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科技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创新药领衔港股生物科技“狂奔”,后市还有业绩估值双击机遇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4 02:07
政策支持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条全链条支持政策 包括加速创新药研发与支付体系完善 并同步推进首版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制定[1] - 从"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重申创新作为医药工业发展基本原则 到2025年两会点名支持创新药行业发展 健全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制定创新药目录 再到国家药监局推出创新药临床试验"30日快速审批通道" 政策持续支持行业发展[4] 市场表现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高达57.84% 相较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分别跑出37.46%和38.64%的超额增长[2] - 前15名回报率最高的ETF均为跟踪生物医药类指数产品 其中恒生生物科技ETF等10只ETF年内回报超50%[1]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前十大成分股年内平均涨幅高达88% 其中第一大权重股信达生物涨超125% 三生制药股价翻了3倍有余[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累计流入港股市场达7031.49亿人民币 仅约半年时间便实现2024年全年总和7440亿元的94%[6] - 医药生物行业年内获得南向资金净流入达1224亿元 跻身2025年港股通资金最富集的前三大申万港股行业[6] - 恒生生物科技ETF近5个交易日合计净流入1062.47万元 年初以来实现55.68%增长 同类排名7/315[6] 研发实力 - 中国企业研发的活跃状态创新药数量累计达3575个 居全球首位[4] - 中国在全球临床管线数量中占比达到1/3左右[5] - 中国企业是ADC、BsAb/TCE等新成药模式的主要管线贡献力量 也是siRNA、PROTAC等新崛起的重要玩家[5] 估值水平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的市盈率TTM值为27.84 仅位于近十年市盈率历史分位数的11.81%[7] - 中国上市创新药公司的总市值不及美国创新药板块市值的15% 表明板块长期增长仍有充裕空间[7] - 2025年国内创新药产业有望迎来拐点 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的投资机会[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