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阅读

搜索文档
第二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举办 跨学科交流 探讨阅读无限可能
解放日报· 2025-08-14 02:01
活动概述 - 第二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 与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深度融合 旨在扩大全民阅读覆盖面和影响力 [1] - 活动首次开设分会场 主题为"AI引领文明生活" 邀请葛剑雄、梁永安、王艺璇探讨人工智能对生活方式、情感关系与文明形态的重塑 [1] 主题演讲与对谈内容 - 孙甘露和毛尖围绕"写作和上海"展开交流 讨论上海的个性、人生经验及写作感悟 认为上海是作者的"偶像"和"世界" [1] - 田崇雪和徐沪生探讨信息泛滥环境下的阅读策略 从传统文化与新媒体视角分析碎片化阅读、知识付费等议题 强调读者主体性的重要性 [2] - 熊月之分享上海六千年文明研究心得 提出通过CityWalk解码城市精神品格并突破学科壁垒 [2] - 李仲谋探讨手机时代博物馆参观的挑战与机遇 建议减少手机使用 注重观察与思考 [2] 配套活动与捐赠 - 启动"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 依托上海地铁日均千万客流及500余站点网络 征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地标 [3] - 东方出版中心向7家单位捐赠价值20万元图书 包括长宁区图书馆、新华路街道图书馆等 [3]
美媒:长篇阅读能力或将只属于精英?
环球时报· 2025-07-30 22:44
成人及儿童识字率趋势 - 过去10年间大多数OECD国家成人识字率趋于平稳甚至下降 最贫困群体降幅最为显著 [1] - 儿童识字率呈现下降趋势 [1] - 2023年近半数美国人未读过任何书籍 [1] 数字媒体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 社交媒体平台海量成瘾性信息迫使人们频繁进行碎片化阅读 取代深思熟虑的推理活动 [1] - 每天接触超过两小时娱乐屏幕时间的孩子在工作记忆、处理速度、注意力水平、语言技能和执行功能方面表现较差 [2] - 数字媒体对认知的危害在社会经济底层表现更加明显 [2] 阅读能力的社会经济分化 - 阅读能力分化具有强烈阶级色彩 长篇阅读能力可能成为精英亚文化专属领域 [1][2] - 家庭年收入低于3.5万美元的美国青少年每天比收入超过10万美元同龄人在屏幕上多花费约两小时 [2] - 精英阶层开始自我限制科技使用 包括限制儿童屏幕时间和选择特殊教育环境 [2] 教育模式变革趋势 - 2019年至2023年间美国开设超过250所新古典学校 教育理念以阅读长篇伟大著作为核心 [2] - 科技界名人公开表示限制孩子使用屏幕 部分精英学校禁止使用智能手机 [2]
炸了!三联的瓜突然爆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26 03:32
行业背景与市场定位 - 纸媒行业面临衰退,但《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深度内容生产,逆势增长[3][6][100] - 该杂志定位为高品质都市生活指南,聚焦社会热点、文化、经济等多元话题[24][26][28] - 订阅用户群体覆盖公务员、企业经营者、文化界人士及普通家庭,形成高黏性读者社群[15][37][50] 内容特色与竞争优势 - 以深度报道见长,涵盖婚姻教育、经济趋势、AI变革等社会核心议题[26][54][59] - 设置"投资物语""生活圆桌"等特色栏目,提供理财建议与生活洞察[62][71][69] - 坚持事实至上的采编原则,记者团队深入一线完成重大事件现场报道[78][83][92] 历史业绩与市场影响力 - 多次精准预判经济趋势:2003年提示经济爆发前夜、2007年预警泡沫经济、2022年预测房价下降40%[8][12] - 在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榜单中位列第一,订阅量年均增长10%[100][101] - 创刊近百年来持续影响读者精神气质塑造,被多位文化名人公开推荐[16][35][97] 产品与服务设计 - 全年52期发行模式,每月4-5期新内容,每期厚度达100余页[31][39][119] - 采用全彩精印与180度平铺装帧设计,提升阅读体验[108][113] - 现行促销方案为原价780元限时549元,赠送价值88元《考古中国》及2本精选期刊[44][45][115] 社会价值与行业地位 - 被视为对抗碎片化阅读的精神栖息地,强调思考深度与价值观引领[22][30][76] - 通过报道妇女拐卖、山火救援等社会议题体现媒体责任感[84][94][97] - 在纸媒衰退背景下持续证明"优质内容才是最好算法"的行业价值逻辑[101][103]
