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氢炼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石化成功探路长江沿线氢能交通走廊
新华财经· 2025-09-25 08:48
氢能交通网络建设 - 公司近期完成3台不同型号氢能物流车从上海至湖北宜昌1500公里实际运输测试 沿途在6座加氢站进行补能[1] - 公司已打通京沪 西部陆海新通道2条长距离跨区域氢走廊 以及京津 成渝 沪嘉甬 济青和汉宜5条城际氢走廊[1] - 通过长江沿线氢走廊连接沪嘉甬和汉宜城际氢走廊 未来计划扩展至成渝氢走廊 完整打通氢走廊长江轴线[1] 氢能生产能力 - 公司当前氢气年产能达445万吨[1] - 在青岛炼化建成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制氢科研项目[1] - 在中原油田示范运行我国首个百千瓦固体氧化物(SOEC)电解水制氢侧线装置[1] 绿氢项目布局 - 建设内蒙古鄂尔多斯3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 所产氢气服务煤化工绿色降碳升级改造[2] - 推进内蒙古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绿氢一体化项目 并配套建设中国首条跨省区大规模长距离纯氢输送管道[2] 氢能基础设施 - 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11个 加氢站146座 基本覆盖"3+2"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2] - 依托加能站网络推进加氢干线建设 联通激活氢能产业[2] 科技创新合作 - 成立氢能装备公司 加强与高校院所及氢能企业创新合作[2] - 与国家能源集团共同牵头组建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 推进绿氢规模化应用[2] 发展战略规划 - 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氢能高速"倡议 组织相关产业链单位以国家氢能交通大动脉为基础发展[2] - 发挥氢走廊产业带动效能 持续探索可持续可推广的商业模式 引领氢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2]
全国首个工业级全海水漂浮光伏项目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7-02 10:45
项目概况 - 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全海水环境漂浮式光伏项目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行,是我国首个在全海水条件下实现工业化运营的漂浮式光伏电站[1] - 项目与桩基式水面光伏电站协同互补,构建中国石化目前规模最大的水面光伏发电体系,年发电量1670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4万吨,相当于75万棵树木的碳汇效应[1] - 项目选址青岛炼化氢能"产研加"示范园核心区域,总占地6万平方米,装机容量7.5兆瓦[1] 技术创新 - 采用浮动支架设计,光伏组件可随海潮升降,板面距水面高度缩减至传统结构的十分之一,提升抗风抗浪能力[1] - 通过海水自然冷却效应将整体发电效率提高5%至8%[1] - 攻克海水腐蚀、生物附着和潮位变化等挑战,形成三项关键创新成果:防盐雾腐蚀模块化浮体、应对13级风力的智能锚固系统(建设成本节约10%)、高效运维设计[3] 战略布局 - 项目补齐"绿电制氢"产业链条,构建"清洁电力+绿色氢能"协同发展能源新模式[2] - 青岛炼化后续将扩建23兆瓦级漂浮式光伏电站[2] - 中国石化2024年新能源替代量折合标准煤超580万吨[2] 新能源发展 - 启动"万站沐光"计划,目标2027年建成光伏站点1万座[4] - 地热供暖面积1.2亿平方米,全国首位[4] - 已建成投运加氢站144座,全球最多[4] - 万吨级光伏绿氢项目正式投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