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企业跨界啤酒

搜索文档
吴向东推“牛市”,珍酒能牛吗?
36氪· 2025-08-28 06:44
白酒行业增长困境 - 白酒企业集体面临增长困境 业绩增速逐年下滑 核心产品销量连续下降 渠道库存压力不断累积[1] - 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产量414.5万千升 同比下降1.8% 主力消费群体31-40岁人群逐渐趋于保守[1][4] - 年轻消费群体对白酒兴趣有限 更偏好啤酒 低度酒等轻饮场景[1] 白酒企业跨界啤酒市场现状 - 珍酒于8月通过吴向东直播首秀发布"牛市"高端精酿啤酒 单瓶定价88元/375毫升 正式入局高端精酿赛道[1] - 茅台曾收购遵义高原啤酒厂推出自有啤酒 泸州老窖推出"百调精酿"系列最高价698元/750毫升 五粮液8月推出"风火轮"啤酒[2] - 除五粮液外 白酒企业均选择中高端市场 茅台以"啤酒中的茅台"作为宣传口径[2] 珍酒李渡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珍酒李渡营收增速分别为112.7% 14.8% 20.0%和0.5% 2024年增速达历史最低[3] - 2024年营收70.67亿元 归母净利润13.24亿元 同比下滑43.1% 并于8月5日发布盈利预警[3] - 核心产品珍酒系列占总营收超六成 2021-2024年销量连续下滑 分别为14761吨 12856吨 12630吨 12284吨[3] 渠道库存与价格压力 - 珍三十和珍十五经销商出现货物积压 利润空间减少 部分经销商依靠贷款维持生存[4] - 终端销售显示800元进货的珍五 当前700多元也愿意出手 否则持续积压无法售出[4] - 价格倒挂问题凸显 存货积压严重[4] 跨界啤酒市场动因 - 白酒企业选择接近年轻人的啤酒市场作为新经济增长点 侧面协助白酒业务扩大消费群体[5] - 白酒品牌底蕴深厚 高溢价可自然嫁接至啤酒品牌 相同竞争体系下可获得更高毛利率[5] - 通过高端精酿寻找新增长点 扭转业绩下滑局面[1][5] 啤酒与白酒商业模式差异 - 啤酒是"吨价低 周转快"的快消品 盈利模式依赖规模化生产和广泛经销网络铺货[6] - 白酒是"吨价高 溢价足"的奢侈品 分销模式建立在高利润空间和压货返利机制上[6][9] - 啤酒价格普遍较低 与饮料处于同一选择范畴 形成低价市场认知[7] 高端啤酒市场竞争格局 - 华润 百威 青岛早已将"高端化"写入财报 中高端产品价格集中在8-15元区间[12] - 华润推出999元/盒的"醴"仅在线发售 不追求销量 百威定位中国高端啤酒市场领导者[12] - 传统高端啤酒竞争集中在10-15元价位 牛市88元定价高出数倍且无补充产品[12] 渠道运营体系冲突 - 白酒渠道分为深度分销 团购分销和专卖店销售 线上线下均设直营店[9] - 啤酒依赖即饮场合 商超终端和电商铺货实现高曝光和销售 存在充分市场竞争[9] - 利用白酒渠道推广啤酒与啤酒即饮快消性质矛盾 成功案例寥寥无几[9] 产品生产模式与品质风险 - 牛市由珍酒旗下公司委托湖州特思拉啤酒有限公司贴牌代工 非自产自销[10] - 生产环节外包对品质把控提出更高要求 若产品与宣传不符易损害品牌形象[10] - 研发虽宣称花费三年 但实际为代工模式[10] 战略定位与真实使命 - 牛市依托珍酒李渡经销渠道 从宴席和圈层团购切入 用于商务接待酒水替代或补充[13] - 团购价60元/瓶与零售价88元/瓶形成价差 结构与白酒返利逻辑一致[13] - 真正使命或是作为"社交货币"帮助珍酒去库存 稳价盘 锁客群 而非参与啤酒市场竞争[14]
五粮液、珍酒李渡等白酒名企盯上啤酒“蛋糕”:跨界入局能否搅动行业变局?
