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过度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年年体检却突然确诊癌症,1000元套餐还要做吗?
虎嗅· 2025-07-29 10:02
医疗纠纷事件概述 - 北京律师张晓玲在爱康国宾连续体检10年未被告知患癌风险 2024年10月确诊肾癌并骨转移[1][2] - 患者质疑体检机构漏检致错过早期治疗窗口 爱康国宾两次声明称检查无瑕疵且无责[2][3] - 患者不认可声明并将诉诸法律 机构未正面回应但表示将发进一步公告[4] 癌症检测技术局限性 - 常规体检主要筛查慢性病 对癌症筛查作用非常有限[5] - 肿瘤标志物CEA检测对肾癌不敏感 无法用于肾癌风险评估[11][12] - 超声检查肾癌存在局限:发现2cm以上病灶几率70%-90% 2cm以下不足50% 且受医生手法和角度影响显著[19][23] 检测方法比较 - 增强CT筛查效果优于超声:案例显示超声无异常时CT检出1cm级肾癌肿瘤[22] - 不同检查手段需互补使用:超声、CT、核磁分别从不同角度观察病灶 无法相互替代[23] - 低剂量CT辐射量为普通胸部CT1/3 可每两三年接受一次检查[31] 行业实践与规范 - 体检机构通常按性别年龄粗略安排项目 不会根据个人病史量身定制[29] - 建议高危人群采用医院早癌筛查而非单位体检 需建立个人健康档案[29][35] - 交叉检查策略:每两三年更换机构、项目及检查方法 避免方法学灯下黑[30] 临床诊断争议 - 医生认为2023年体检发现的"左肾错构瘤可能"应提示进一步检查 而非简单告知无问题[18] - 肾透明细胞癌年均增长0.3-0.6cm 高级别肿瘤可达2cm/年 患者3.3cm肿瘤可能已存在1-10年[9] - 免疫组化显示WHO/ISUP II级说明分级偏低 侵袭性不应过高 但信息不足难断责任[10] 公众认知误区 - 肿瘤标志物筛查如撒网 可能漏掉泌尿系统等"泥鳅型"肿瘤[14] - 早筛核心目标是发现癌前病变而非早期癌 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36] - 50岁以上需定期胃肠镜和宫颈TCT检查 最年轻前列腺癌患者仅37岁说明年龄非绝对标准[29][30]
黄石博仕肛肠医院过度医疗问题追踪
新华网· 2025-06-16 12:02
新华社武汉6月16日电 题:黄石博仕肛肠医院过度医疗问题追踪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徐海波、宋立崑 125份抽查病例中,113份存在过度医疗行为;就诊患者手术率超90%,远超当地平均水平……翻开 卫健部门对黄石博仕肛肠医院的调查卷宗,被查出的过度医疗违法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根据卫健部门提供的线索,湖北省黄石市人民检察院对此立案并提起公益诉讼。之后,法院判处医 院向当地公益损害赔偿金账户支付涉案金额3倍的惩罚性赔偿金,共计53万余元。截至今年5月底,本案 惩罚性赔偿金已支付完毕。 这家医院是如何误导患者过度医疗的?"新华视点"记者进行了调查。 ——中途更换高价耗材。记者查阅医院案件材料看到,多名医生被查出在手术过程中擅自增加或更 换价格更贵的耗材及药品,以收取更高的医疗费用。"如果患者术后问起,就以手术情况紧急、原方案 器械不适合等理由搪塞过去。"一名涉案医生说。 过度医疗行为缘何屡屡发生 相关资料显示,涉案的黄石博仕肛肠医院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一家民营医院,设有内科、外科、 中医科等7个科室,拥有80张床位,年均诊疗手术患者超1500人。 类似的患者,在黄石博仕肛肠医院还有不少。黄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 ...
医生失德、违规操作......如何理解医疗的随机行为?
虎嗅· 2025-04-28 08:29
医疗安全事件 -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肖某因出轨6名女性并致多人怀孕被开除党籍并解除聘用关系 其曾与出轨对象在手术中无故离岗40分钟导致病人麻醉昏迷[1] - 南昌市生殖医院30岁男子术后次日身亡 汕头22岁女性因输卵管堵塞微创手术后医护人员操作不规范导致脑死亡已昏迷50天[1] - 亳州市中医院肝脏手术中15毫米针头遗留体内 医院称器械"滑落" 赔偿协商未果[1] 医疗随机性研究 - 哈佛医学院研究显示医疗决策常受随机因素影响 如医生疲劳 护士调班等变量可能改变患者命运[2] - 医学治疗本质是混乱复杂且不确定的 随机性显著影响医疗服务提供与接受过程[2] - 医疗行为是人性 系统与随机事件的综合作用结果 非精密流水线作业[2] ADHD诊断偏差 - 入学年龄差异导致8月出生儿童ADHD诊断率比9月出生同班儿童高34%[4] - 年级最小儿童平均多接受120天药物治疗 行为改善可能源于自然成熟而非药效[4][5] - ADHD诊断缺乏客观检测标准 依赖家长主观描述增加误诊风险[6] 医疗诊断系统性缺陷 - 美国门诊成年人5%经历诊断错误 其中10%可能导致死亡 17%医院不良事件源于诊断错误[8] - 诊断错误形式包括过度诊断 漏诊和误诊 根源涉及医患沟通 系统设计等多方面因素[8] - 急诊患者出院后一周内死亡案例中漏诊是主要原因之一[9] 心脏治疗干预研究 - 心脏病学会议期间医生减少时 高危心衰患者30天死亡率从25%降至17% 心脏停搏患者死亡率从69%降至59%[11] - 会议期间心脏支架植入使用率从28.2%降至20.8% 显示侵入性手术可能存在过度使用[11] - 缺乏精确指导方针导致部分患者接受不必要手术 而可能受益患者错过治疗[12] 医疗决策优化 - 医生需警惕直觉诊断偏差 应系统化改进诊断推理过程[7] - 医疗系统需构建透明协作生态 平衡科学与人性的不确定性[14] - 减少非必要医疗干预有时能获得更好疗效 需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权衡风险收益[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