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算力互联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推进济南都市圈多维融合,济南政协“商量”凝聚智慧
齐鲁晚报网· 2025-07-10 10:43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济南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加速推进 未来将引入济滨高铁及3条地铁线路 打造集航空 高铁 轨道交通于一体的GTC综合交通中心 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零换乘" 日均至成都等枢纽城市航班达7-8班 [3] - 小清河"黄金水道"潜力持续释放 目前内河船只能从济南港到寿光港181公里 若打通剩余11公里断链 将实现与潍坊海港无缝衔接 预留空水联运空铁联运线路 [3] - "十四五"期间济南交通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35个 计划完成投资3500亿元 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250.8亿元 推动"交通+"融合发展新模式 包括交通+路演 交通+低空 交通+旅游等 [5] 交通与产业融合策略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专家提出"对外辐射 对内组网 产交融合"三大策略 包括建设济南国际陆港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加密西向班列班次 推进济南绕城高速北环与都市圈环线南环建设 实现25个区县"县县通高铁" [4] - 探索"交通+旅游""交通+低空经济"模式 依托泰山 黄河文旅资源打造主题路线 在高速服务区布局低空物流配送网络 [4] - 济南市交通运输局着力推动交通枢纽能级提升 通过多维度融合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功能 [5] 算力与新兴产业布局 - 济南市政协常委建议依托济南算力基础设施优势 构建都市圈算力互联体系 推动人工智能 智能制造等场景应用 [4] - 济南市发展改革委研究推动算力共享事项 协助都市圈内算力中心和需求企业建立合作 逐步构建直联算力网 强化算力资源灵活调配 [4] - 齐鲁软件园人工智能岛搭建算力服务平台 已为都市圈企业提供精准算力匹配服务 助力智能制造升级 [6] 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 济南都市圈以"核心引领 错位互补"为原则打造跨区域产业集群 金威刻激光等企业实现产业链本地化配套 泰安材料热处理 滨州铝材加工等环节深度融入济南制造体系 [6] - 专家建议纵向延伸济南产业链条形成完整闭合 横向形成"总部+制造""研发+产业化""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的产业合作化布局 [8] - 济南市工信局构建"总链长+链长+链主"协同联动机制 培育13条标志性产业链和34条重点产业链 持续推进产业链协作和招商 [9] 文旅与区域经济融合 - 建议培育区域行业龙头 组织跨领域交流 避免中心城市析出效应 [9] - 文旅方面提出激活"山河圣人"资源 串联泰山 黄河 圣人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 构建齐鲁文化旅游走廊 [9] - 推动交通 文化 旅游融合发展示范 打造主题路线和特色服务区网络 [4][9] 公共服务共享机制 - 北方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连通全省16地市 1500家医疗机构 累计服务58万人 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构建"三级医院集群+县域医共体"协同机制 [10] - 六市推行商事登记全域通办 企业跨市迁移社保 公积金变更程序逐步简化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13家地铁公司开展订单式培养 [10] - 建议建立跨区域医疗协同体系 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 建立人才求职需求数据库 推动大数据互联互通丰富应用场景 [11]
济南市政协凝聚智慧助力济南都市圈建设
齐鲁晚报· 2025-07-08 21:25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济南都市圈推进"对外辐射、对内组网、产交融合"交通策略 包括建设济南国际陆港与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加密西向班列 [1] - 规划推进绕城高速北环及都市圈环线南环建设 目标实现25个区县"县县通高铁" [1] - 探索"交通+旅游""交通+低空经济"模式 依托泰山、黄河资源打造主题路线 布局低空物流与旅游 [1] - 依托济南算力优势构建都市圈算力互联体系 赋能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场景 济南市发改委正推动算力共享与直联算力网建设 [1] 产业体系协同发展 - 济南都市圈6市产业基础雄厚 需纵向延伸产业链形成闭环 横向构建"中心总部+周边制造""中心研发+周边产业化"协作布局 [2] - 济南比亚迪半导体建议培育区域行业龙头 加强跨领域交流以避免中心城市析出效应 [2] - 文旅产业计划激活"山河圣人"资源 串联泰山、黄河、圣人IP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 构建齐鲁文化旅游走廊 [2] 公共服务一体化 - 医疗领域建议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建立跨区域医疗协同体系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2] - 职业教育需与都市圈产业协同 提供精准人才供给 [2] - 计划建立人才求职数据库 整合周边城市资源促进就业匹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