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质量
icon
搜索文档
“国蝶”金斑喙凤蝶现身广东低海拔区域
新华网· 2025-09-13 16:27
生物多样性观测 - 金斑喙凤蝶频繁现身广东 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天井山片区观测到雌性个体 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首次记录活动踪迹[1] - 该物种对栖息地植被 气候 生态完整性要求极高 一年生活两代 成虫活动时间短 繁殖受气候影响大 雌雄比达1:50-200 雌性个体尤为少见[2] - 自2015年起南岭地区车八岭先后5次记录踪迹 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南岭片区2022年及2023年两次记录珍贵影像[2] 生态价值评估 - 在海拔540米低海拔区域发现健康雌性个体 表明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的森林生态链条已实现完整衔接[2] - 印证南岭国家公园候选区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完整 其生态价值愈发凸显[2] - 为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质量提供重要科学依据[1] 物种特征 - 金斑喙凤蝶属亚热带 热带高山物种 栖息于海拔1000-2000米常绿阔叶林山地[1] - 位列世界八大名贵蝴蝶之首 被誉为中国"国蝶"[1] - 仅在广东 江西 福建 浙江等少数地区有确切记录[1]
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央视网· 2025-06-05 02:39
空气质量 - 地级及以上城市PM2 5平均浓度29 3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 7%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7 2% 同比上升1 7个百分点 重污染天数比例0 9% 同比下降0 7个百分点 [2]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长三角地区和汾渭平原PM2 5浓度同比分别下降0 9% 0 9%和4 8% 优良天数比例分别上升3 9 1 5和2 6个百分点 [2] - 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222个 同比增加19个 [2] 地表水环境 - 地表水I~Ⅲ类水质断面比例90 4% 同比上升1 0个百分点 劣Ⅴ类比例0 6% 同比下降0 1个百分点 [3] - 重要湖库水质优良比例77 1% 同比上升2 5个百分点 长江 黄河干流连续5年和3年保持Ⅱ类水质 松花江流域水质首次由轻度污染改善为良好 [3] - 地下水Ⅰ~Ⅳ类水质点位比例77 9% 同比上升0 1个百分点 [3] 海域水质 - 管辖海域一类标准面积占比97 7% 同比下降0 2个百分点 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83 7% 劣四类比例8 6% [4] - 283个海湾中162个优良水质面积超85% 其中125个达100% [4] 土壤环境 - 农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2% 重点建设用地污染管控率75%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45% [5] 自然生态 - 生态质量指数59 95 评价为"二类" 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占比超30% 森林覆盖率超25% [6] 声环境 - 地级及以上城市声环境功能区昼间 夜间达标率分别为95 8%和88 2% 同比分别下降0 3和上升1 2个百分点 [7] 能源结构 - 煤炭消费占比53 2% 同比下降1 6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费占比28 6% 同比上升2 2个百分点 [9]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量6 3亿吨 累计成交额430 33亿元 [9] 固废治理 - "无废城市"建设覆盖113+8个城市和地区 启动23个新污染物治理试点项目 [10]
2024年度苏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出炉 空气质量连续4年达“国家二级”
苏州日报· 2025-06-05 00:26
环境空气质量 - 2024年苏州市区PM2_5年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率84_2% [1] - 苏州市区PM2_5年均浓度居全省第4位,各地PM2_5年均浓度均达标 [1] 地表水环境质量 - 全市13个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2] - 国考30个断面中93_3%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同比持平),63_3%达到Ⅱ类标准(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Ⅱ类水体比例全省第一 [2] - 长江干流(苏州段)水质达Ⅱ类,主要通江河道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 [2] - 太湖湖体(苏州辖区)水质为Ⅲ类,综合营养状态指数50_4(轻度富营养),阳澄湖湖心水质保持Ⅲ类 [2] - 京杭大运河(苏州段)水质稳定在优级水平 [2] 土壤环境质量 - 46个一般风险监控点土壤污染物含量均未超过管制值,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2] 农村环境质量 - 11个监测村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4_7%,20个农村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均达Ⅲ类及以上 [3] 声环境质量 - 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昼间区域声环境和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改善,但功能区昼间质量下降、夜间质量提升 [3] 固体废弃物管理 - 截至2024年底全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365万吨/年,2_61万家单位纳入省级管理系统 [3] 辐射环境质量 - 电离辐射监测因子处于江苏省天然本底水平或标准限值以下,重点水源地和太湖流域辐射水平符合标准 [3] 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 2024年苏州市生态质量指数(EQI)达到"三类"标准 [2]
《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优良天数创有监测以来新纪录
央视新闻· 2025-05-13 08:20
空气质量改善 - 2024年北京市PM2 5年均浓度30 5微克/立方米 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和PM10多年稳定达标 [1] - 与2013年相比 2024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下降50%以上 其中PM2 5下降65 9% [1] - 2024年优良天数290天创监测纪录新高 重污染天仅2天为历年最少 [1] 水生态环境优化 - 2024年北京市优良水质河长占比达87 2% 同比提升15 9个百分点 监测105条段河流总长2551 6公里 [3] - 五大水系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4年贯通入海 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 [3] - 清河入选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继密云水库和雁栖湖后北京市再获此荣誉 [3] 生态建设成果 - 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达71 4 同比提升0 85% 2020-2024年累计记录151种生态系统和7121种物种 [6] - 集中建设区绿视率达26 98% 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6] -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 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稳定正常 [6] 可持续发展进展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 [1] - 碳市场交易机制完善 低碳试点工作推进 一微克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成效 [10] - 京津冀联防联治协同推进 2025年将聚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发展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