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医疗

搜索文档
粤澳携手共绘大健康产业新生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8:15
论坛上,澳门特别行政区药物监督管理局厅长李志洋将解读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出海落地"方面的制度设 计,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支持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澳门种远科研大健康制造厂质监董事 兼ESG主管郭秀文将介绍在政策创新和海外市场落地方面的尝试与成果。 除政策层面的解读外,前沿医学和科技创新同样是论坛的亮点之一。受邀嘉宾将带来关于细胞科技、组 织再生、脑科疾病修复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林哲安将结合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 背景,探讨国际医学合作与跨境医疗体系构建的可能路径;原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所组织修复与再生 课题组组长郝好杰将从细胞科技角度,探讨"寿命革命"的科学图景;澳门华圣中医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 任连智则将发表脑科疾病修复研究报告。 在论坛的圆桌环节,讨论将更聚焦于跨境实践,议题聚焦粤澳医疗技术创新与跨境科研协作的实践路 径。探讨以澳门为枢纽、横琴为基地,推动粤澳医疗科研资源(如临床转化技术、创新诊疗方案)与共 建"一带一路" 国家医疗需求的精准对接路径;依托横琴产业政策与澳门国际医疗认证优势,研究"科研 成果输出+技术合作+学术交流"的跨境协作模式。 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 广州报道 9月 ...
10万香港老人北上养老
第一财经· 2025-08-05 02:12
香港老人北上养老趋势 - 截至2024年中近10万名65岁及以上香港老人定居广东省,较10年前激增40.5% [4] - 香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23.9%,约170万老年人,北上养老者占该群体不到一成但增长显著 [5] - 内地生活成本低、居住空间大及房价便宜是主要吸引力,老年人表现出强烈融入意愿 [5] 跨境医疗政策与现状 - 2025年香港新增12家内地三甲医院作为试点,覆盖大湾区9城,首次纳入中医院 [7] - 香港长者可使用每年2000港元医疗券(累积上限8000港元)在内地指定医院支付门诊费用 [8]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10年内累计接待12万人次使用医疗券,2025年6月使用量同比增长79% [13] 医疗成本与效率差异 - 香港公立医院眼科手术排期需1年、费用10万元人民币,内地同类手术仅3万元且两周内完成 [10] - 香港私营牙科服务费用800-1000元人民币,内地使用医疗券后仅需180-550元 [12] - 香港专科门诊轮候时间长达3年(眼科)和2年(外科),内地就医效率优势明显 [12] 跨境医疗痛点 - 医疗券仅覆盖门诊,住院、手术及购药需自费,年额度2000港元对实际需求覆盖有限 [15] - 香港医健通系统仅港大深圳医院实现对接,其他机构需手动申请跨境健康记录调阅 [16][17] - 两地医疗支付体系差异及数据互通障碍导致重复检查、诊断信息不连贯等问题 [17] 养老成本与市场潜力 - 香港养老院月费2-6万港元,大湾区内地机构收费仅为1/3-1/5(1500-3万元人民币) [19] - 香港政府资助养老床位平均轮候2年,高端机构需6年,推动长者选择内地分流 [20] - 广东省为合资格港人提供每月1570港元高龄津贴及4060港元生活津贴 [21] 保险业布局动态 - 泰康保险申请香港寿险牌照,计划打通两地养老服务资源,瞄准香港增量市场 [23] - 中国太保2024年推出"保单直付"功能,支持非人民币保单支付内地养老社区费用 [25] - 中国太平推出"养老颐积分"计划,通过保险积分兑换大湾区养老社区入住资格 [26] 高端养老社区现状 - 珠海某高端养老酒店入住率不足20%,每晚2600元人民币,客户均为香港保险持有人 [29] - 内地险企"保险+养老社区"模式分化,泰康采用重资产自建,国寿推行"1+N"多元模式 [26] - 香港保险产品因潜在收益率更高(终身5%-7% vs 内地2%-3%)更受跨境养老者青睐 [26]
10万香港老人到广东定居:“北上养老潮”背后藏着多大的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05 02:11
