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河北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到2030年,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日趋完善
中国环境报· 2025-08-13 08:28
核心观点 - 河北省发布《加快建立河北省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实施方案》 提出到2030年建成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实现监测体系智能化改造和数智化转型 重点支撑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白洋淀生态质量提升和环保绩效创A等任务 [2] 监测网络建设 - 构建天空地海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逐步覆盖居民区河流和生活环境 满足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排名考核 生态补偿 应急预警 污染治理和溯源等管理需求 [2] - 2026年试点省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智能化改造 2030年基本实现智慧运维 [3] - 2029年基本完成省控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智化改造 [3] 实验分析能力提升 - 2025年在白洋淀流域监测中心试点智能无人实验室建设 2026年底前建成运行 [3] - 2027年底前在省监测中心和秦皇岛监测中心建成智能无人实验室 承担全省地表水 地下水 海洋等样品分析任务 实现实验过程智能感知 数据质量可追溯和分析过程可视化 [3] 空气质量监测与预报 - 2026年基本建成环境空气质量与颗粒物组分 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协同监测网络 [3] - 2029年具备未来10天区域和城市逐小时及日平均空气质量预报能力 提前72小时AQI级别预报月均准确率超80% [3] 水生态监测 - 加快全省水生态监测能力数智化建设 逐步开展重点河流 湖库的水生态监测评估 [3] - 2025年在白洋淀流域试点鱼类自动监测 2026年开展典型水生生物自动鉴定 [4] - 2027年开展环境DNA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并建成省级水生态实验室 形成全省水生态自主监测能力 [4]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力争2029年建成全省典型生态系统重点生物物种图谱库 基因库和标本库 [4]
内蒙古加快生态环境监测向数智化转型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 内蒙古已建成34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133个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点、59个水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自动监测网络 [1] - 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总数达8391个,覆盖环境质量、生态质量及重点污染源监测 [1] 数智化转型进展 - 建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并入选国家智慧监测创新应用试点 [1] - 完成3个空气站点数智化改造,实现设备自动诊断维护、自动质控校准、远程智能控制及干扰智能识别 [1] - 数智化改造使现场工作量降低70%以上,异常处置率达99%以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