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债市流动性

搜索文档
2025年8月金融数据点评:M1增速高点判断逻辑和测算
招商证券· 2025-09-15 09:04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5] 核心观点 - M1增速大概率在2025年9月份阶段性见顶 主要由于财政力度同比消退和基数效应减弱 [1][3] - 本轮M1增速回升主要受财政贡献和基数效应驱动 从2024年9月到2025年8月回升9.3个百分点 其中财政贡献约5个百分点 基数效应贡献约5个百分点 [1][2] - 社融增速高点已经过去 后续M1增速回升需等待2026年两会财政预算力度和地产企稳周期 大概率2026年二季度才有可能看到 [3] - 银行板块基本面处于低波动略有改善状态 绝对收益继续调整概率不高 港股银行预期超额收益行情启动快于A股 [9] M1增速分析 - M1额外增长原因可拆解为四个维度:单位居民借贷创造存款(非主因)、定期转活期(内生结果)、其他部门贡献(本轮主要来自财政)、基数原因 [1] - 财政贡献通过"政府债融资-财政存款"度量 从2023年9月到2024年8月同比多增5.5万亿元 贡献M1约5个百分点 [1] - 基数效应主要受2024年4月启动的存款手工补息整改影响 2024年4-8月M1同比少增5.8万亿元 贡献约5个百分点 [2] - 2025年8月M1当月增量+0.17万亿元 较2024年8月的-0.21万亿元同比多增 但较2023年8月的+0.23万亿元内生增速可能开始回落 [3] 流动性展望 - 债市流动性:存款短期化/活期化/理财化趋势加强 同业存款自律影响下在途超储增加 银行负债不稳定程度上升 债市流动性内生不稳定程度加剧 [4] - 央行对银行间流动性掌控力将进一步提高 对央行买债维持2025年总量5000亿元规模的中性预期 9月和12月落地概率五五开 [4] - 权益市场流动性:社融/M2/M1增速等总量指标将陆续阶段性见顶 结构性流动性迁徙可能导致非银行存款单月高波动 市场短期流动性状态可预测性下降 [4] 银行投资建议 - 标的选择坚持长期主义和均衡配置 在国有行/股份行/区域行三个细分板块中选择自由现金流和超额拨备视角下估值占优的银行 [9] - 行业总市值11069.8十亿元 流通市值10384.3十亿元 覆盖41家上市公司 [5] - 行业指数表现:近1个月-3.7% 近6个月+10.9% 近12个月+39.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