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票经济

搜索文档
用门票撬动更多场景消费
经济日报· 2025-08-22 22:11
行业政策变革 - 国内景区推行"一票游多日"制度 打破传统单日有效门票模式 满足深度游玩需求 [1] - 传统单日票制局限性明显 限制游客体验感及周边产业联动发展 [1] - 新票制核心是通过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激活全产业链消费 推动景区从门票收费转向体验服务 [1] 商业模式创新 - 以通票为纽带串联食住行游购娱 实现文旅产业链重构 [2] - 景区需挖掘在地文化并融合新玩法 新场景 新业态 提供主题性 参与感强的优质产品 [2] - 完善服务体系 通过好产品吸引游客 好服务留住游客 进一步撬动旅游消费市场 [2] 消费场景拓展 - 激活夜经济 建设夜间文旅消费新场景 引入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强化智慧服务 [2] - 将白天流量转化为夜间消费 利用旅游时间差挖掘消费增量 [2] - 通过跨界聚合模式整合餐饮 住宿 购物等多元业态纳入票券权益 [3] 产业协同效应 - 推进景区消费与城市服务创新融合 形成一票激活全城的乘数效应 [3] - 协同制定通票权益规则 实现资源整合 场景联动 权益互通 [3] - 推动景区与周边产业形成1+1>2合力 从景区独美转向全域共生 [3]
景德镇陶阳里步行街收费引热议,景区回应
新浪财经· 2025-07-21 10:53
收费政策调整 - 中山北路步行街于7月17日开街后启动收费模式 门票53元/人涵盖御窑厂遗址、御窑博物馆等陶阳里旅游区内所有景点 实行统一收费管理 [2] - 收费原因是步行街改造升级 为提升游客体验和保障景区运营管理 将长期执行 [2] - 本地市民可免费参观步行街 但首次需携带身份证进行人脸识别录入系统 [2] 游客反馈与争议 - 多位游客反映步行街突然设置门票 质疑属于"变相强制消费" [2] - 2024年8月有游客投诉预约免费博物馆却需先购买景区门票 认为不合理 [4] - 公司回应称预约时已明确告知需购票 游客需点击"我已知晓"才能继续预约 不存在欺骗误导行为 [4] 景区活动与运营 - 7月17日步行街开幕后连续三天举办"陶阳夜游"活动 包含传统民俗表演 众多夜市商铺同步开业 吸引数万人前来 [2] - 2016年起已按标准收费 2021-2023年曾对所有游客免费 2023年12月30日起恢复门票收费 [4] - 门票价格分为成人票53元 长者儿童票26元 大学生票26元 [2] 行业趋势 - 业内人士指出景区需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型 通过二次消费支撑运营而非单纯依赖门票收入 [5]
老牌景区如何“旺丁又旺财”
经济日报· 2025-05-31 22:02
行业现状 - 2024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达3.14亿人次出游和1802.69亿元消费创近年新高但行业存在旺丁不旺财现象 [1] - A股16家文旅上市公司中仅不到半数实现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 [1] - 部分知名景区出现显著亏损如5年累计亏损超13亿元或单年亏损2亿元 [1] 竞争环境 - 2024年新增40家5A级景区加剧行业竞争 [2] - 新兴网红城市和小众旅游目的地分流游客选择 [2] - 传统依赖稀缺自然资源的景区面临红海市场竞争压力 [2] 亏损内因 - 战略投资低效拖累业绩如张家界因大庸古城项目被ST并吞噬大部分利润 [3] - 商业模式老旧依赖跟团游和门票收入未能向体验经济转型 [3] - 忽视收益外溢价值如大唐不夜城免票但带动西安20%客流量和1800家汉服企业 [3] 转型路径 - 需融合新鲜元素与地方特色强化独一无二属性 [4] - 需精耕细作提升景区体验值避免同质化竞争 [4] - 需注重差异化而非盲目投资参考日本80年代旅游开发过热教训 [4] 服务优化 - 需配套5A级服务避免票贩黄牛或强制消费等负面体验 [4] - 需提升交通便利性环境清洁度和服务热情度 [4] - 需计算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收益培养游客重游意愿 [4] 行业本质 - 旅游业核心是创造体验而非仅依赖自然资源 [5] - 经营重心需从景观资源转向游客体验价值 [5]
“一票游多日”折射旅游业向链式经济转型
北京青年报· 2025-05-06 02:48
行业经营模式转型 - 国内景区正从传统"门票经济"向多元化"链式经济"转型 [1] - "一票游多日"制度取代传统"仅当日有效"门票制度 [1] - 该模式是替代"门票经济"的最佳模式之一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游客从走马观花式浅旅游转向深度体验需求 [1] - 旅游本身具有放松身心作用 "仅当日有效"易造成紧张状态 [2] - 平均停留时间从4小时延长至10小时 [2] 经济效益分析 - 一家四口玩两天可节约200多元门票费用 [2] - 带动当地食宿消费增长20% [2] - 具有显著引流作用能吸引更多游客消费 [2] 实施条件与挑战 - 需防止门票被倒卖给无关人员使用 [3] - 景区需具备满足深度体验的游览项目 [3] - 规模较小且体验项目少的景区实施意义有限 [3] 未来发展趋势 - 深旅游需求增长推动门票经济改革 [3] - 链式经济激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 - 更多景区有望采用"一票游多日"模式 [3]
亏损10亿上热搜,门票是桂林旅游起点而非终点
新京报· 2025-04-21 12:03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桂林旅游2020年至今累计亏损近10亿元 2024年营收4.32亿元同比下滑7.58% 归母净利润亏损2.04亿元同比暴跌1830.7% [1] - 张家界因连年亏损且面临重大财务危机被实施风险警示变更为"ST张家界" [1] - 传统旅游景区陷入经营困局与旅游消费屡创新高形成"冰火两重天"局面 [1] - 传统"门票经济"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高票价获利模式已到瓶颈 [2] - 武陵源核心景区门票从248元降至165元后游客量增长但总收入仍下降5% [2] - 景区"卖门票"思维停留在"圈地收费"初级阶段 主打单一观光 对服务品牌和体验关注不足 [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游客对门票价格敏感度上升 支付意愿受日工资比重影响 [2] - 游客不再愿意为单一资源买单 期待更高性价比 门票价值取决于提供的价值是否匹配 [2] - 游客期待综合体验 对"花200元看厕所排队""门票刺客"等吐槽高频出现 [3] - 杭州西湖免费开放后带动周边餐饮酒店商业繁荣 证明衍生消费价值 [3] - 游客愿意为高质量综合体验付费 关注体验独特性服务质量文化内涵 [4][5] 行业转型方向 - 景区需从"高票价+低服务"单一粗放模式转型 否则将被市场抛弃 [6] - "门票经济"时代已过去 国有景区门票降价趋势明显但潜力有限 [7] - 景区需解决吸引力单一价值供给单一创收来源单一问题 [7] - 设施与体验不匹配 如索道投资大但其他设施老旧 重硬件轻体验 [7] - 产品与市场不对接 商铺商品同质化高 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7] 成功案例与解决方案 - 开封万岁山推出100元套餐包含三天无限次入园+翰园碑林+开封城墙联票 每天1000场实景演出 [8] - 乌镇通过"门票+酒店+演艺"模式 综合收入远高于单一门票 [9] - 景区需开发特色餐饮文创产品主题线路等拓展营收渠道 [9] - 需以游客体验为中心重构产品体系 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再造服务流程 以文旅融合为路径深挖文化价值 [9] - 从"门票售卖者"转变为"体验设计商" 从"资源管理者"上升为"价值创造者"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