香港老人北上养老趋势 - 截至2024年中近10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定居广东省 比过去10年间激增40.5% [1] - 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占比23.9% 约170万银发老年人 北上养老人数占老年人口不到一成 [2] - 内地生活成本低 居住空间大 房间较便宜等因素吸引香港老人北上 [2] 跨境医疗政策与实施 - 香港卫生署新增12家内地三级甲等试点医疗机构 共21个服务点覆盖大湾区9个城市 [4] - 香港长者每年有2000港元医疗券 累积上限8000港元 可在内地指定医院当现金使用 [5]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使用长者医疗券超过12万人次 2025年6月同比增长79% [10] 医疗互通挑战 - 医疗券仅限于门诊服务 不包括住院 日间手术 药物购买等 实际医疗支出覆盖面较少 [12] - 香港公立医院急症病床住院收费每日120元人民币 覆盖患者早午餐 [12] - 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通医健通系统 可实现跨境健康记录调取 [13] 养老成本比较 - 香港普通护理院月费超过2万港元 高端养老院达4万-6万港元 [15] - 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院收费为香港三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公立养老院月费1500-4000元人民币 民营养老院3000-1万元人民币 高端养老社区8000-3万元人民币 [15] - 香港政府资助养老床位平均排队等候时间约两年 部分机构需等待6年 [16] 保险与养老社区布局 - 泰康保险集团向香港保监局申请寿险牌照 计划拓展跨境养老保险服务 [18] - 中国太保寿险(香港)开启保单直付功能 非人民币保单收益可直接支付太保家园养老服务费用 [19] - 中国太平推出养老颐积分计划 保险客户通过投保获得积分换取养老社区入住资格 [20] 保险产品策略 - 香港保险产品与内地养老社区服务打包销售 例如泰康养老要求100万保费获得入住资格 [20] - 香港保险产品潜在收益率终身5%-7% 高于内地产品的2%-3% [20] - 港澳金融机构入股内地保险公司门槛降低 取消最近一年末总资产不低于20亿美元规定 [19] 市场参与主体与模式 - 保险公司采用重资产路径自建康养社区(如泰康)或轻重并举模式(如国寿) [21] - 目标客群为月入3万-5万元人民币人群 助其将来北上养老 [19] - 目前内地高端养老社区入住率较低 部分项目入住率不超过20% 且主要服务保险客户 [22]
10万香港老人开始北上养老,背后藏着多大的市场?
虎嗅· 2025-08-05 00:53
香港老人北上养老趋势 - 截至2024年中有近10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选择定居广东省,比过去10年间激增40.5% [2] - 2024年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占比23.9%,约超170万银发老年人 [3] - 内地生活成本低、居住空间大、房间较便宜是吸引香港老人北上养老的主要原因 [5] 跨境医疗发展 - 2025年5月香港卫生署新增12家试点医疗机构,共21个服务点覆盖大湾区9个城市 [7] - 新增医疗机构全部为三级甲等医院并首次纳入中医院 [8] - 香港长者医疗券使用量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5年6月同比增长79% [20] - 香港私营机构洗牙、补牙费用800~1000元人民币,内地同类服务使用医疗券后仅需180~550元 [19] 养老成本差异 - 香港普通护理院月费超2万港币,高端养老院达4万~6万港币 [33] - 大湾区内地城市养老院收费为香港的1/3~1/5 [33] - 内地公立养老院月费1500~4000元人民币,民营养老院3000~1万元人民币,高端养老社区8000~3万元人民币 [34] 保险行业布局 - 泰康保险集团2025年下半年将在香港正式开业寿险业务 [45] - 中国太保寿险(香港)2024年开启"保单直付"功能,支持非人民币保单支付养老服务费用 [47] - 中国太平推出"养老颐积分"计划,通过投保获得养老社区入住资格 [48] - 香港保险产品收益率可达终身5%~7%,高于内地的2%~3% [49] 养老社区发展 - 泰康采用重资产路径自建康养社区 [50] - 国寿采用"1+N"养老发展模式,多种养老方式共同推进 [50] - 珠海某高端养老酒店入住价格2600元人民币/晚,入住率不超过20% [54]
10万香港老人开始北上养老:“北上养老潮”背后藏着多大的市场?
