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交强险服务升级如何利好车主
人民日报· 2025-09-29 22:30
在交强险经营情况中,还有个数字十分打眼——2024年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提取11亿元。据了 解,这项基金为不少交通事故受害者"雪中送炭"。 去年11月,河北邯郸涉县一辆大货车倒车时撞伤张女士。张女士伤情严重,需要高额抢救治疗费用,家 人很难筹集。事故处理民警立即联系救助基金邯郸服务站,办理救助申请。救助基金为张女士垫付了部 分抢救费用,保障后续治疗。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通过从交强险保费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等渠道筹集,事故受害人抢救费用超过 交强险责任限额,或肇事机动车未参加交强险、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救助基金可按相关规定垫付抢救 费用,事故责任确定后开展追偿工作。 近年来,保险行业在参与救助基金管理方面落实多项创新举措。在湖南,人保财险与当地交警部门建 立"24小时响应、一站式服务"工作机制,通过"警保医联动",第一时间掌握伤员伤情,主动告知救助基 金垫付服务,通过简化流程、精简材料等应急机制快速进行费用垫付;在江苏,紫金财险开发优化道路 救援服务小程序,实现"一键申请",开展救助基金与交强险限额医疗费用合并垫付试点,切实提高事故 伤员救治时效;在辽宁,平安财险打通绿色通道,实现当事人、交警、医院全部在 ...
交通事故死亡率从5.24%降至2.44% 山西是如何做到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03:00
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创新模式 - 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纳入救助范围,实现"无差别救助",25%的救助对象为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事故伤员 [1][2] - 交通事故伤员死亡率从改革初期的5.24%降至2.44%,成效显著 [2] - 建立"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绿色通道,年均救助4000余次,案例包括垫付21.72万元抢救费及电动车事故伤者救治 [1][2] 政策与机制创新 - 2018年修订救助基金管理办法,首创7日全额预担保救治模式,覆盖所有道路交通事故伤员 [3] - 建立警医联动救援机制,推行"零跑腿"服务模式,关键环节实现快速响应 [3]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国寿财险作为管理人,形成"申请—审核—垫付—追偿"全流程闭环管理 [5][7] 基金运营数据 - 年交强险计提约7500万元,年均使用量1.5亿元,2024年追偿7535万元,追偿率超50% [3] - 国寿财险累计救助2.3万个家庭,垫付7.16亿元,与173家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7] - 创新"掌上救助"系统和"慧缴费"线上还款工具,打造"30分钟"急救圈 [7] 全国性制度背景 - 201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21年修订扩大救助对象范围至本车人员及被保险人 [4][5] - 山西省2012年出台地方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后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5] - 交强险制度需与救助基金协同,部分地区曾因基金缺位导致理赔争议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