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规范管理

搜索文档
以“负面清单”促规范办学(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6-19 21:51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 - 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列出16条"负面清单"以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行为[1] - "负面清单"涵盖考试安排、校规校纪、食品安全、校服采购等新增内容,实施一年后挑战底线的办学行为明显减少但仍存在隐性违规现象[2] - 典型案例包括统一购买质次价高校服、捆绑销售教辅材料、供应卫生不达标校园餐等,家长因顾虑监督效果有限[1] 监管机制创新 - 部分地区建立"校长负责制+家长监督委员会+第三方评估"体系,实现办学行为常态化监督[2] - 多地试点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监测课程开设及作业布置情况[2] - 需强化责任落实与协同联动整改,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监管漏洞[2] 教育资源优化 - 违规补课、"掐尖招生"、跨区域招生等现象因片面教育观难以根除,部分学校甚至设置"阴阳课表"[3] - 基础教育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需推动线上线下资源统筹及校内校外力量整合[3] - 规范办学需结合素质教育推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3] 教育生态建设 - "负面清单"将原则具体化为"不可为"明细表,旨在构建更系统有效的规范管理机制[1][2] - 规范办学是提高教育品质的内在要求,最终目标为打造公平健康的教育生态[3] - 基础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基点,需坚守育人为本初心,让每个孩子获得个性化发展空间[3]
重磅,教育部发布新规,关乎所有孩子
36氪· 2025-06-16 00:43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新规 核心政策变化 - "减负"条款位置从去年第7-10条前移至第2-6条,新增"严禁频繁组织考试"规定:初中每月考试不超过1次、小学一二年级禁止纸笔考试,直击"以考代教"问题 [3][6][7] - 升学率考核被明确禁止:负面清单禁止以考试成绩对学校/教师排名,北京阳光招生政策规定免试入学、不得收取竞赛证书或设立重点班 [9][11][12][13] - 校园安全责任主体升级:从教师层面提升至学校管理层,校长成为欺凌事件问责第一责任人 [15][17] 政策落地挑战 - 升学考试体系未变:中高考选拔机制导致学业压力难以缓解,考试难度上升反向加剧内卷 [20] -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资源集中引发家长攀比心理,形成"减负-补课"死循环 [22] - 社会观念转型滞后:传统"勤学苦练"思维与现行评价体系冲突,家长担忧减负影响成绩 [23][24] 行业现状数据 -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达15%-20%,其中50%为在校学生,41%曾因抑郁休学;学业压力中升学压力占比54.66%,学校考试评比占39.97% [10] - 部分学校仍存在"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现象,变相增加作业和补课量的情况普遍 [4][5]
让规范管理成为基础教育的“硬支撑”
中国青年报· 2025-06-01 22:45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围绕巩固规范管理成果、深化重点难点整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提升数智赋能水平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 [1] - 同步发布《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2025版)》,明确具体措施和执行标准,健全依法治教、管理育人的制度体系 [1] - 行动重点在于构建更加系统、有效的规范管理机制,强调压实责任、协同联动、创新监督方式 [1] - 注重可操作性,对具体问题给出详细整改方案,将规范管理嵌入基础教育各环节 [1] 负面清单具体内容 - 清单列出16项禁止行为,涵盖教学管理、升学招生、校园安全、师德师风等多方面 [2] - 具体包括严禁提前开学/延迟放假、节假日补课、以升学率考核奖惩、不履行食品安全责任、强迫购买教辅材料等 [2] - 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清晰行为规范,为家长和学生强化维权监督依据 [2] - 回应群众呼声最强烈的问题,提升基础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2] 监督执行机制 - 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畅通举报电话、邮箱、网络平台等受理渠道 [2] - 接受家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对办学行为的监督 [2] - 通过家长委员会、特邀监督员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督 [2] - 拓展应用中高考标准化考场巡查、"互联网+明厨亮灶"、校园智能安防等信息化手段 [2] - 多层级监督体系与数智赋能结合,提升治理透明度 [2] 行动目的与意义 - 根本目的是服务教育发展,保障学生和家长权益,回应群众关切 [3] - 推动教育资源更加公平有效使用,形成明确制度边界 [3] - 清除顽瘴痼疾生存空间,让学校专注教学育人,教师安心履职 [3] - 基础教育改革是长期任务,需要顶层设计完善和基层实践推进 [3] - 既要压实责任依法管理,也要落实办学自主权激发活力 [3]
严禁违规频繁考试,严禁提前开学、延迟放假!教育部明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7 10:16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 教育部发布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旨在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治校行为 [1] - 工作目标包括"五个进一步":育人为本理念深化、违规办学行为遏制、依法治教体系完善、教育生态优化、群众满意度提升 [1] - 重点任务为"一巩固、一深化、两提升":巩固规范管理成果、深化重点难点整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数智赋能水平 [1] 2025版负面清单重点内容 - 严禁传播反党反社会主义等错误言行,或通过各类媒介散布错误观点 [1] - 严禁违反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随意调整课程内容或挤占德育、体育等课时 [1] - 严禁布置超量作业或重复性惩罚性作业,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加重学业负担 [1] - 严禁挤占学生睡眠时间和课间休息,违反作息时间安排 [1] - 严禁学校违规提前开学或延迟放假,利用节假日组织补课 [3] - 严禁中小学组织选拔生源考试,或采用竞赛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 [3] 学校管理规范要求 - 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奖惩 [3] - 严禁教师实施体罚、辱骂、性骚扰等侮辱学生行为 [3] - 严禁制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校规校纪,不平等对待学生 [3] - 严禁纵容学生欺凌行为,校园安全排查整改形式主义 [3] - 严禁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不力,导致学生食用不达标食物 [3] - 严禁违规选用教材或强制购买教辅材料、校服等牟利 [3] - 严禁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克扣学生资助资金 [3]