第一财经· 2025-08-05 00:11
香港老人北上养老趋势 - 截至2024年中近10万名65岁或以上香港老人定居广东省 比过去10年间激增40.5% [1] - 2024年香港65岁或以上人口占比23.9% 约超170万银发老年人 [1] - 内地生活成本低、居住空间大、房间较便宜等因素是吸引香港老人北上养老的主要原因 [2] 跨境医疗政策与服务 - 2025年5月香港卫生署新增12家内地三级甲等试点医疗机构 共21个服务点覆盖大湾区9个城市 [4][5] - 香港长者年满65岁可享受每年2000港元医疗券 累积上限8000港元 可在内地指定医院当现金使用 [6] -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截至2025年6月长者医疗券使用超12万人次 2025年6月同比增长79% [10] 医疗成本与效率对比 - 香港眼科手术在公立医院费用约10万元人民币需排队1年 私立医院达20万元 内地同类手术仅3万多元 [8] - 香港私营机构洗牙补牙费用800-1000元人民币 内地使用医疗券后仅需180-550元 [10] - 香港公立医院急症病床住院收费每日约120元人民币 覆盖患者早午餐 [13] 养老成本与补贴政策 - 香港普通护理院月费超2万港元 高端养老院达4-6万港元 大湾区内地城市收费仅为香港1/3至1/5 [17] - 内地公立养老院月费1500-4000元人民币 民营养老院3000-1万元 高端养老社区8000-3万元 [17] - 移居广东的合资格香港居民每月可获1570港元高龄津贴和4060港元长者生活津贴 [20] 保险行业布局与产品创新 - 泰康保险集团向香港保监局申请寿险牌照 计划2025年下半年在香港正式开业 [23] - 中国太保寿险2024年开启"保单直付"功能 非人民币保单收益可直接支付养老服务费用 [24] - 中国太平推出"养老颐积分"计划 保险客户通过投保获得积分换取养老社区入住资格 [25] - 香港保险产品收益率达终身5%-7% 高于内地产品的2%-3% [25] 医疗系统互联互通进展 - 截至2024年底仅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开通医健通系统 可实现跨境健康档案实时调取 [15] - 中山市中医院设立香港长者医疗券专门服务点和收费专窗 配备粤语工作人员 [7] - 粤港澳大湾区暂未建立数据跨境安全法规 可能导致重复检查和诊断信息不连贯 [15]
富卫联手新风天域,跨境就医从此“一键通关”
财富在线· 2025-07-23 09:32
大湾区跨境医疗合作 - 富卫集团与新风天域合作 旨在解决大湾区居民跨境就医难题 通过整合保险服务网络与实体医疗资源 [1] - 合作覆盖内地所有三甲医院 大湾区超120家合作机构 新风天域旗下和睦家医疗拥有11家综合医院和5家肿瘤中心 年服务超百万人次 [1] 服务升级亮点 - 付费流程简化 广州深圳和睦家医院纳入"无忧出院免找数"网络 客户无需垫付 由富卫直接与医院结算 [1] - 专家预约优先 通过富卫渠道可快速对接和睦家专科医生及内地三甲医院权威专家 [1] - 重疾专项支持 癌症患者享有跨境诊疗团队协调 包括香港与内地医生线上会诊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制定 [2] 市场拓展与教育 - 富卫商学院组织代理人团队参观深圳新风和睦家医院 由高管带队 包括首席营销总监王君杰、首席数码总监刘明聪等 旨在消除就医信息壁垒 [2] - 活动目标为提升代理人专业能力 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跨境健康保障服务 [2]
边民常来往,中越情更亲(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6-29 22:01
中越边境经济文化交流 - 河口县作为中国与越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历史上是"南方丝绸之路"中线,滇越铁路由此出境,与越南老街省仅一河之隔,地缘相近、人缘相亲[5] - 河口县职业高级中学是云南省唯一具备招收越南籍汉语留学生资质的公立中职学校,目前有260名学生,其中越南学生达201人,2016年以来有60名越南毕业生进入云南大学等高校深造[6][8] - 河口县人民医院2024年共接诊外籍患者7901人次,其中越南患者占比95.3%,中医康复科全年接诊越南患者1356人次[10] - 红河州2024年对越进出口额达1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8%,2025年前5个月河口县接待外籍患者人数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30%[15] 