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色金融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重庆绿色发展为何“渝”众不同?
中国环境报· 2025-08-14 01:40
生态农业转型 - 奉节县关停煤矿并转型发展柑橘产业 品牌价值达381.7亿元 位列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二十名 [2] - 投入2.93亿元完善基础设施 建成10万亩优质果基地和10个橙旅融合示范点 辐射带动5万余名群众 [2] - 通过农技随访制度培训果农3.2万人次 与汇源集团签约30亿元项目构建全产业链 果农户年均收入达3.5万元 [3] 矿区生态修复 - 铜锣山矿区完成投资3.36亿元 修复33个矿坑244.17公顷 新增农用地150余公顷 种植树木近40万株 [4] - 生态修复率达70% 矿坑水体达Ⅲ类标准以上 720余户村民居住条件改善 [4] - 建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案例 实现从废弃矿山到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5] 数字化环境治理 - 巴渝治水应用打通22个部门860项数据壁垒 共享1.5亿条数据 构建水环境安全数智防火墙 [7] - 全市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连续两年达100% 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达Ⅱ类标准 [7] - 断面水质预测AI模型精准度超90% 问题溯源和处置效率大幅提升 经验被生态环境部全国推广 [8] 农村环境治理 - 大足区提前一年完成90条农村黑臭水体攻坚清零 建成污水收集管网130余公里 治理率达94.8% [10] -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1%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58% 废弃农膜回收率达99.01% [11] - 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160个 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6% 创建17个市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 [12] 流域综合治理 - 铜梁区整治30余家企业 新建管网357公里 污水处理规模达12.6万吨/天 小安溪水质从Ⅳ类提升至Ⅲ类 [13] - 与上下游市区签订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协议 建成生态缓冲带30余公里 淮远河获评全国幸福河湖优秀案例 [16] - 完成45处黑臭水体整治 消除黑臭水体面积6.245万平方米 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16] 工业污染治理 - 江北区三大油库改造投入超2200万元 年减排VOCs总量超400吨 设备故障率下降60% [17][18] - 渝辉油库采用不锈钢全接液式高效浮盘技术 年减排VOCs达191.9吨 作业效率提升30% [17] - 英达油库高级密封浮顶罐占比达100% 年减排VOCs143吨 大班油库年减排VOCs约71吨 [18] 工业园区污水治理 - 丰都县投入35万元整改14个雨污混流点 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达8000吨/天 [19][20] - 通过智慧监管实时监控进水水质 涉水企业全部实现持证排污 近3年未发生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20] - 长江 龙河水质常年保持Ⅱ类 其他支流水质达Ⅲ类以上标准 [20] 区域协同生态治理 - 梁平区创新"七同七共"工作法 推动川渝跨界流域联防共治 加强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21][22] - 以小微湿地撬动绿色经济 发展有机产业和康养民宿 借鉴百里竹海模式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23] - 建立人大监督+工作机制 谋划10个低空城市智管应用场景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23]
江西吉安: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0 10:29
金融服务创新 - 邮储银行新干县支行发放江西首笔"产业集群贷"100万元,实现上午申请下午到账的高效融资服务 [1] - 吉安市推出20余款特色绿色金融产品,包括"取水权贷"、"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等全国首创产品 [3] - "VEP+古村贷"支持钓源古村古建修缮与环境提升,激活生态文化资源价值 [3] 绿色金融发展 - 吉安市绿色贷款余额近1000亿元,同比增长23.9%,增速高出全省平均2.3个百分点 [1] - 全市向碳减排领域发放贷款31.93亿元,居全省前列 [4] - 万安县完成生态鱼产业VEP核算评估,建立水域生态价值量化体系 [2] 政银企协同机制 - 吉安市市县联动举办对接活动30余场,促成370余个绿色项目对接成功,落地信贷资金36亿余元 [4] - 新干县200余家小微企业进入"产业集群贷"白名单,覆盖箱包、电子、大米加工等特色产业,最高额度500万元 [4] - 政府出台《创新农村生产要素融资促进"两山"价值转化的工作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 [1] 生态价值转化 - 构建覆盖全域的生态资源"价值坐标系",实现山、水、林、田等生态资源可抵押融资 [1][2] - "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获全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为林农提供资金支持 [3] - "VEP+担保贷款"模式依托生态价值评估为绿色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3]
万联晨会-20250611
万联证券· 2025-06-11 00:38
核心观点 - 周二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上证综指跌0.44%,深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1.17%,全市场成交额14,512亿元,较上日增加1,386亿元,超4,000只个股下跌,港口航运、创新药、固态电池、足球概念板块涨幅居前,军工、半导体板块跌幅居前 [2][6] 市场表现 国内市场 - 上证指数收盘3,384.82,跌0.44%;深证成指收盘10,162.18,跌0.86%;沪深300收盘3,865.47,跌0.51%;科创50收盘982.90,跌1.47%;创业板指收盘2,037.27,跌1.17%;上证50收盘2,676.40,跌0.39%;上证180收盘8,562.24,跌0.40%;上证基金收盘6,914.11,跌0.08%;国债指数收盘224.93,涨0.07% [4] 国际市场 - 道琼斯收盘42,866.87,涨0.25%;S&P500收盘6,038.81,涨0.55%;纳斯达克收盘19,714.99,涨0.63%;日经225收盘38,211.51,涨0.32%;恒生指数收盘24,162.87,跌0.08%;美元指数收盘99.04,涨0.04% [4] 重要新闻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指出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3][7]
中办、国办:允许在港交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政策规定在深交所上市
财联社· 2025-06-10 10:18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1] - 政策旨在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1] 科技金融改革 - 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1] - 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1]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1] 绿色金融与保险资金运用 - 深化绿色金融改革[1] - 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1] 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