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癌症防治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能不能登上月球?高新区青少年对话科学家
搜狐网· 2025-09-26 09:44
下午3点,在充满期待的氛围中拉开帷幕,7年级和8年级的学生们有序入场,高桥学校校长阮奇致欢迎 词后,孩子们首先了解了科学家的个人简历,认真填写"我向科学家的提问卡",将平日对生命科学、宇 宙奥秘乃至学业生活中的种种疑问一一书写下来。这些提问卡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好奇,也成为后续互 动环节的重要桥梁。 科学家分享:从探索到使命 9月25日下午,"我的科学之路"科学家互动对话活动在重庆科学城高桥学校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仪 器科学、医学及航天领域的三位资深科学家走进校园,与初中生展开一场关于科学、梦想与未来的深度 对话。 科学火种,点亮校园 由重庆高新区科协、高新区创新服务中心、高新区老科协联合主办的本次活动,与其他科普活动主题不 同,这次的活动希望从科学家的个人成长视角出发,激发中学生们的思考,以及与科学家的互动对话。 互动对话活动现场 张婷摄 在主题演讲部分,三位科学家分别结合自身科研经历,为同学们带来多维度的科学启蒙。 谢磊从个人成长经历与孩子交流 张婷摄 重庆大学特聘研究员、科普创新实验室执行主任谢磊博士以"科学探索的乐趣"为题,通过播放"纳米磁 流体科技艺术装置"视频,迅速吸引全场关注。他分享了自己从中小 ...
江西:算好卫生健康“民生账” 擦亮百姓生活“幸福成色”
人民日报· 2025-07-07 22:05
普惠托育服务 - 江西省2022年建立婴幼儿入托补贴制度,按普惠指导价招收3岁以下婴幼儿的托育机构可获得每托位每月200元补助 [2] - 2023年补贴标准提高至每托位每月300元,3年累计发放补贴约2亿元,补助托位19.32万个 [2] - 政策实施后江西省人口出生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2] 女性健康保护 - 江西省2023年将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列入民生实事,2年累计为70余万名女生接种 [3] - 发布《宫颈癌防治口诀》,推动宫颈癌预防策略从筛查为主转向疫苗精准保护为主 [3] 癌症防治体系 - 江西省2025年印发《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方案》,将肺癌筛查列入民生实事 [4] - 预计2025年参与肺癌风险评估人群达324万人次,筛查高危人群48.6万人次 [4] - 建立智能化筛查平台和重点癌种防治联盟,构建三级协作网络 [4] 出生缺陷防控 - 江西省2023年起将出生缺陷防控服务列入民生实事,提供8项免费筛查 [5] - 2年累计为167.94万人次提供产前筛查,191.65万人次提供新生儿筛查 [5] - 形成"即筛、即治、即救"全链条服务,累计节约生育成本3.62亿元 [5] 基层医疗服务 - 江西省建成覆盖1776家乡镇卫生院和20724家村卫生室的基层智慧医疗系统 [6] - 系统实现智能随访、数据共享、刷脸就医等功能,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6] 医疗资源共享 - 江西省明确8类82项检验项目和3类467项影像项目的互认规则 [7][8] - 搭建三级互认共享平台,覆盖570家实验室,开展92项质量评价项目 [7][8]
食物补品抗癌靠谱吗
经济日报· 2025-05-03 23:44
癌症防治与饮食传言 - 网络上关于癌症患者饮食的传言大多缺乏科学依据 如某些食物可以抗癌 不吃饭可以饿死癌细胞 吃补品可以治疗肿瘤等 [1] - 国家卫健委提醒公众不要轻信网络传言 癌症患者应遵医嘱规范治疗 [1] - 发现健康谣言或错误信息可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辟谣平台"举报或查证 [1] 肿瘤标志物解读 - 肿瘤标志物主要由癌细胞分泌或正常细胞应对癌变时产生 不能依靠它来确诊肿瘤 [2] - 消化系统常见的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对疾病筛查和肿瘤监控有一定作用 [2] - 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 肿瘤患者标志物不一定升高 非肿瘤患者标志物也可能升高 [2] - 肿瘤标志物高于正常值上限数倍且持续升高时应提高警惕 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2] 肺癌防治建议 - 主动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均衡饮食 每周坚持150-30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2] - 肺癌高危人群应重视防癌体检和主动筛查 [2] - 已确诊肺癌患者应尽早就医评估 通过规范化治疗提高疗效和生存率 [2] 癌症患者营养管理 - 癌症患者营养管理目标是避免营养不良 提高治疗耐受性 减少不良反应 [3] - 日常饮食应注意热量充足 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 保证营养均衡 [3]
上海市胸科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冯键:攻坚纵隔肿瘤早筛早诊,培育医疗新生力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1 09:10
纵隔肿瘤疾病特征 - 纵隔肿瘤是胸腔两肺之间区域良恶性肿瘤的统称 包含胸腺上皮源性肿瘤、生殖源性肿瘤、淋巴瘤等类型[2] - 胸腺上皮肿瘤包括胸腺瘤和胸腺癌 是典型恶性肿瘤 以往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0.3[2] - 随着胸部CT肺癌筛查普及 纵隔肿瘤检出率可能超过以往认知的100倍[2]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早期症状不明显 可表现为轻微胸闷、胸痛、咳嗽、吞咽困难或反复发热[4] - 约30%-50%胸腺瘤患者合并重症肌无力 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上楼困难等症状[4][5] - 不推荐使用CT进行普遍筛查 但出现症状者应尽早进行胸部CT检查[5] 治疗方式演进 - 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性质和分型 良性肿瘤可单纯随访 淋巴瘤可采用系统性药物治疗[5] - 早期胸腺上皮肿瘤以单纯手术为主 恶性程度高的类型需联合化疗放疗[5] - 微创手术如胸腔镜、机器人手术成为主流 使患者创伤更小且恢复更快[5] - 免疫治疗在晚期胸腺癌患者二线治疗中表现出较好效果[6] 诊疗挑战与发展方向 - 鉴别诊断高度依赖医生经验 可能导致不必要手术[6] - 人工智能应用及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检测有望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6] - 晚期胸腺上皮源性肿瘤等类型治疗手段有限 需加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6] 地区医疗差异 - 西藏地区因生活习惯等因素 患者较少体检 肿瘤发现时多偏晚期[3][7] - 对比沿海城市 西藏纵隔肿瘤就诊率较低且诊断时机滞后[7] 公共卫生与科普 - 常见误区包括认为胸腺瘤都是良性、没症状不用管、纵隔肿瘤难治等[9] - 需强调规范化诊疗 不同肿瘤治疗方式差异大 部分只需随访而部分需积极治疗[9] - 建议通过医生自媒体账号进行医疗科普 提高公众认知和防范意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