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教高考
icon
搜索文档
这所职高,为何这么有魅力(民生一线·职业教育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9-14 22:03
学校招生与受欢迎程度 - 2025年计划招生1800人但报名人数超过10000人 实际招生1890人 反映职业教育需求旺盛 [1] - 中考成绩公布后出现连夜排队报名现象 甚至携带躺椅凳子在校门口等待 体现学校吸引力强劲 [1] 教育模式与路径设计 - 实行升学与就业双轨并行模式 根据学生个人特质和兴趣分类教学 [2][3] - 为升学学生开设针对性文化课程和专业理论 为就业学生强化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 [3] - 通过职教高考制度打通上升通道 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 [3] - 2024年422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 占长沙市中职升本总人数近50% 504名学生实现升学 [3] - 2024年湖南省中职学校文化测试合格率100% 优秀率达63.65% [3] 专业建设与技能培养 - 专业设置覆盖财经商贸旅游信息技术等领域 紧密对接社会需求 [5] - 拥有先进实训基地 注重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开设智能财税系统实训课程 [2][5] - 推行"以赛促学"培养模式 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提升竞争力 [5][6]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2金5银2铜 2020-2025年累计获全国金奖6项银奖17项铜奖12项 [6] - 会计专业学生兰棋从零基础成长为国际技能竞赛奖牌获得者 代表培养成效显著 [5][6] 创新创业教育成果 - 每年举办创新创业推进月系列活动 包含创业讲座训练营设计大赛等 [7] - 坚持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 导师与教师融合 实践与实习融合 [7] - 创业孵化项目"女书咖啡馆"年收入超50万元 毕业生创办豆花品牌开设9家门店 [7] - 2016年至今累计孵化79个学生创业项目 提供导师指导和场地支持 [7] 产教融合实践 - 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共建课程体系 推动教师与企业专家互聘互派 [8] - 企业项目进入课堂 烹饪专业制作创意糕点 电商直播推介特产 会计进行财务模拟 物流学习仓储技能 [8] - 形成"心中有梦眼中有光手中有活"的培养理念 营造人人自信出彩的育人氛围 [2]
2025职教拐点:分数超211? “三江合流”奔赴职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11:46
职校发展现状与趋势 - 国家首批职业本科大学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的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备受考生青睐 [1] - 2025年职校发展迎来拐点,三股潮流推动跃迁:办学质量提升(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达87所,"新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扩至220所)、赋能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70%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校)、吸引力增强(部分录取线超211高校)[1]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其中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占比53%[3] 职校质量提升路径 - "本升专"现象凸显: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三个专科专业仅招本科毕业生,计划135人,反映产业对"理论+技能"复合型人才需求 [4] - 本科职业大学快速扩容:2025年新批复36所,累计达87所,如苏州职业技术大学由百年名校升格而来 [4][5] - "新双高计划"启动:以点带面推动职教体系提质升级,目标建设"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院校 [6] 职校对产业的人才支撑 - 职校贡献现场工程师红利:我国工程师总量从2000年521万增至2020年1765.3万(年均增速6.3%),职校是现场工程师重要供给方 [8] - 深圳职院毕业生戴胜军通过技术攻关累计节约成本超1000万元,典型案例显示职校人才价值 [8] - 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70%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校,佛山顺德职业技术大学"库卡学院"订单班培养140余名机器人领域人才 [9][11] 职校吸引力增强表现 - 录取分数线显著提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2024年招到602分考生,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最低线559分(超本科线117分)[12] - 职教高考制度推进: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招生,未来将向普高学生开放,打通技能人才专属通道 [13] - 广东拥有7所职业本科大学,数量全国第一,与区域制造业地位匹配 [11] 职教改革方向 - 产教融合形成"一体两翼"模式:省域体系建设+市域联合体/行业共同体,强化政企校协同 [9] - 科教融汇成为新方向:职校参与应用技术研发转化,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专业100%对接江苏省先进产业 [10][11] - 专业设置聚焦高端产业:云计算、AI等领域,服务企业技术升级需求 [11]
突发终止!300192,控制权转让告吹
证券日报网· 2025-06-20 14:32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控股股东吴贤良与中经和道终止股份转让协议 原计划以14 72元/股 总价11 42亿元转让7758 43万股股权(占总股本23 57%) [1] - 交易终止后公司控制权仍归属于吴贤良 此前市场解读该交易为职业教育转型关键期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重要举措 [3] 业务结构与财务表现 - 公司形成"油墨化工+职业教育"双主业格局 2024年实现营收7 95亿元 教育业务毛利率46 28%显著高于油墨业务22 27%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2 27% 6 80% 主要因油墨业务受春节提前影响出现季节性波动 [3] 行业竞争格局 - 职业教育细分领域面临K12转型机构涌入与企业培训需求升级的双重挑战 [3] - 人工智能 虚拟现实等技术加速渗透实训环节 "教育+技术"双轮驱动企业将占据竞争优势 传统职教机构面临转型压力 [4] - 工业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维修 数字媒体技术等领域技能培训需求快速爆发 叠加"职教高考"制度推广 [4] 战略发展建议 - 聚焦制造业高技能培训 与头部企业共建产业学院 强化"订单式"培养能力 [4] - 加大智能化教学产品研发投入 形成差异化技术壁垒 [4] - 优化融资结构 通过引入产业资本 发行专项债等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4] 市场表现 - 截至6月20日收盘 公司股价报13 79元/股 下跌1 5% 总市值45 39亿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