教育领域合作 - 河口职高创新打造"双语双专业"教育模式,面向中国学生开设旅游外语(越南语)专业,面向越南学生设立导游服务专业[6] - 河口职高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艺体节",由中越两国学生协作完成节目策划和表演,2023年12月举办的艺体节上越南学生顾遂舍身着汉服演奏中国歌曲[8] - 2016年以来河口职高有超过40名中国学生前往越南留学,中国学生黎炤玲正在申请到越南河内大学留学[8] 医疗领域合作 - 河口县人民医院聘请5名全职越南语翻译,为越南患者提供"一站式"导医就诊服务,开设跨境医疗紧急救援"绿色通道",2023年以来为85名危重病患者争取就医时间[10] - 越南籍医生陈氏莺在河口县人民医院工作,2016年从昆明医科大学毕业并取得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证[11] - 河口县成立跨境医疗救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中越双边医疗救援跨境合作机制[11]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年中越跨国春节联欢晚会暨边民大联欢活动在河口县和越南老街省分别举行,已成功举办7届,节目包含中越两国传统歌舞[13] - 河口县国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举办端午节传统文化活动,吸引越南游客参与包粽子等传统项目[13] - 红河州通过举办中越中秋诗歌会、红河流域中越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推动中越民众交往,与越方缔结了5对友好城市和14对友好村寨[15]
开展跨境医疗增进健康福祉
人民日报· 2025-06-17 21:47
跨境医疗合作机制 - 广西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合作构建"1369生命直通车"跨境医疗救助通道,自2016年开通以来累计救治680多名中越危重患者 [1][2] - 该机制将危重患者通关时间从2-3小时缩短至最快10分钟,并提供24小时快捷通关服务 [2] - 东兴市人民医院设有"中越友好病房"和双语服务窗口,越南患者接诊量从2014年门诊891人次、住院53人次增至2024年门诊2788人次、住院238人次 [3] 技术共享与远程医疗 - 云南勐腊县人民医院2024年接诊外籍患者同比增长89%,其中老挝患者占比达97.26% [6] - 中方与老挝5家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推动跨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累计为600余名老挝患者提供义诊 [8] - 勐腊县人民医院推进5G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建设,未来可实现老挝患者心电图远程传输与中国专家即时诊断 [8] 特色医疗服务体系 -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采用蒙医"五疗术"结合现代技术治疗关节痛等草原常见病,2023年累计接待2.4万人次蒙古国患者 [10] - 医院设立蒙汉双语标识、外籍患者绿色通道,并提供蒙古语陪诊、签证续签等服务 [10] - 医院累计派出21批医疗队赴蒙古国义诊,惠及3.5万人次患者,并为蒙古国培训405名医务人员 [10][11] 跨境医疗基础设施 - 东兴市计划推动国际医学诊疗部和国际体检中心投入使用,探索"两国两地两院"跨境医学救援直通转运机制 [4] - 勐腊县人民医院设立中老双语导医咨询台和翻译团队,实现挂号、就诊、取药"一站式"服务 [7] - 国际蒙医医院开设国际咨询专线,支持外国患者提前预约检查项目并了解住院床位信息 [9]
大湾区再添医联体!眼科诊疗支付一体化落地
思宇MedTech· 2025-06-12 08:16
