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文化理解
icon
搜索文档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罗伯特·沃克:跨文化理解为什么是修复世界的黏合剂?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2:13
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 - 跨文化理解是修复世界的黏合剂 对弥合差异和增进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3] - 必须摆脱"我的文化才是正确的"观念 尊重带来理解并形成良性循环 [6] - 西方二元思维预设给跨文化理解带来挑战 而中国提倡承认差异并在差异中寻求和谐 [6] 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异 - 中国社会尊重教育和教师职业 每年庆祝教师节 这在西方文化环境中不常见 [5] - 中国有尊敬长辈的传统 例如开门礼仪中长者被谦让 这与西方女士优先的礼仪形成差异 [5] - 中文与英语存在显著差异 汉语需要整体性结合上下文理解 英语则不太强调语境重要性 [9][10] 实现跨文化理解的挑战 - 首要问题是缺乏对其他文化的了解 需要通过询问倾听共情来增进理解 [9] - 全球范围内"以竞争视角看待世界"的观念是症结 西方将世界分为"我们"与"他者"阻碍问题解决 [10] - 因不了解而孤立"异己"会导致凭借想象构建叙事 通过"正邪对立"方式制造分裂 [10] 个人经历与认知转变 - 罗伯特·沃克2006年首次来华 通过国际研究项目逐渐了解中国 2018年从牛津荣休后长居中国 [4] - 在中国过着依赖同事朋友学生的生活 认为慷慨是中国人共有的特质 [4] - 来华前通过西方媒体形成的中国认知与现实截然不同 促使他重新思考世界运行方式 [6][7] 跨文化理解的实践意义 - 各国政府有责任培养专家和普通公民的人文素养 促进理解他国运行方式 [9] - 需要思考表达内容在另一种语言中的理解方式 努力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述 [10] - 跨文化理解让人类能够作为整体 共同为让所有人生活更加美好而努力 [10]
“汉语桥”中文比赛在多国举行
新华社· 2025-05-11 11:23
汉语桥比赛全球举办情况 - 第2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罗马尼亚赛区决赛在克卢日-纳波卡举行,来自5所孔子学院的22名大学生参赛,玛丽亚·平蒂乌塔获特等奖[1] - 罗马尼亚赛区选手通过演讲和才艺展示环节展现中文学习成果,才艺形式包括舞蹈、歌曲、古筝演奏、茶艺等[1] - 第24届汉语桥马耳他赛区比赛在马耳他大学举行,6名学生参赛,玛丽·克莱尔·阿奎利娜获一等奖[1][2] - 第18届汉语桥保加利亚中学生赛区决赛在索非亚举行,11名选手参赛,韦罗妮卡·格奥尔基耶娃夺冠[2] - 第18届汉语桥埃及赛区决赛在开罗举行,设初中组和高中组,努尔·艾哈迈德与哈比芭·萨拉赫分获各组一等奖[2] - 拉脱维亚第22届汉语桥比赛在里加举行,53名选手参赛,阿尔比娜·普斯科等3人分获小学、中学和大学高级组冠军[3] 比赛主题与形式 - 罗马尼亚赛区演讲主题为"天下一家",选手讲述与中文结缘的故事[1] - 马耳他赛区选手通过中文演讲和才艺展示两个环节展现学习成果[1] - 保加利亚赛区主题为"追梦中文 不负韶华",设文化知识测试、自由演讲和文化技能展示三个环节[2] - 埃及赛区设主题演讲、知识问答和才艺表演3个环节[2] - 拉脱维亚赛区选手完成中文歌曲演唱等才艺展示和知识问答环节[3] 赛事意义与影响 - 克卢日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表示比赛展现跨越山海的热爱,是了解中国的语言之窗[1] - 中国驻保加利亚大使馆临时代办指出比赛是连接不同文化的纽带,架起中保人民友谊桥梁[2] - 埃及开罗大学中文系主任认为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文明互鉴的火种[3] -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参表示语言是心灵相通的密码,埃及青年对中文兴趣浓厚[3] - 拉脱维亚大学副校长强调中文是连接拉中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3] - 中国驻拉脱维亚大使表示比赛有助于双边关系发展,欢迎拉脱维亚友人赴华交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