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结合

搜索文档
深圳已组建16支医防融合专科战队驻扎社区 在家门口筑就“硬核”医防线
深圳商报· 2025-08-26 07:25
深圳医防融合体系建设 - 深圳于2019年底启动医防融合项目 推动市属医院专家进驻社康机构坐诊带教 形成专家下沉与基层升级组合模式[1] - 已组建16支按病种划分的医防融合专科战队 精准驻扎社区构建疾病防治网络[1] - 阜外深圳医院通过筛查及科普活动覆盖超120万人次 南山区45至75岁人群65%处于心血管疾病前期[2] 心血管疾病防治创新 - 全球首款智能心电衣由阜外医院与深圳科技企业联合研发 可实时传输数据至智能平台 重点服务IT从业者等高危人群[2] - 阜外深圳医院两年内建成7个区级防治中心 初步构建心衰与房颤三级防治网络[2] - 依托医疗数字化与高质量数据共享体系 计划联合社区成立健康生活方式联盟[2] 呼吸系统疾病防控 - 深圳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达13.7%[3] - 医防融合呼吸项目组在龙岗中心医院南联社康推出含肝肾功能等附加检查的筛查套餐 两天吸引150人参与筛查[3] - 全国首创5G诊疗模式 使130公里外深汕特别合作区居民可远程接受专家诊疗[3] 儿科诊疗能力提升 - 医防融合儿科项目组制定《免疫接种禁忌和转诊指南》 通过微信群提供实时专家支持[5] - 为全市社康雾化室制定深圳标准 100多家社康获认证牌 呼吸系统疾病占儿科门诊70%-80%[6] - 儿科亚专长培训覆盖120多家社康 目标使每家社康至少配备1名儿科能手 目前全市社康每日接诊超2万名患儿[6] 基层医疗能力建设 - 呼吸项目组为南联社康配备3台肺功能筛查仪 选派5名医护进修 使其成为早筛早治模式推广标杆[3] - 宝安区臣田社康设立儿童慢性咳嗽专病门诊 7名全科医生中2人获儿科亚专长证书 背后有大医院专家团队支持[6] - 深圳构建社康早防早诊 区属医院救治 区域医疗中心攻坚三级防控体系 超前于国家将慢阻肺管理纳入公卫服务的政策[4]
国家大力推动全民减肥,减重门诊在两会后爆火!
GLP1减重宝典· 2025-05-14 16:57
政策推动与市场需求 - 国家卫健委将"体重管理年"行动纳入未来三年慢性病防控核心举措,16个部门协同推进,包括教育部普及体重管理知识、体育总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等[8] - 我国超一半成年人属于超重人群,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大幅上升[6] - 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夜间门诊爆满,埋线工具一度告罄,反映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下的市场热度[5][11] 行业变革方向 - 减重机构需构建"科学+体验+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体系,避免低价竞争内耗[16] - 技术融合成为趋势:中西医结合模式(埋线+营养调控+运动阈值)、红外热成像展示效果、基因检测预警肥胖风险[13] - 效果可视化创新:三维效果坐标系追踪体脂率/腰臀比/健康参数,案例库搜索引擎提升用户决策效率[14] 服务场景创新 - 夜间门诊、午休微创服务、家庭沙龙等场景细分满足都市人群碎片化需求[11][12] - 连锁机构将疗程拆解为通勤音频+午休穴位刺激+睡前饮食打卡,增强用户粘性[12] - 20-40岁女性主导需求,偏好"无痛、不节食、少运动"方式,与传统健身房模式形成差异[11] 政策红利利用策略 - 打造医学背书IP:联合三甲医院专家,塑造"临床医生转型健美达人"KOL人设[17] - 精准分层服务:智能设备生成健康报告,为BMI≥30客户提供绿色通道,定制组合套餐[18] - 生态体系搭建:参与企业健康课程、社区公益小站,接入医保结算使某中医院减重病房入住率提升40%[19] 市场数据与趋势 - 埋线减肥疗法平均减重5-8斤,成为主流选择之一[11] - 效果可视化营销使用户决策难度下降60%[14] - 政策首次将"防治结合"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推动行业深度变革[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