1][6] 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应用场景从物流、工业延伸至家庭服务、陪伴、家政等C端领域 预计市场空间比工业场景大1-2个数量级 [5][7] - 机器狗产品切入C端宠物市场 兼具陪伴功能与知识工具属性 可成为"行走的搜索引擎" [10][11] - 类比汽车行业 未来每家或配备人形机器人及其他形态机器人 [7] 技术突破方向 - 重点关注手部操作精度问题 手部关节灵活度要求远高于腿部运动 [8] - 推进大模型与机器人深度融合 需解决空间智能、精准定位等关键技术瓶颈 [9] - 通过真实场景数据迭代加速技术成熟 参考特斯拉自动驾驶发展路径 [9] 用户体验核心 - 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导向 强调机器人需具备感知用户需求、指令及体验的能力 [4] - 赋予机器人高情商与高智商交互能力 形成"输入-处理-输出"闭环 [4][7] - 内部已有上千个场景应用自研大模型 90%业务方选择京东750B模型而非第三方产品 [10]
3个月连投5家机器人企业,京东首次公开具身智能雄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0 11:56
京东具身智能战略投资 - 京东领投RoboScience近2亿元天使轮融资 招商局创投和商汤国香资本跟投 零一创投追投 [1] - 近3个月内京东已投资5家机器人企业 全面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1] -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何晓冬表示投资不会止步 具身智能属于战略性长期投入 [1][4] 具身智能技术架构 - 京东提出"大脑+小脑+IO"三模块架构:运动控制小脑 智能决策大脑 输入输出交互系统 [1][6] - 具身智能需要处理机器人 世界和用户三方交互 需具备高情商和高智商特性 [3][6] - 京东推出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将大模型接入终端设备提供交互能力 [2] 应用场景拓展 - 从工业物流场景延伸至家庭服务 陪伴和通用场景 市场空间预计扩大1-2个数量级 [6] - 机器狗切入C端宠物市场 兼具陪伴功能和知识工具属性 可成为"行走的搜索引擎" [10][11] - 京东内部已有上千个场景应用自研大模型 90%业务方选择750B模型 [8] 技术发展路径 - 当前技术难点在于手部精细操作和大模型与机器人的充分结合 [7] - 借鉴自动驾驶发展路径 认为C端应用将加速技术迭代成熟 [7] - 云深处四足机器人从管道巡检转型为to C端机器宠物 拓展新赛道 [10] 生态合作策略 - 京东与数十家主流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 通过JoyAgent开源智能体赋能合作伙伴 [2][5] - 提出"附身智能"合作模式 为合作伙伴提供人机交互能力和语义层面技术支持 [4][10] - 旨在打造开放机器人生态 推动行业整体发展 [3]
对话京东何晓冬:不担心具身智能过热,卖大模型API并非健康商业模式
钛媒体APP· 2025-07-29 03:37
京东AI战略布局 - 公司升级言犀大模型为JoyAI 开源JoyAgent智能体 发布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 并与数十家主流机器人品牌达成合作 涵盖教育 产业等领域[2] - 公司拥有多个基座大模型 包括30亿 100亿 810亿等规模参数模型 以及对标GPT-4o的470B-Preview模型和750B混合专家模型[5] - 2017-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400亿元 其中2024年研发支出达170.31亿元创纪录[5] 具身智能发展现状 - 公司开发高扩展性具身智能系统架构 应用于家庭场景 成功率80% 并发布国内首个双臂移动机器人开源数据集[6] - 公司领投千寻智能 众擎机器人 逐际动力等具身智能企业 并成立专门业务部门引入相关人才[6][7] - 具身智能机器人距离真正落地仍需解决灵巧手控制 大模型结合等技术难题 但发展路径可能类似智能驾驶[2][9] 商业化模式思考 - 公司认为单纯卖大模型API调用token模式不健康 应通过核心产品产生差异化价值实现溢价变现[3] - 合作伙伴Fuzozo采用会员订阅模式 因复杂Agent机制导致token消耗成本高[9] - 公司提出"附身智能"平台概念 涵盖机器人 机械臂等物理交互终端 计划通过SDK 模块化硬件等方式开放生态[7][8] 应用场景拓展 - 公司与云深处科技合作开发To C端机器宠物 兼具情感交互和行动能力[10] - 具身智能产品将逐步从陪伴工具发展为多功能服务平台 如取外卖等生活场景[10] - 公司AI技术已深度应用于物流 零售场景 推出多款仓储 分拣 配送环节智能机器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