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场成长
icon
搜索文档
人在单位:事别拖、话别多、人别作
洞见· 2025-09-03 12:34
职场行为准则 - 职场是成年人博弈的地方 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最佳场所[2][6] - 真正能在单位冒尖的人必定能文能武 粗中有细 不只靠运气[87] - 必须在事上磨炼 用工作成就自我 职场不会亏待积极努力的人[88][89] 行动力价值 - 凡事提前 迅速行动能赢在起跑线 先上桌先拿牌才有机会赢[11][13][25] - 先干起来就能赢99%的人 工作像打铁边打边像样 最忌原地踏步[35][36][37] - 实习女生凭立即行动力获得领导好评 转正一年成业务骨干 公司为其在北京购房[16][18][21][22][23] - 数学专业小伙通过先行动后调整 最终在教培行业获得成功[29][31][33] 沟通策略 - 话多易给领导同事留下坏印象 应少说话多做有用事[47] - 杰克·韦尔奇曾因涨薪不满大发牢骚 后闭紧嘴巴埋头苦干 7年后成为通用电气最年轻总裁[50][54][58] - 稻盛和夫强调即使抱怨再多也要先做好工作 这是成熟心态[59] - 习惯性抱怨而不谋求改变是最傻行为 应化不满为向上动力[60] 职业态度 - 不按常理出牌 标新立异想"整顿职场"会堵死晋升路[64] - 汽修厂小伙因挨骂后故意磨蹭工作被辞退 技术过关但因"作"毁前程[67][70][73][74] - 凤凰卫视主播全荃毫不矫情冲前线 练就过硬本领终成知名主播[82][83][84] - 须尽早丢掉巨婴心态 加快成长步伐 做成长型人才不遗余力雕琢自己[75][78][84]
没有积累的工作,会让我们越干越廉价
虎嗅· 2025-08-28 07:39
核心观点 - 工作积累的本质是从单纯执行转向解决问题 通过持续复盘、流程迭代、业务视角拓展和建立影响力 形成可迁移的核心竞争力 避免将多年经验沦为重复性执行[1][2][45] 缺乏积累的工作特征 - 将5年工作经验转化为1年经验重复5年 仅聚焦执行未思考底层逻辑 导致竞争力下降[1][4] - 工作内容局限于基础操作 如新建广告位、调整瀑布流、上架素材等 缺乏对业务目标的深度理解[3][4][6] - 无法清晰归因业务效果 例如将数据差简单归咎于"素材不行" 而非分析填充率、出价策略或平台算法等核心因素[3][4][18] - 技能缺乏横向迁移能力 例如小说与短剧场景的变现策略差异显著 但执行者未掌握底层规律[6] 有效积累的方法 - 通过复盘笔记总结规律 例如记录广告位填充率与价格调整的关联性 即使初始结论存在偏差 但过程能培养业务敏感度[16][17][19] - 迭代工作流程提效 例如利用API自动创建高价广告位或关停低效广告位 减少人工操作错误(如配置错误导致损失数十万收入)[7][9][22] - 扩大业务视角至上下游 例如商业化运营需理解投放侧优化、用户质量等因素 避免单一归因[30][31][32] - 建立内外部影响力:内部通过可靠交付、分享行业观察积累口碑;外部通过内容输出链接机会 例如持续输出观点获得多个offer或业务负责人直接对接[33][37][42] 执行与重复工作的辩证关系 - 重复性工作存在必要性 例如新人通过基础操作熟悉业务 且人工维护成本可能低于系统开发成本[7][13] - 重复表象下需聚焦解决不同问题 例如产品经理重复需求流程但每次解决的核心业务问题不同(如转化链路优化 vs 变现策略调整)[13] - 错误难以完全避免(如配置错误概率随操作频次增加) 但需通过防呆设计、熔断规则(如消耗超限自动关停)和主动补救降低风险[9][11][12] 验证积累成效的途径 - 通过外部面试反馈检验能力成长 而非仅依赖内部评价[27][28] - 在业务内部建立信任后拓展跨部门协作 例如与投放团队约定ROI指标共同承担业务目标[31] - 选择靠谱业务与团队 通过协作学习加速积累 避免陷入另一份无积累工作[45] 持续输出的杠杆价值 - 输出内容链接潜在机会与人脉 例如通过公众号、直播等形式获得意外职业机遇[42] - "先完成再完美"原则强调行动优先 而非等待万事俱备[21][43] - 原则与边界感提升影响力 例如拒绝未明确背景的需求 树立专业形象[38][39]
人生的前几份工作就是用来搞砸的。
36氪· 2025-08-01 08:50
