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价格

搜索文档
中国期货市场吸引力持续攀升,全球机构共探开放合作新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8-25 08:18
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展 - 中国期货市场持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注入动力 通过举办国际论坛探讨开放路径与前景 [1] - 期货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 商品期货成交量占全球总量超60% 交易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2]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新增期货客户41万个 境外客户较2022年同期增长63% 已有全球39个国家或地区交易者参与 [3] 郑州商品交易所国际化实践 - 郑商所推动聚酯和油脂油料期货品种全面向境外交易者开放 形成以境内价格为国际定价参考的贸易新模式 [4] - PTA期货开放中优化交割规则 增加保税交割和出口型车船板交割方式 配套增设保税交割仓库和车船板服务机构 [5] - 油脂油料品种深化对外开放 2021年将进口菜粕纳入交割范畴 进口菜粕仓单注册量占比达54% 2023年初推动菜油等品种一体化开放 [6] 价格影响力与产业融合 - 对外开放是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为境内外企业提供有效避险工具和公平价格基准 [3] - "郑州方案"根植于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融 推动期货市场从交易场所升级为产业枢纽 [7] - 郑商所将本土优势品种推上亚洲定价基准舞台 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刻下中国印记 [7] 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合作 - "郑州价格"在RCEP和"一带一路"贸易中应用范围扩大 是国家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塑的体现 [8] - 通过分品种推进、分层次开放等差异化策略应对监管制度对接差异和汇率波动风险 [9][10] - 期货市场国际化需建立在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 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 [10] 外资机构参与与业务机遇 - 外资机构直接参与原油、铁矿石、PTA等国际化品种交易 增加手续费收入 与中资企业合作空间巨大 [12] - QFI政策放宽、外汇管理优化、保证金币种多元化降低境外客户入市成本 创造新业务增长点 [12] - 摩根大通期货业务重点转向"引进来" 深度受益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 [14] 产业应用与风险管理 - 嘉利高运用瓶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跨境价格风险 推动PTA买家从固定价模式转向期货定价模式 [13] - 翱兰农业利用期货期权工具在跨境贸易中对冲价格风险 降低风险敞口并扩大期现业务规模 [13] - 全球瓶片市场需求展现韧性 中国市场需求占全球29% 成为推动全球市场发展的核心力量 [12] 市场地位与全球影响 - 中国占全球场内商品期货市场成交的66% 郑商所是世界第一大商品交易所 [15] - 亚洲交易所逐步主导全球商品交易 中国在农产品期货领域影响力持续攀升 [13] - 中国期货市场通过深化开放优化规则 成为全球产业链稳定和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要支撑 [15]
专题系列报道四:“郑州方案”:全球定价新范式的崛起
搜狐财经· 2025-08-18 08:48
