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证陷阱

搜索文档
投资行业的自证陷阱
叫小宋 别叫总· 2024-12-25 03:46
投资行业自证陷阱案例 - 投资机构要求项目方提供年化8%收益率的对赌回购条款[1] - 项目创始人通过反问投资机构对LP是否有收益率兜底 成功跳出自证陷阱[2] - 项目创始人进一步质疑投资机构是否上榜清科及DPI表现 扭转对话局面[3] 自证陷阱的行业应对策略 - 当项目被质疑缺乏特定竞争优势时 通过分析全行业共性缺陷(如海外专利限制)来化解质疑[9][10] - 针对商业化进度落后的材料项目 通过专家访谈发现竞争对手所谓出货实为半成品委托加工[11][13] - 面对估值过高质疑时 挖掘出上轮融资包含ESOP增发条款导致实际估值上涨25%的关键信息[14][16] 行业谈判技巧 - 投资机构在初次见面时直接质疑估值涨幅过大会导致谈判气氛紧张[14] - 通过结构化提问(如上轮与本轮间特殊事项)发现估值差异的合理原因[16] - 行业实践中需避免陷入对方逻辑框架 应主动寻找外部参照系和行业基准[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