新媒体行业职业发展路径 - 传播学专业因互联网新媒体浪潮兴起成为报考选择 [1] - 新媒体行业被视为充满无限可能的新兴领域 [1] - 头部博主自媒体工作室成为行业重要就业平台 [8] 新媒体运营岗位要求 - 公众号运营实习生需具备文案撰写能力 [1] - 内容审核岗位每日需处理数万条内容 [6] - 活动策划、文案撰写和数据分析是核心技能要求 [8] 行业就业状况 - 教培行业曾为热门就业选择但出现大规模裁员 [6][8] - 互联网大厂提供边缘岗位就业机会 [6] - 实习期三个月未通过可能被辞退 [2] 职场成长路径 - 初入职场存在经验不足、能力不够、认知有限等普遍问题 [8] - 前几份工作被视作积累经验的必经阶段 [8][10] - 试错机会被认定为重要成长方式 [8] 工作强度与绩效 - 教培行业每日需拨打数十个电话并面临频繁被拉黑删除 [6] - 为完成业绩可能从早上8点工作至晚上12点长达16小时 [6] - 内容审核岗位错误率排名成为绩效评估指标 [6]
无论在哪上班:做到这10点,你就能顺风顺水
洞见· 2025-07-22 09:56
职场发展核心观点 - 职场成长需要承受委屈并转化为成长动力,而非逃避压力 [12][15][16][17][18][19][20] - 主动请教资深同事可加速能力提升,避免低效死磕 [22][23][24][25][26][27][28][29] - 保持工作主动性及创新意识能创造超额价值,如设立儿童游乐区使服务员晋升区域经理 [39][40][41][42][43][44][45][46][47][48] - 持续学习应对技术变革,44%岗位技能将被AI重构,固步自封者淘汰率达70% [63][64][65][66][67][68] 职场能力构建要点 工作态度 - 雇主更倾向为创造效益的员工支付薪酬,消极怠工者易被淘汰 [31][32][33][34] - 深度思考比低质量勤奋更重要,思考力决定职业高度 [70][72][73][74][75][76] 专业能力 - 专业化是核心竞争力,电商从业者因精通平台规则获8家企业青睐 [78][79][80][81][82][83][84] - 经验提炼比单纯经历更重要,复盘可将经历转化为溢价能力 [87][88][89][90][91][92][93] 人际关系 - 过度依赖社交技巧反失真诚,《人民日报》强调伪装会破坏沟通 [95][96][97][98][99] - 察言观色是职场生存关键,公开场合不顾他人感受易招致反感 [51][52][53][54][55][56][57][58][59] 职业发展策略 - 复合型能力需求上升,需同步提升软硬技能以适应规则 [101][102][103] - 技术迭代加速背景下,终身学习是与时代同频的核心手段 [63][64][65][66][67][68]
上班最高级的状态:无所谓
洞见· 2025-07-07 10:01
洞见文章核心观点 - 职场成长的关键在于减少对人际关系和他人评价的过度关注,专注于提升自身价值和业务能力 [4][8][24] - 心理强大的人往往对他人态度持"无所谓"态度,这种心态反而能加速职业发展 [4][19][24] - 职场成功的核心是"心中只有事,没有人",过度在意同事和领导的态度会导致严重内耗 [8][15][19] 职场人际关系处理 - 过度讨好同事会导致工作重心偏移,案例显示某高管因取悦同事导致季度考核垫底,转变态度后快速晋升管理层 [6][7][8] - 职场不是做人的地方而是做事的地方,统计显示工作时间占人生至少三分之一,无效社交会消耗精力 [8] - 综艺案例指出"老好人"心态在职场中弊大于利,马东观点认为应聚焦事务而非人情 [8] 领导关系管理 - 对领导过度畏惧会导致工作内耗,案例显示某员工因害怕领导发怒而拖延提交方案 [13][14] - 皮克斯副总裁案例显示,面对乔布斯的当众羞辱时保持专业态度反而赢得尊重 [16] - 沃顿商学院教授建议将领导情绪视为非个人化事件,专注价值提升才是关键 [16] 职业发展路径 - 职场差距源于注意力分配,聚焦"主线任务"的人发展更快,陷入人际关系"支线任务"者易停滞 [17][19] - 潘斌龙案例显示过度关注他人态度会导致神经衰弱,明确工作主要任务才能避免情绪枯竭 [20] - 化学家伊丽莎白案例证明,无视职场恶意专注于专业研究能取得卓越成就 [21][22] 职场心态建设 - 职场应简化为"把事做好"和"把钱拿到"两个核心目标,其他干扰因素可忽略 [26] - "无所谓"心态能增强职业韧性,强大后更不易受他人看法影响 [24][26] - 高层次职场人士选择在"事"上而非"人"上投入精力,这是职业发展的智慧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