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联动发展

搜索文档
解码山东城市工作会|增强济青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9-19 06:21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孟杰 9月18日,山东省城市工作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建设目标,明确了山东特色城市发展新局面的路线图。会议重点提到"增强济青辐 射带动能力,要统筹城市群和都市圈联动发展"。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既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规律,更能有效破解大城市病。作为区域经济发展 的重要增长极,都市圈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规划所所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德军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济南、青岛都市圈的协同联动发展,可实现市场资源在更大范 围内的优化配置,对于山东的区域经济发展与城镇化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两座城市的"强强联合"、共同发展是大势所趋。相关专家认为,山东城市布 局将日趋均衡、优势凸显。这就需要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进 一步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协同一体化发展格局。 "强化高水平联动,培育壮大现代化都市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孙爱军在会议交流发言时说,山东围绕更好发挥济青"双圈"主引擎和动力 源作用,研究制定了推动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实施方案, ...
内涵式发展、推进城市更新……解码山东城市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齐鲁晚报· 2025-09-18 15:23
城市群与都市圈发展 - 增强济南和青岛的辐射带动能力 统筹城市群和都市圈联动发展 推动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2] - 研究制定都市圈联动发展协同开放实施方案 谋划实施130项重点工程 今年前8个月完成投资1166亿元 [3] - 突出抓好济滨高铁 董家口至五莲货运铁路 胶东核能供暖等44个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制定产业协同发展引导目录 布局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推动政务事项跨域通办 [3] - 加快推进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市郊铁路 城市轨道"四网融合"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集群 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协同一体化发展格局 [4] 住房体系建设与城市更新 - 健全"保障+市场"住房供应体系 实施棚改 旧改等民生工程 800万群众"出棚进楼" 2.3万个小区"旧貌换新颜" [8] - 系统推进"好房子 好小区 好社区 好城区"建设 建成高品质住宅3405万平方米 城市绿道1.2万公里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平方米 [8] - 探索多元化产品供给 包括养老住宅 通学住宅 青年住宅 持续推动老旧小区改造 鼓励老旧小区自主更新 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整治 [8] - 实施城市更新"十大工程" 178个片区改造项目完成投资逾千亿 谋划更多市政管网 城中村改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等重点项目 [14] 智慧城市与文化数字化 - 聚焦智慧城市建设 健全城市治理体系 完善城市智慧中枢 建强基层治理单元 [9] - 加快推进"齐鲁文化大模型" "山东文化数据库"等重点项目建设 打造"孔子数智大模型" "千里山海自在威海"元宇宙空间 "数字超然楼" 中医药文化大模型 [11] - 持续推进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 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12]
济青都市圈联动发展,重点突破哪里
齐鲁晚报网· 2025-07-28 23:50
核心观点 - 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发展需以优势互补为基础,围绕产业联动、科技协作、公共服务共享、对外开放合作、体制机制等领域重点突破,构建多层次网络化互联互动、竞合共赢的发展格局 [1] 交通基础设施 - 济青中线全线贯通,济青高铁实现"公交化"运营 [2] - 需推动胶东机场、济南机场协同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加快轨道上都市圈建设,提升高速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能力 [8] 产业共建 - 济钢集团产业转移和转型发展是两大都市圈联动发展的典型案例 [2] - 济青枣潍工业母机集群入选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济南—青岛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带动数字经济崛起 [2] - 需联合梳理产业图谱,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信息产业等领域加强跨区域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8] 科创资源共享 - 济青就A类人才互认达成初步意向,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构建覆盖济青烟三地的海洋大数据处理平台 [2] - 需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 [7] 对外开放合作 - 济青联动打通"内陆—沿海"双向开放通道,合力建设中欧班列(济青)国家集结中心 [2] - 需深化青岛港与济南内陆港便捷联运,提升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能级 [9] 经济数据 - 2024年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常住人口分别为1828万人、1568万人,GDP之和分别达到2.0万亿元、2.1万亿元 [3] - 2018-2024年两大都市圈GDP占全省比重由38.8%提升至42.1%,常住人口占比由32.0%提升至33.7% [3] 核心城市竞争力 - 2024年济青两市GDP和常住人口之和分别为3.0万亿元、1996万人,占全省比重为30.7%、19.8%,低于广州、深圳对广东省的贡献 [4] - 2024年济南、青岛技术合同成交额分别为926.1亿元、709.6亿元,仅为西安的20.6%、15.8% [4] 产业链协作 - 济南拥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群,青岛拥有智能家电先进制造产业集群,但产业链横向合作和纵向延伸有待加强 [5] - 需加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医药等领域协同创新,联动打造应用场景 [7] 体制机制 - 行政壁垒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需在省级、市级、部门层级建立三级联动嵌套机制 [6][9] - 需探索成本共担和收益共享机制,避免利益分配不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