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嘴

搜索文档
企业公关为何频频翻车?
人民日报· 2025-09-30 11:07
"7岁小朋友哭着、闹着,哪怕妈妈用玩具'诱惑',也要遵守与饭店的'约定'"……日前,有餐饮品牌 如此发文,本想以孩子视角展示口碑,却被指"煽情炒作",反倒引来批评,最终该品牌公号删除推文。 近年来,此类公关"翻车"事件屡见不鲜。从某雪糕品牌营销被指歧视消费者,到某火锅品牌"低收 入不建议来吃"言论刺痛大众,再到某水果品牌被批"爹味说教",这些宣传活动不仅没为品牌加分,反 而折损了用户好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个品牌要走得远,良好的舆论环境必不可少。但在现实中,为什么有些精心设计的公关动作,反 而成了形象塑造的"拆台戏",最后落得"受众很无语、企业很无辜"的"双无"局面?究其原因,或在以下 几个方面的认知错位—— 其一,叙事权发生深刻变化。昔日,信息传播渠道集中,企业习惯了"以我为主"输出故事。而在全 媒体时代,信息裂变速度大大提升,企业一言一行都可能被放大,在舆论场的多棱镜中反复折射。消费 者也不再只是被动接受者,一旦感受到不真诚、不尊重,就会用发帖、评论表达态度。"攻守易势",如 果企业还停留在"我说你听"的旧思维,遇到质疑就生硬对抗或沉默不语,既不回应核心疑问,也不共情 公众情绪,最终自然会越 ...
江淮汽车称被捏造散布3000余条虚假信息,合肥警方凌晨通报立案调查
新浪财经· 2025-08-31 08:41
网络舆情事件 - 公安机关对江淮汽车网络虚假信息案立案调查 涉及3000余条虚假信息损害企业商誉 [1] - 江淮汽车法务指控"猎狐网"等账号传播不实信息 已依法开展维权行动 [4] - "猎狐网"微信公众号自7月24日起发布30余篇江淮汽车相关文章 单篇最高阅读量超10万次 [6] 公司经营状况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6亿元 同比下降9.10% [6]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73亿元 较上年同期盈利3.01亿元下降356.89% [6] - 业绩下滑主因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导致出口业务萎缩 新能源乘用车项目仍处产能爬坡期 [7] 公司业务概况 - 累计全球交付量达1200万辆 产品覆盖重/中/轻/微型卡车 商用车 MPV SUV 轿车 客车等多领域 [6] - 业务板块涵盖传统及新能源整车 核心零部件 汽车出行 汽车服务四大核心领域 [6] - 公司定位为全球化综合型汽车企业集团 涉足汽车出行与金融服务领域 [6] 涉事方背景 - "猎狐网"运营主体为银河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宋家臣 注册资本5万元人民币 [6] - 银河传媒于2018年成功注册"猎狐"商标 宋家臣同时担任银河传媒总裁及猎狐网副主编 [6]
“不给钱就黑你!” 网络“黑嘴”乱象亟需重视
央视网· 2025-07-28 17:34
自媒体敲诈勒索事件 - 上海某咖啡企业被自媒体博主苏某以编造负面信息为由敲诈22 5万元"封口费" [1] - 苏某发布题为"连续两年关店数超开店数 加盟商不愿陪跑"的不实网文 声称公司"3年闭店率超80%"并移花接木其他品牌负面案例 [1] - 不实信息导致咖啡企业与合作伙伴商业信任危机 多个已签约项目被迫中止 新合作意向难以推进 [3][5] 勒索手法分析 - 苏某选择目标标准:中型知名企业(声誉价值高但法务资源有限) 关键发展节点(融资 上市 扩张等敏感期) [7][9] - 勒索套路:打造"行业资深媒体人"人设→发布拼凑负面文章→诱导企业联系→以"商业合作"名义敲诈 [9] - 苏某运营的"筷玩思维"账号粉丝超10万 实际为单人操作 通过AI拼凑网络信息编造文章 伪造记者身份和第三方数据 [10][12] 案件侦办进展 - 上海警方调查发现苏某2023年曾对咖啡企业实施未遂敲诈 2024年底趁其融资扩张期再次作案 [7] - 涉案文章被转载144次 企业单次律师函成本达2000元 潜在损失巨大 [9] - 6月上旬苏某被刑事拘留 至少5家餐饮企业受害 "筷玩思维"账号因违规采编被关闭 [12][14] 行业治理措施 - 中央网信办5月启动"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 重点整治涉企网络黑嘴 [14] - 上海推出"涉企侵权信息处理服务包2 0" 建立举报渠道和取证标准 组织多部门专家培训企业 [15][16] - 实施"双举证责任"机制:企业提供部分证据后 自媒体需自证内容真实性 平台将涉企举报处置时效压缩至1个工作日 [18]
