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icon
搜索文档
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核心观点 - 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为重要依托 通过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 更好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1][2][3] 政策导向 -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适老化设施建设改造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 促进医养结合 [1] - 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支持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水平提高 [3] 市场需求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亿人 占总人口的22% [2] - 大部分老年人倾向于在熟悉、就近、方便的环境中养老 [2] - 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加速涌现 [5] 服务模式 - 社区是连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纽带 通过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与专业机构合作 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 [2] - 采取"中心+站点"方式 统筹建设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 [4] - 提供日间照料、健康管理、助餐、助洁、助浴、助医、助急等精准服务 [5] 技术应用 -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动态更新的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 [5] 社区建设 - 建设覆盖居住环境、出行设施、健康服务等多个维度 [4] - 需要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空间设计 优化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灵活居民参与机制 [3] - 组织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 设立老年教育学习点 开展休闲娱乐、健康知识等学习教育活动 [6] 治理机制 - 发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4] - 建立"长者议事会""社区合伙人会议"等常态化交流平台 [5] - 整合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资源 完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3]
以治理创新推动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9-10 22:13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亿人 占总人口22% [2] 养老服务政策导向 - 国家提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1] - 政策要求加快适老化设施建设改造 扩大普惠养老服务供给并促进医养结合 [1] 社区养老核心优势 - 社区可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康复护理等各类服务资源 契合老年人就近养老习惯 [2] - 通过嵌入式养老机构或专业机构合作 将专业服务延伸到老年人家庭 [2] - 社区是连接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纽带 便于老年人就近就便享受服务 [2] 行业发展现状 - 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 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 [3] - 当前存在协调机制不完善、设施服务不健全及适老化程度低等问题 [3] 产业建设方向 - 采取"中心+站点"模式统筹资源 建设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带动发展 [4] - 发展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互助性养老服务站点 [4] - 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和服务机构完善服务网络 [4] 服务优化措施 - 建立长者议事会等常态化交流平台 提供精准化日间照料/助餐/助医等服务 [5] - 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动态电子健康档案 [5] - 开展老年教育学习点 涵盖健康知识/智能生活/家庭理财等课程 [6] 社区治理创新 - 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的多方治理机制整合资源 [4] - 健全意见反馈机制让老年人参与社区规划建设 [5] - 组织敬老爱老主题教育活动 促进代际互动和邻里互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