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新动能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杨成长:地方经济增长动力从何而来?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9-04 02:32
文章核心观点 - 我国经济正进入新一轮平稳增长期 各地需科学分析"十五五"期间发展环境和增长条件 把握趋势顺势而为 向产业新增长点要动力 向需求扩容消费提质要动力 向企业效率提升要动力 全面夯实经济增长新动能 [4][5][10] 新时期增长目标制定 - 经济增长模式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型 传统增长目标设定方式面临挑战 [6] - 内需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 消费占GDP比重由"十一五"末期的50%提升至"十四五"末期的57% 投资占比由47%降至41% [7] - 各地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既不冒进也不悲观 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目标 确保目标既可行又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7][9] 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 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6.7% 较"十一五"末期上升11.6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45%提升至60%左右 [11] -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 较"十一五"末期下降9.3个百分点 其中制造业占比降至25% 下降6.2个百分点 [11] - 工业呈现"一降一升一平"结构性变化:传统消费品行业营收占比降至33.1% 高端制造业资产营收占比分别上升至37%和39.1% 能源资源型产业营收占比稳定在19%左右 [12] 服务业发展新方向 - 服务业呈现"一降两升一平"结构化分化:功能型服务业占比回落至28.5% 专业服务业占比从8.4%升至10.1% 社会服务业占比达7% 生活性服务业占比维持在3.1% [13] - 中部地区服务业5年营收增长率达73% 工业仅为22% 差距达51个百分点 东部西部东北地区差值分别为41/33/16个百分点 [13] - 建议各地加大对专业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的培育力度 深入挖掘生活性服务业增长潜力 [13]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 服务消费对地方经济带动更为直接 2024年全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6.2% 高于商品零售额增速3个百分点 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7.4% 对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贡献率达63% [16] - 消费需求正从"物质满足型"向"价值表达型""体验导向型"转变 年轻群体催生单身经济宠物经济盲盒经济等新业态 银发经济正从补充型向主力型加速跃升 [17][18] - 建议各地重点加大对生活性消费和社会服务领域消费的支持力度 持续改善居民生活体验 [17] 企业创新发展路径 - 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全国比重达64.9% 5年增速56.5% 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 [22] - 中部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20.9% 5年增速77.5%排名全国第一 安徽湖南江西增速均超80% [23] - 西部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11.3% 但支出增速达73.2% 外部支出增速高达118% 贵州陕西宁夏等地增速超250% [23] - 东北地区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比仅2.9% 需加快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创新高地合作 [24]
激发增长新动能,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热议增收、科创、资本市场
界面新闻· 2025-03-24 08:03
激发增长新动能,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热议增收、科 创、资本市场 记者闫桂花 激发增长新动能,哪些领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3月23日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 上,刘世锦、高培勇、郑永年、刘遵义、李稻葵等五位知名学者分别从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地方自主财 力、科创、资本市场改革以及"投资于人"五大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则从"投资于人"的角度出发,提出加大中央政府支 出,且政策应更多地向民生倾斜。 刘世锦:缩小城乡差异、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刘世锦指出,中国消费不足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总量偏低,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失衡所致,尤其是 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足。为此,深化结构性改革,就要提高农民工等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公共服务水 平、提升养老金待遇、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潜力,为经济提供新的增长动能。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强调缩小城乡 差距,提升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通过改善民生来释放经济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则聚焦于增强地方自主财力,他指出,赋予地方政府更 多财政自主性是激发经济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