三联,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商业洞察· 2025-06-12 09:36
核心观点 - 在纸媒衰退和新媒体盛行的背景下,《三联生活周刊》作为深度内容载体持续提供高质量报道并保持增长,其内容覆盖社会热点、经济趋势、文化生活等多领域,通过事实至上的采编理念和多元视角满足读者对深度信息的需求 [16][20][72] - 该杂志历史上多次准确预测经济拐点,包括2003年非典后经济爆发、2007年泡沫经济预警、2022年房价下跌40%的提示,为读者提供前瞻性洞察 [5][7] - 在碎片化信息时代,杂志通过长文报道、专栏策划和全彩印刷保持阅读深度与体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并实现订阅量年均10%增长 [22][86][93] 内容特色 - 封面故事聚焦重大社会议题如妇女拐卖、重庆山火救援等,通过一线记者实地调研提供站得更高的分析视角 [77][80] - 栏目设计涵盖文化、经济、科技、艺术等领域,包括"投资物语"解析经济趋势,"生活圆桌"探讨轻松话题,"数字"栏目提供行业数据 [56][60][65] - 每期近100页内容,采用180度平铺装帧和大字号设计提升阅读体验,并配有高清全彩图片 [97][93] 读者与影响力 - 读者群体涵盖政商、文化、教育界人士,包括作家余华、歌手李健等知名人士,部分读者订阅时长超10年 [9][10] - 在2018年"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中排名第一,证明优质内容在流量时代的竞争力 [86] 商业信息 - 2025年跨年订阅方案提供52期内容,原价780元限时优惠价549元(降价230元),赠送价值88元《考古中国》增刊及2本精选期刊 [42][45][99] - 订阅量年均增长10%,在纸媒整体衰退背景下逆势上升 [86]
三联,刺痛了多少中国人!
商业洞察· 2025-06-12 09:35
纸媒行业现状与《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位 - 纸媒行业整体衰退,新媒体崛起导致"纸媒已死"论调盛行,但精神价值流失更值得关注[3] -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逆势而上的品质杂志,坚持深度内容对抗碎片化阅读趋势[6][20] - 该杂志在2023年仍保持10%的年订阅增长率,证明优质内容的市场需求[105] 杂志内容特色与栏目设置 - 覆盖52期内容,包含精神困局、职场问题、消费理财等多元主题[33] - 设置"投资物语"栏目分析经济趋势与理财建议[74],"数字"栏目提供行业数据[69] - "生活圆桌"专栏以轻松话题见长[72],"逝者"栏目记录大师人物[77] - 每期含文化、电影、经济等8大板块,满足全年龄段阅读需求[62][63] 历史预测准确性与社会影响力 - 2003年准确预测中国经济爆发期[8],2007年预警金融危机[10] - 2022年末预判房价将下跌40%,事后得到验证[12] - 报道覆盖土耳其地震、女性主义等全球议题[28],重庆山火等国内事件[96] - 被公务员、企业家、文艺界人士等精英群体长期订阅[15] 采编团队与内容生产标准 - 拥有1200期封面报道积累,建立专业记者团队[82][85] - 坚持"事实至上"原则,确保内容深度与准确性[95] - 采用主编邹韬奋"轻松好读"的办刊理念[54][56] - 对拐卖妇女等社会问题开展追踪报道[98] 订阅数据与市场表现 - 2018年位列"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榜首[106] - 全年52期原价780元,限时优惠价549元(降价230元)[47][111] - 赠送价值88元的《考古中国》增刊及2本精选期刊[48][121] - 提供5月或6月起订两种选择,每月配送4-5期[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