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价暴跌
icon
搜索文档
ABG否认出售锐步给安踏;千名GUCCI员工威胁罢工;Crocs股价大跌30%|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10 07:26
ABG否认出售锐步给安踏 - ABG否认出售锐步给安踏的传闻 表示目前或将来都不会计划剥离锐步 [3] - 锐步拥有130年历史 2006年被阿迪达斯以38亿美元收购 但业绩不振成为财务包袱 2021年被剥离 [4] - 2022年ABG以25亿美元收购锐步 2023年全球零售额超50亿美元 目标2027年达100亿美元 [5] 古驰员工劳资纠纷 - 古驰意大利约1000名零售和物流员工因福利奖金问题威胁罢工 工会宣布进入"骚乱状态" [6] - 古驰近年销售额下滑 开云集团寄希望于新任CEO卢卡·德·梅奥扭转局面 [6] - 古驰与Armani、Loro Piana、Dior、Valentino等品牌近期均陷入劳工丑闻 [7] Crocs股价暴跌 - Crocs预计三季度营收同比下滑9%-11% 股价暴跌29.2% 创近三年新低 [8] - 美国消费者减少非必需品支出 潮流回归功能与运动风格 Nike与adidas重获关注 [8] - Crocs收购HEYDUDE品牌计提7亿美元商誉减记 二季度净亏损近5亿美元 [8] - 关税上涨将使2025年下半年增加4000万美元成本 全年高达9000万美元 [8] On昂跑与Zendaya联名 - On昂跑与Zendaya推出"Be Every You"联名系列 包含服装和Cloudtilt Moon休闲运动鞋 [11] - 系列展示飞行员夹克、运动紧身连体衣、运动夹克与短裤套装等新品 [11] 施华洛世奇与茉莉奶白跨界合作 - 施华洛世奇与茉莉奶白推出秋日限定合作 基于Idyllia Florere系列中国特别款设计 [12] - 活动推出「针王葡萄」系列茶饮 并有限定贴纸、睡眠眼罩、冰箱贴等周边 [12] 爱马仕新款唇膏 - 爱马仕推出Rouge Brillant Silky丝润晶透唇膏 含14款常规色与3款限量色 [15] - 唇膏管由Pierre Hardy设计 支持可替换芯 可搭配专用皮套 [15] 宜家中国入驻京东 - 宜家中国8月8日在京东开设官方旗舰店 覆盖168个品类6500余种产品 [17] - 2023年宜家中国营收降5.5% 净利润降46.5% 销售额从120.7亿降至111.5亿 [17] 瑞士钟表业高关税 - 瑞士钟表出口美国被征收39%关税 美国市场占瑞士钟表出口16% [18] - 2024年瑞士钟表对美进口额近39亿瑞士法郎 [18] 拉夫劳伦中国增长 - 拉夫劳伦中国收入增长30% 亚洲和欧洲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9] - 公司上调年度指引 预计销售额实现低个位数至中个位数增长 [19] Forever 21重返中国 - Forever 21与上海橙迪贸易合作 升级中国市场业务 已入驻小红书 [20] - 近期在上海地铁大规模投放广告 [20] 威富集团业绩 - 北面品牌增长5%至5.57亿美元 亚太区营收增长16% [21] - Vans营收降15%至4.98亿美元 威富集团亏损5600万美元 [21] 安踏与Musinsa合作 - 安踏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 安踏持股40% Musinsa持股60% [22] - Musinsa计划2030年前在中国开设逾100家门店 首店将于四季度落地上海 [22]
不装了,太累!上市当天直接破发,两年从45跌到13.7,还在下跌!
搜狐财经· 2025-05-12 11:12
上市表现 - 公司于2023年3月20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 上市首日开盘破发 盘中跌幅一度超19% 最低下探至40.01元 收盘跌幅16.1% 报41.95元 中一签500股投资者当日浮亏约4025元 [1] - 发行价为50元/股 发行市盈率41.21倍 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26.98倍 [4] 财务表现 - 2023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78.51%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98.11% [5] - 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为8300万元至9700万元 同比下降80.91%至77.69% [5] 股价表现 - 从上市首日盘中高点45元持续下跌 2024年9月10日盘中最低跌至11.41元 创上市新低 [7] - 截至2025年5月7日股价报收13.28元 较发行价下跌超70% 总市值缩水至53.12亿元 [7] 业务表现 - 锂电池材料领域六氟磷酸锂销售价格持续低位徘徊 虽然产销规模保持增长 但产品售价同比大幅下降导致盈利能力降低 [7] - 医药原料药领域受国家集采和医保政策影响 甲硝唑产品单位售价下降幅度大于单位成本下降幅度 导致产品毛利下降 [7] 资金运作 - 超募资金达15.45亿元 实际募资金额为预计募资额两倍以上 [10] - 上市次日即拿出20亿元购买理财 引发市场对"圈钱"行为的质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