行业活动与会议 - 首届全球眼科大会、首届全球骨科大会、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已成功举办 [1] - 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将于2025年7月17日召开 [1]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4-5日举行 [1] 大湾区健康医联体成立 - 深圳华厦眼科医院与深圳维世达胜凯医疗共同推出"大湾区健康医联体" [1] - 医联体旨在解决跨境就医三大痛点:看病贵、看病难、结算难 [1] - 核心模式为"专科诊疗+双向转诊+结算平台" [1] 跨境医疗痛点分析 资源分布不均 - 粤港澳三地医保体系差异显著:内地医保报销70%以上,香港75岁以上长者享全免费门诊及住院服务,澳门特殊群体可获免费专科服务 [2] - 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已派遣266名医务人员赴港澳,接收262名港澳医师在粤短期执业,但对中小城市和非政策试点区域影响有限 [2] 流程繁琐 - 跨境转诊缺乏统一机制,"港澳药械通"政策涵盖45家机构、92个品种,惠及上万人次,但患者仍需通过多个中介协调 [3] - 跨境救护车尚处试点阶段,覆盖局限,仅能解决部分急症通道问题 [3] 结算体系碎片化 - 港澳居民医保不能在内地直接使用,反之亦然,跨境理赔或直付依赖商业保险公司 [4] - 已有60余家国际保险公司试点直付服务,但主要针对高端群体,普通家庭代价不菲 [4] 医联体的三重意义 - 地域协同突破:连接深圳与港澳,为跨境人群提供更顺畅的就医路径 [4] - 资源互补创新:专科尖端技术结合国际标准的全科服务网络+保险直付平台 [4] - 数字化升级落地:首次通过数字平台实现诊疗数据、转诊流程、理赔机制互联互通 [4] 医联体的三大运作引擎 专科+全科+保险结算 - 深圳华厦眼科提供高端疑难眼病诊疗,维世达胜凯医疗拥有国际化全科团队和远程名医服务 [5] - 平台与60余家国际保险公司合作,可现场或异地直付,免现金结算 [5] 双向标准化转诊+数据互通平台 - 通过数字化后台确保病例顺畅流转,减少传统转诊中的多头对接混乱 [6] - 搭建标准化平台支持医疗数据共享、电子病历授权、保险信息传递等跨境功能 [6] 科研+公益联动 - 定期开展专家联诊、案例研讨、深度学术交流,推动眼科与全科医学交叉融合 [7] - 华厦眼科"湾区光明快车"公益项目将搭建遍布社区的健康筛查服务体系 [7] 医联体面临的挑战 - 数据标准与隐私监管:港澳与内地医疗信息标准与隐私管理制度差异明显 [9] - 市场接受度与推广成本:对高端群体吸引力较强,普惠策略不足可能限制整体普及 [10] - 商业保险持续性问题:大规模理赔、意外诊疗费用预测等方面仍存可变风险 [11] - 区域扩展限制:初步以深圳/香港用户为主,扩展到珠海、佛山等地需监管审批和网络支撑 [12] 优化建议 - 设定阶段性KPI:如半年内港澳患者增加、直付案件数、数据库开通比例等 [13] - 制定数据治理协议:建立数据标准协商小组、备案与监管对接机制 [15] - 启动试点普惠计划:选择多个社区开展缩减结算门槛公益项目 [15] - 组织第三方评估与反馈:联合湾区医学协会或第三方机构形成定期评估报告 [15] 行业同类模式 - 复星健康与保诚保险在佛山禅诚医院推动的直付模式 [16] - 罗湖医院与中国人寿海外的合作样本 [16]
俄罗斯人挤爆黑河
投资界· 2025-05-15 08:27
跨境医疗旅游产业 - 中俄边境城市黑河、绥芬河等地以牙科和中医为主的医疗旅游吸引大量俄罗斯患者,形成特色产业[3][10] - 俄罗斯患者主要来自远东地区及莫斯科等远距离城市,最远陆路距离达7500公里[3] - 2024年黑河第三产业增长26.48%,跨境医疗成为当地重要经济增长点[10] 价格优势与服务质量 - 中国牙科手术价格仅为俄罗斯1/3,中医保健费用低50%,全瓷牙修复可节省4.5万元人民币[4][10] - 治疗周期显著缩短,全瓷牙修复在俄罗斯需2个月,黑河仅需3天完成[10][11] - 牙科诊所提供5-10年售后保障,远超俄罗斯1年的服务期限[11] 产业链发展 - 黑河形成完整牙科医疗产业链,包含12家私营诊所及公立口腔医院,年接待俄罗斯患者超1.5万人次[11][13][23] - 配套服务包括药品零售、餐饮住宿等,药店提供术后消炎药并配备翻译服务[16] - 中介获客形成独立产业,诊所通过俄语社交媒体营销并收取分成[13] 中医康养特色 - 五大连池工人疗养院提供针灸、推拿、矿泉浴等综合服务,俄罗斯患者占比达50%[23][24] - 中医理疗价格优势明显,单次推拿收费50元,仅为俄罗斯一半[26] - 2024年俄罗斯患者平均消费4200元人民币/10天,包含牙科手术及康养项目[26] 市场变化趋势 - 2024年黑河口岸出入境人数突破44万,中俄每周航班达170班次[5][10] - 卢布贬值导致俄罗斯患者消费降级,开始货比三家并学习砍价[44] - 部分中医项目价格体系调整,中俄患者收费逐渐趋同[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