整治利用征订教辅及校服牟利等问题,教育部发布16条负面清单
新京报· 2025-05-27 08:18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 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的通知》,提出16条负面清单,聚焦未解决的基础教育管理重点难点问题 [1] - 行动目标包括深化整治中小学"校园餐"、教辅征订及校服购买牟利等侵害学生权益问题 [1][3] - 重点遏制节假日补课、提前开学、延迟放假等加重学业负担行为 [1][3] - 持续治理"掐尖招生"、违规跨区招生及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招生等影响教育公平问题 [1][3] 2025版负面清单内容 - 新增关于考试安排、校规校纪、食品安全、校服采购等4项内容,总数达16条 [4] - 严禁传播错误政治言论,坚守意识形态阵地 [4][5] - 严控课程超标、作业超量、考试过频及违规补课等过重课业负担问题 [4][6][7] - 规范招生选拔与升学评价机制,破除"唯分数论" [4][7][8] -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防治校园安全风险及欺凌行为,守好食品安全底线 [4][10][11] - 严查教材教辅牟利、校服采购违规及资金挪用问题 [4][10][11] 专项整治措施 - 实施"一巩固、一深化、两提升"举措:巩固规范管理成果,深化重点难点整治,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和数智赋能水平 [2] - 创新方法强化整治,包括治理学业负担过重、教育评价不科学等问题 [2][3] - 要求各地围绕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3项重点开展整治 [2]
严禁违规频繁考试,严禁提前开学、延迟放假!教育部明确→
央视新闻· 2025-05-27 05:07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 教育部发布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旨在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治校行为 [1] 负面清单内容 - 严禁传播反党反社会主义、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分裂国家等错误言行 [2] - 严禁违反国家课程方案规定,随意调整课程内容或超标超前教学 [2] - 严禁布置超过规定总量和时长的作业,或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3] - 严禁违反考试管理规定频繁组织考试加重学生负担 [4] - 严禁违反规定睡眠时间安排作息或挤占课间休息 [4] - 严禁违反校历提前开学延迟放假,利用假期组织补课 [4] - 严禁中小学组织选拔生源考试或以竞赛证书作为招生依据 [4] - 严禁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对学校和教师进行排名奖惩 [5] - 严禁教师体罚辱骂学生或实施性骚扰等行为 [6] - 严禁制定违背公序良俗的校规或不平等对待学生 [6] - 严禁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 [7] - 严禁校园安全管理形式主义或瞒报重大事故 [7] - 严禁不履行食品安全责任导致卫生问题 [7] - 严禁违规选用教材或强迫学生购买指定教辅 [7] - 严禁强制购买校服或利用校服牟利 [8] - 严禁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挪用学生资助资金 [8] 政策背景 - 该行动是在巩固2024年规范管理年工作成效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1]
教育部:深化整治中小学利用征订教辅及购买校服谋利等突出问题
快讯· 2025-05-27 03:27
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行动 - 教育部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旨在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和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行为 [1] - 重点整治中小学利用征订教辅材料和购买校服谋利等侵害学生家长权益的问题 [1] - 深化整治"校园餐"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 学生减负措施 - 坚决遏制节假日补课 提前开学 延迟放假等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行为 [1] - 规范日常作息安排 解决学习时间过长问题 [1] 招生与教育公平 - 持续治理"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等违规招生行为 [1] - 重点整治违规跨区域招生和校外培训机构参与招生问题 [1] 教育评价改革 - 严肃纠正违规组织考试和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的行为 [1] - 禁止宣传炒作中高考升学率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1]
严禁频繁组织考试等 教育部部署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
第一财经· 2025-05-27 02:54
教育部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通知 核心观点 - 教育部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旨在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侵害群众利益的办学行为,推进基础教育治理现代化[1][4] - 提出"五个进一步"工作目标:育人为本理念深化、违规办学行为遏制、依法治教制度完善、教育生态优化、群众满意度提升[1][5] - 重点整治16项负面清单行为,包括违规补课、加重学业负担、传播错误观点等[2][7] 工作目标 - 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需深入人心[1][5] - 遏制违背教育规律的办学行为,如节假日补课、提前开学等[5][7] - 健全依法治教制度体系,完善常态化治理机制[5][6] - 优化教育生态,提升群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1][5] 重点任务 规范管理成果巩固 - 建立安全底线、日常管理、师德师风的常态化治理机制[6] - 调整负面清单,完善责任落实、全员培训等工作机制[6] - 突出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标准,守牢规范办学红线[6] 重点难点问题整治 - 整治"校园餐"、教辅征订、校服采购中的牟利行为[7] - 遏制节假日补课、提前开学、学业负担过重问题[2][7] - 治理违规招生、校外培训参与招生等影响公平问题[7] - 纠正违规考试、成绩排名、炒作升学率等评价问题[7] 办学治校能力提升 - 将规范要求纳入书记、校长、教师培训内容[8] - 加强新任局长、校长专题培训,覆盖依法治校等内容[8] - 建立违规补课"哨点学校"监测机制,优先监测问题较多学校[8] 数智赋能水平提升 - 开发全国统一的问题反映平台,实现线索自动分派[9] - 应用办学治校声誉评价系统,动态记录违规行为[9] - 整合考场巡查、明厨亮灶等系统,加强实时监控[9] 工作要求 - 省级教育部门需完善实施方案,建立分级负责机制[10] - 基层教育部门和学校需建立问题台账,立行立改[10] - 畅通举报渠道,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11] - 通过家长委员会、特邀监督员加强日常监督[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