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欧关系
icon
搜索文档
欧洲的安全靠什么?——要打垮俄罗斯的想法和做法是自取其祸
搜狐财经· 2025-09-17 04:20
地缘政治格局分析 - 欧洲无法面对俄罗斯可能爆发的愤怒 导致乌克兰战争迟迟无法停止[1] - 欧洲战略平衡被打破 地缘政治格局急剧恶化 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发生巨大逆转[3] - 欧洲历史上一直是世界战争策源地 200多年来是世界不安全的最大挑动者[3] 美俄关系与北约东扩 - 美国通过北约东扩制造欧洲紧张局势 以继续控制欧洲国家[4] - 北约东扩是美国一石二鸟的策略:既压迫俄罗斯生存空间 又制造欧洲混乱局势[4] - 俄罗斯曾四次申请加入北约但遭拒绝 北约反而加紧吸收俄罗斯周边国家[5] 欧洲内部结构分析 - 欧洲由五类国家组成:希望统一欧洲的德法 希望扩大影响的意波瑞等 自保的西葡荷 依附强权的小国 以及干预欧洲事务的英国[6][7][8] - 波兰现有32万平方公里领土 比1918年实际控制面积少 一直希望削弱俄罗斯收复失地[7] - 英国一直干预欧洲事务 目的是阻止欧洲强大和统一[8] 欧洲安全机制缺陷 - 欧盟运行机制采用一票否决制 决策以小国利益为出发点 难以形成共同安全观念[9] - 东欧国家要求美国保障安全对抗俄罗斯 西欧国家不愿为东欧与俄罗斯作对[10] - 欧洲国家搞"远交近攻"战略不明智 与俄罗斯为敌不符合欧洲利益[9] 历史视角下的俄罗斯 - 俄罗斯历史上多是受害者和被侵略者 从未像法德那样企图统一欧洲[10] - 苏联崩溃使俄罗斯欧洲领土缩小100万平方公里 倒退300多年[10] - 俄罗斯对欧洲的威胁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捏造出来的[10] 欧洲安全出路 - 欧洲最大安全保障是与俄罗斯和平共处 而非对抗并寻求美国保护[11] - 欧洲国家正将自己推向更不安全境地 却指望外部提供安全保障[11] - 美俄两大国最终会和解 欧洲可能成为和解的牺牲品[11]
“普特会”背后的盘算:美俄关系现缓和契机 结构性矛盾仍难化解
央视网· 2025-08-17 02:55
美俄领导人会晤核心观点 - 美俄领导人会晤未达成协议但双方均实现部分外交目的 [1] - 会晤难以解决乌克兰问题和美俄深层次矛盾 后续博弈将加剧 [1][3] - 俄美可能在外交关系恢复和经济合作等利益交汇领域取得进展 [5] 俄罗斯的外交收益 - 普京受邀访美并获礼遇 打破西方外交围堵 [1] - 俄方通过会晤赢得时间和空间 试图缓解美国制裁压力 [1] - 北约东扩挤压俄战略空间是俄乌冲突的直接原因 [3] 美国的外交策略 - 特朗普通过会晤获取曝光流量 塑造斡旋者形象 [1] - 特朗普意图展示推动美国从俄乌战事抽身 迎合国内支持者 [1] - 美国对乌克兰问题首要着眼点是制造外交成绩和减少投入 [3] 欧洲与乌克兰的立场 - 乌克兰在会晤前强调需获得安全保障 [3] - 普京和特朗普均点名欧洲 期望其不阻挠进程 [3] - 欧洲和乌克兰不会轻易接受俄美达成的共识 博弈将加剧 [3] 俄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 俄美在军控和地缘政治领域存在结构性矛盾 [5] - 俄乌问题持续制约俄美关系发展 [5] - 会晤可能增加美欧关系不确定性 或在北约内部制造裂痕 [5]
克劳斯·拉雷斯:在谈论中美关系时,永远要记住一句名言“争论总比战争好”
观察者网· 2025-07-10 00:50
中美贸易关系 - 特朗普政府宣布延长"对等关税"暂缓期至8月1日,并对所有进口到美国的铜征收50%新关税,同时对日韩进口产品征收25%关税[1] - 中美贸易冲突中曾出现145%和125%的报复性关税,导致经济脱钩风险,后通过谈判降至30%和10%[5][6] - 伦敦会谈后启动协议谈判,旨在细化框架并实现"去风险化",但具体内容尚未公开[6][8] - 专家建议达成详尽的长协议(可能达数十页),有效期至少覆盖特朗普剩余任期(约3年),而非短期含糊协议[8][9]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从50年前无法制造高水平汽车,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生产国,引发西方国家竞争恐惧[4] - 美欧关系历史显示,美国对扶持对象(如战后欧洲)的竞争力增强会产生排斥心理,类似模式在中美间重演[4] - 技术领域(如AI、高科技)的快速进步正持续改变中美贸易关系动态,长期协议难以适应变化[10] 地缘政治影响 - 南海、台海、香港等地缘争端加剧了中西方紧张关系,与经济竞争共同构成结构性矛盾[4] - 若特朗普访华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可能缓解紧张但不会立即建立新世界秩序,需渐进式调整[12][14] 跨大西洋关系 - 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国防开支提至GDP的5%,但对欧盟机制缺乏理解且持轻视态度[23][24] - 欧洲对美国安全依赖的批评及特朗普"变现"政策倾向,导致跨大西洋信任度大幅下降,修复需至少一个总统任期[20][22] 历史比较分析 - 基辛格时代(20世纪70年代)中国被视为制衡苏联的伙伴,经济实力远逊于美国,竞争非主要议题[25][27] -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快速崛起,竞争格局才逐步形成,需通过对话避免冲突升级[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