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负面清单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外商投资,全国“最短”负面清单来了
上海证券报· 2025-08-09 08:53
海南自由贸易港外商投资条例核心政策 - 《条例》突出海南自贸港特点 构建更自由便利开放的外商投资制度 聚焦外资集中关切领域 [1] - 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为全国"最短" 多个领域在全国率先开放 [1] 外资准入开放领域 - 教育领域:允许境外理工农医类高水平大学独立办学 [2] - 法律服务领域:开放外商投资部分涉海南商事非诉讼法律事务 [2] - 增值电信领域:允许企业面向自贸港全域和国际开展互联网数据中心等业务 [2] - 采矿业领域:取消禁止外商投资规定 实施内外资一致管理措施 [2] - 医疗领域:允许外商投资人体干细胞和基因治疗技术开发 支持设立外商独资医院 [2] - 增值电信领域:取消多项业务外资股比限制 已有外资企业获试点批复 [2] 金融支持政策 - 提升外资企业跨境资金流动便利 拓展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应用场景 [4] - 支持外资企业享受境内再投资免外汇登记等试点举措 [5] - 鼓励开展知识产权、股权等组合质押融资 [5] - 支持境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设立独资或合资金融机构 [5] - 支持外国机构设立再保险公司或分支机构 [5] - 支持开发跨境医疗保险产品 促进基金与外资企业股权投资合作 [5] 未来发展方向 - 将持续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 提升投资自由便利化水平 [3] - 探索提升跨境支付效率 优化银行业金融服务 [5]
专项债又现新用途:投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
证券日报· 2025-06-22 17:10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扩围 - 北京市政府专项债券(三十五期)计划发行金额100亿元,期限10年,募集资金首次用于"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1] - 专项债投向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是全国首次创新尝试,预计可通过财政资金杠杆撬动社会资本,带动地方产业升级[1] - 专项债投向扩围包括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明确禁止投向无收益项目、楼堂馆所、形象工程、一般房地产及商业设施[2] 政策创新与资金用途 - 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提出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资本金范围,未纳入"负面清单"项目均可申请专项债资金[2] - 当前专项债募集资金投向日趋丰富,涵盖土地储备、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领域[2] - 专项债资金覆盖领域从传统基建向新兴产业延伸,如低空经济等,同时用于改善企业现金流[3] 经济影响与资源配置 - 专项债投向扩围可精准激活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效率,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加速房地产库存去化[3] - 政策创新有助于吸引民间资本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并防范系统性风险[3] - 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增强,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繁荣,避免资金闲置浪费[3]
以“负面清单”促规范办学(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9 21:51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 - 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列出16条"负面清单"以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行为[1] - "负面清单"涵盖考试安排、校规校纪、食品安全、校服采购等新增内容,实施一年后挑战底线的办学行为明显减少但仍存在隐性违规现象[2] - 典型案例包括统一购买质次价高校服、捆绑销售教辅材料、供应卫生不达标校园餐等,家长因顾虑监督效果有限[1] 监管机制创新 - 部分地区建立"校长负责制+家长监督委员会+第三方评估"体系,实现办学行为常态化监督[2] - 多地试点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课程开设及作业布置情况[2] - 需强化责任落实与协同联动整改,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监管漏洞[2] 教育资源优化 - 违规补课、"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等现象因片面教育观难以根除,部分学校甚至设置"阴阳课表"[3] - 基础教育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推动线上线下资源统筹及校内校外力量整合[3] - 规范办学需结合素质教育推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3] 教育生态建设 - "负面清单"将原则具体化为"不可为"明细表,旨在构建更系统有效的规范管理机制[1][2] - 规范办学是提高教育品质的内在要求,最终目标为打造公平健康的教育生态[3] -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基点,需坚守育人为本初心,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发展空间[3]
经济观察|负面清单持续“瘦身”激活中国市场
中国新闻网· 2025-04-24 07:24
中国官方于2018年公布首张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当中列明151项事项,各类经营主体"非禁即入"。 时隔数年,清单事项大幅"瘦身",如今仅剩106项。当负面清单愈缩愈短,中国市场则越来越活。 所谓"非禁即入",即负面清单之外的领域,无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大企业、中小企业,皆 可依法平等进入。此举旨在通过完善开放透明、公平稳定的规则,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让各类经营 主体充分施展拳脚。 在这一管理模式下,全国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历经2019年、2020年、2022年、2025年四次修订,事 项压减约三成,养老、医疗等一大批行业准入限制得以放宽,经营主体尤其民营企业获得更大发展空 间;传媒、金融等重点领域准入得到依法规范。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其中,最新公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直接删除了一批全国性措施,主要涉及公章刻 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销售业务等;同时,还部分放开了一批全国性措施,取消了一批地方 性措施。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表示,从这些年的实践看,以"负面清单"所呈现的"非禁即 入"管理方式,切实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大幅简化了准入流程,减少了行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