郑州商品交易所国际化战略 - 郑州商品交易所通过"郑州方案"成功将本土优势品种打造为亚洲定价基准 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建立中国影响力[1] - 开放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 中国是全球最大PTA生产国和消费国 主导全球植物油进口与消费市场[2] - PTA和菜油 菜粕 花生期货上市后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期现货市场加速融合 为对外开放奠定良好基础[2] 制度型开放具体措施 - 优化交割规则 增加保税交割和出口型车船板交割方式 配套增设保税交割仓库和车船板交割服务机构[3] - 开展多样化市场培育活动 吸引产业链境外企业参与[3] - 推动聚酯板块产业链品种上市 包括短纤 PX 瓶片期货和期权[3] - 修改短纤交割规则 增加仓库交割方式 缩短仓单有效期[3] - 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可交易品种范围 允许参与聚酯产业链品种交易[3] 油脂油料品种开放进展 - 2021年将进口菜粕纳入交割范畴 实施后进口菜粕仓单注册量占比达54%[4] - 2023年初推动菜油 菜粕 花生期货和期权作为特定品种一体化对外开放 配套修改4项规则制度[4] - 2024年修订花生期货规则制度 增设5月合约 满足进口企业风险管理需求[4] 服务国家战略与全球应用 - "郑州价格"在RCEP和"一带一路"贸易中应用范围扩大 体现国家战略与全球经贸格局重塑[5] - 通过差异化开放策略应对监管制度对接差异和汇率波动风险 包括分品种推进 分层次开放和尝试远程清算[6] - 期货市场国际化需建立在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 取决于国家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6]
以“期货价格”为帆服务企业全球远行
财经网· 2025-08-18 08:42
郑州商品交易所国际化进程 - 郑商所自2018年起推进PTA期货品种国际化并引入境外交易者 成为中国首个出口型商品期货国际化品种 2022年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PTA期货和期权交易 [1][4] - 通过开放便捷的参与通道和权威价格表达 "郑州价格"被全球业者认可参考使用 服务境内外企业跨境贸易成效显著 [1][5] PTA产业与贸易模式变革 - 中国PTA产能从2020年4900万吨增至2024年8600万吨 净出口量从23万吨增至440万吨 增幅达1813% 产品远销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地 [2] - 传统国际贸易依赖加工费模式和第三方月均价评估 存在定价不透明 风险对冲困难 市场反应迟缓及交付流程复杂等问题 [2][3] - PTA期货国际化后成为跨境贸易重要基准 海外客户采用期货点价模式采购 促进中国商品出口量自2021年起持续上升 [4][5] 油脂油料品种国际化突破 - 2023年菜籽油菜籽粕花生期货期权引入境外交易者 贸易模式从一口价转向"期货+升贴水"模式 议价周期从10天缩短至1天 [6][7] - 菜油期货与马来西亚棕榈油期货价格相关性从0.6升至0.85 成为俄罗斯巴西等出口国定价参考 俄罗斯菜油出口报价中郑州价格权重达35% [7][8] - 巴西花生出口直接采用"郑商所期货价格+80美元/吨"定价 苏丹对华出口报价70%采用"郑州期货价格±基差"模式 [8] 国际定价影响力提升基础 - 中国占全球菜油菜粕花生消费量分别为27% 31% 38% 进口量占全球贸易28% 29% 16% 成为最大消费与贸易地 [8] - 外商通过中国期货市场对冲风险 定价锚定重要现货市场 减少汇率波动和价格转换环节摩擦成本 [8] - 期货价格作为第三方公允价格解决贸易透明度问题 同时成为国内外价格平衡器 助力企业获取海外价差利润 [4][7]
让“郑州方案”成为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的“中国印记”
期货日报· 2025-08-18 03:02
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 - 2018年PTA期货作为中国首个出口型商品期货品种引入境外交易者 标志着期货市场国际化正式启动 [2][5] - 2022年郑商所允许QFII和RQFII参与PTA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 2023年菜油 菜粕 花生期货及期权作为特定品种向境外交易者开放 [5][7] - 截至2024年底 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境外交易者在郑商所开户参与特定品种交易 [11] 品种国际化战略选择 - 选择PTA及油脂油料作为开放优先品种 基于中国是全球最大PTA生产消费国 并主导全球植物油进口消费市场的主场优势 [22] - 中国PTA年产能从2020年4900万吨增至2024年8600万吨 净出口量从2020年23万吨增至440万吨 增长1813% [3] - 中国菜油 菜粕 花生消费量分别占全球27% 31% 38% 进口量占全球贸易28% 29% 16% [8] 价格影响力提升 - PTA期货价格成为境内外企业贸易磋商重要基准 替代传统加工费模式和第三方评估月均价 [3][5] - 