ESG解读|监管专项行动整治网络黑嘴,同花顺需强化平台信息监测与合规管控
搜狐财经· 2025-06-06 08:59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6月初多地证监局要求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上报"小作文"线索处置情况 这是落实中央网信办"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的举措 该行动为期2个月聚焦整治涉企网络"黑嘴"[4] - "小作文"危害从早期"股市黑嘴"发展为AI生成的"三无消息" 并与非法荐股、操纵市场等行为交织 2025年首个交易日谣言引发市场异动 2025年3月雪球用户编造信息导致弘信电子股价恐慌性暴跌[4] - 证监会与网信办专项行动明确要求金融信息平台清理非法荐股和虚假信息 行业平台需建立快速辟谣机制并加强监测拦截能力[5] 公司市场地位 - 同花顺金融服务网累计注册用户约6.25亿人 2024年全年月活均值为3246万 稳居行业第一[4] - APP内股吧、资讯、社区是投资者交流核心场景 也是"小作文"传播潜在渠道[4] 公司股价异动事件 - 2024年11月15日市场流传同花顺"被立案调查"及"微信群解散"传闻 导致股价单日暴跌14.3% 市值蒸发超240亿元 并引发金融科技板块集体跳水[6] - 公司当日公告否认传闻但披露子公司因多项违规被责令整改 违规行为包括直播暗示荐股、营销夸大收益、员工无资质荐股等[7] ESG治理短板 - 子公司重复违规暴露合规审查流于形式 2023年已因宣传违规被警示 2024年再犯同类问题 反映内部培训与考核机制失效[10] - 无资质员工从事投顾服务违反《证券法》 社会责任报告虽提及人才培训但未将资质审核纳入核心内容[11] - 直播暗示荐股缺乏风险提示损害消费者权益 与公司宣传的"股民学校"风险教育形成承诺与践行矛盾[10] 公司社会责任举措 - 2024年通过"股民学校"和"同花顺学投资APP"提供免费课程及模拟炒股 开展123场路演直播 平均覆盖超2000人/场[7] - 为股民维权平台提供技术支持 2024年协助73起维权案件 胜诉率89%[7] 行业影响与应对 - "小作文"事件反映出投资者对虚假信息高度敏感 也显示金融平台在客户服务合规性和风险提示上的不足[7] - 公司需优化直播和社群内容审核机制 加强子公司穿透式管理 将ESG承诺转化为一线执行力[11]
于东来连发10条动态,有艺人致歉!“胖东来”,还好吗?
新浪财经· 2025-05-07 01:07
胖东来遭遇碰瓷营销 - 浙江嘉兴海宁市"胖都来"大卖场因名称与"胖东来"高度相似引发争议 开业时获赵亮、叶璇等明星祝贺视频及外墙条幅宣传 [3] - 涉事明星赵亮发布声明称未与"胖都来"存在商业合作 要求下架宣传视频 目前抖音账号相关视频已删除 卖场条幅也已撤下 [4] - 法律专家指出"胖都来"涉嫌违反《商标法》 构成不正当竞争和商标侵权 明星若知情仍宣传可能构成帮助侵权 海宁市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 [4] 自媒体造谣事件及公司应对 - 自媒体指控胖东来玉石业务存在暴利行为("几百块卖几千几万")并贬低产品质量 创始人于东来连发10条动态公开邀请质疑者实地考察 [6] - 公司已公开财报、毛利率及质检报告自证 许昌市场监管部门检查确认无违规 涉事网红"柴怼怼"被平台封号1个月 公司已对其提起商业诋毁诉讼 [7] - 行业普遍存在自媒体编造黑料讹诈企业现象 部分MCN机构通过造谣-删帖"一条龙"牟利 平台审核机制滞后加剧企业维权难度 [10] 行业环境与治理建议 - 网络谣言案件维权周期长成本高 即便胜诉仍可能面临其他自媒体持续骚扰 部分企业被迫采取极端表态(如威胁关停)应对 [8] - 平台需加强源头治理 从严审核涉企信息并清理存量侵权内容 提高违规账号惩罚力度 切断造谣者的流量变现路径 [10] - 提升公众媒介素养有助于遏制谣言传播 多方协同维护清朗网络生态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