新京报· 2025-08-16 09:54
白酒企业跨界啤酒市场 - 珍酒李渡推出首款高端精酿啤酒"牛市News",375毫升零售价88元/瓶(1056元/箱),团购价60元/瓶(720元/箱),原料采用加拿大、澳大利亚大麦芽及欧美酵母等进口材料,强调三大核心工艺和20℃以下冷链储运标准 [1][3][4] - 五粮液子公司仙林生态酒业推出"风火轮"精酿啤酒,390毫升建议零售价19.5元/瓶,定位"中式五粮精酿",借势"秋天第一杯"营销概念 [2][6] - 茅台、泸州老窖等白酒企业此前已尝试啤酒领域,如泸州老窖2023年推出百调精酿啤酒系列,茅台20年前布局啤酒但未形成规模 [6][7] 跨界战略动因 - 消费群体迭代与多元化需求推动白酒企业拓展年轻市场,啤酒成为吸引新消费群体的重要品类 [1][8] - 白酒行业增长乏力,跨界高端啤酒可维持收益率,避免低价低利润竞争,借助品牌溢价和渠道优势提升盈利 [8][10] - 精酿啤酒市场前景广阔,预计中国消费量从2022年14.3万千升至2025年23万千升,复合增长率17% [7] 产品与市场定位 - 白酒系啤酒主打中高端至超高端价格带,如"牛市News"成本为普通啤酒20倍,定位"悦己消费"和情绪价值 [1][6] - 行业高端化趋势显著,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占比从2013年18.16%提升至2023年40.46%,印证消费升级逻辑 [8] - 市场对高价接受度存疑,如"牛市News"售价达普通啤酒10-20倍,部分质疑依赖进口原料的性价比 [6][4] 生产与渠道策略 - 普遍采用代工模式降低成本与风险,如珍酒李渡委托湖州特思拉啤酒生产,泸州老窖百调啤酒由四川君安天源代工 [9][10] - 白酒成熟渠道(餐饮、酒店团购)可复用至啤酒销售,形成协同效应 [9] - 代工模式存在品控与保质期挑战,精酿啤酒短保质期与白酒长库存周期需差异化运营 [10]
白酒名企盯上啤酒“蛋糕”:跨界入局能否搅动行业变局?
新京报· 2025-08-16 09:36
白酒企业跨界布局啤酒市场 - 五粮液子公司仙林生态酒业推出390毫升精酿啤酒"风火轮",建议零售价19.5元/瓶,定位"中式五粮精酿啤酒"[2] - 珍酒李渡发布首款高端精酿啤酒"牛市News",375毫升零售价88元/瓶(1056元/箱),团购价60元/瓶(720元/箱),电商平台实际售价705元/箱[1][3][4] - 茅台集团20年前曾尝试高端啤酒但未成功,泸州老窖近年推出百调精酿啤酒白金版、黑金版等产品[6][7]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牛市News"精选加拿大、澳大利亚大麦芽等进口原料,采用法国橡木风味萃取等三大核心工艺,储运要求控温20℃以下[3] - 白酒企业通过品牌背书为啤酒产品提供溢价空间,利用现有餐饮、酒店等团购渠道优势[8][9] - 高端定位满足悦己消费和情绪价值需求,牛市啤酒成本达普通啤酒20倍[1][6] 行业趋势与增长动力 - 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预计从2022年14.3万千升增至2025年23万千升,复合增长率17%[7] - 啤酒行业高端化趋势明显,青岛啤酒中高端产品占比从2013年18.16%提升至2023年40.46%[8] - 消费群体迭代推动多元化发展,年轻消费者青睐创新包装和独特口感的产品[9] 生产模式与供应链 - 多数企业采用代加工模式,如谷小酒委托杭州千岛湖啤酒,泸州老窖委托四川君安天源[9] - 牛市啤酒由湖南东酿委托湖州特思拉生产,利用代工厂成熟供应链降低试错成本[10] - 代工模式存在品质稳定性风险,精酿啤酒短保质期与白酒长库存周期不匹配[10] 市场表现与销售情况 - 牛市啤酒电商平台显示已售2000箱以上,但冷链运输温度控制承诺与实际配送存在差距[4] - 产品定价引发讨论,375毫升88元的价格是普通啤酒10-20倍,原料进口依赖度受质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