郑商所菜油期货价格与马来西亚BMD毛棕榈油期货价格相关性从开放前0.6升至0.85 [7] - 俄罗斯菜油出口报价采用郑州价格权重达35% 巴西花生出口直接采用郑商所期货价格+80美元/吨定价 非洲苏丹70%出口报价采用郑州期货价格±基差模式 [8] 制度创新与规则优化 - 推出出口型车船板交割制度 以类FOB模式实现期货规则与海关法规融合创新 [9] - 2021年将进口菜粕纳入交割范畴 进口菜粕仓单注册量占比达54% [24] - 修改短纤交割规则增加仓库交割方式 缩短仓单有效期 便利市场参与交割 [23] 企业跨境贸易实践 - 万凯新材料通过PTA 瓶片期货构建成本利润管理体系 锁定加工利润 2018-2024年与农夫山泉 可口可乐建立合作 [12] - 厦门国贸石化聚酯链业务规模从2018年40万吨增至280万吨 带动设备制造 工程建设企业组团出海 [12] - 物产中大化工借助期货工具 俄罗斯菜油进口从0增至10万吨以上 非洲花生进口从0跃升至10万吨 [13] 风险管理工具应用 - 厦门建发在菜粕期货RM2509合约建立空头头寸 通过期货套保和基差定价组合拳规避120元/吨亏损 [17] - 物产中大化工买入菜粕看跌期权应对黑海运价危机 看跌期权行权收益挽回损失 [18] - 创新运用含权贸易模式 买方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最高采购价 卖方卖出看跌期权收取权利金 [19][20] 产业角色转型 - 逸盛石化从PTA生产商转型为提供期货点价+保税交割+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商 产能从1220万吨增至2190万吨 出口量升至100万吨 [14] - 新凤鸣集团通过期现结合双通道销售模式 2024年春节期间卖出交割3600吨短纤 交割均价7545元/吨较现货高62元/吨 [13] - 聚酯产能从2018年480万吨扩大至2024年885万吨 出口量增长近3倍 [13] 保税交割机制突破 - 2025年9月逸盛大化与ITG首单PTA保税交割落地 通过滚动交割模式实现货物从工厂直达保税仓库 [9] - 保税交割制度降低境外企业参与成本 吸引更多境外产业企业参与PTA期货交易 [10] - 允许企业用保税仓单进行交割 无需完成全部完税流程 提升交付效率并方便调整交割方式 [10] 国际合作深化 - GSI公司试水PTA期货交易 使国际客户更了解中国聚酯产业链动态与定价机制 [11] - 东南亚 中东 欧洲客户将通过境外原油期货开展的套保转为利用郑商所产品进行套保 [31] - 期货市场推动中国聚酯产业实现从全球工厂向定价影响力标准制定者跃迁 [29]
“郑州方案”:全球定价新范式的崛起
期货日报网· 2025-08-18 00:56
郑州方案的核心成果 - 郑商所通过"郑州方案"成功将本土优势品种PTA期货和油脂油料品种推上亚洲定价基准舞台,并在全球大宗商品定价体系中刻下中国印记[2] - "郑州方案"从PTA期货的"破冰"开放发展到油脂油料产业链全面国际化,再扩展到合格境外投资者深度参与,形成具有全球借鉴意义的新范式[2] - 方案的生命力源于与实体经济的共生共融,推动期货市场从交易场所升级为产业枢纽[5] 战略选择与主场优势 - 郑商所选择PTA及油脂油料作为开放突破口,基于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中国是全球最大PTA生产国与消费国,并主导全球植物油进口与消费市场[3][4] - PTA和菜油、菜粕、花生期货上市后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期现货加速融合,产业企业深度参与,为对外开放奠定基础[4] 制度型开放的具体措施 - PTA期货开放措施包括优化交割规则(增加保税交割和出口型车船板交割)、增设保税仓库、开展境外市场培育活动[4] - 聚酯产业链配套措施:推动短纤/PX/瓶片期货期权上市、修改短纤交割规则、扩大合格境外投资者交易品种范围[4] - 油脂油料品种开放:2021年将进口菜粕纳入交割(占仓单总量54%),2023年推动菜油/菜粕/花生期货期权一体化开放,2024年修订花生期货规则增设5月合约[5] 服务国家战略的跨境应用 - "郑州价格"在RCEP和"一带一路"国家贸易中扩大应用,反映中国期货市场国际化与国家战略的协同效应[6] - 中粮期货指出中国大宗商品贸易规模与定价话语权不匹配,当前是提升价格影响力的关键窗口期[6] 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核心挑战包括监管制度对接差异和汇率波动风险[7] - 破局策略采用"差异化开放":分品种推进优势品种开放、分层次设置境外交易者准入门槛、尝试吸收境外期货公司远程清算[7] 未来发展路径 - 期货市场国际化需建立在人民币国际化基础上,建议推出更多中国产业优势品种[8] - "郑州价格"赢得国际产业信任,为全球产业链稳定提供中国智慧方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