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旅游

搜索文档
中秋国庆超长假期将至,第一批游客已经到达目的地
国际金融报· 2025-09-29 10:39
中秋、国庆双节即将开启,第一批错峰出行的游客已经抵达目的地! 今年国庆、中秋连休,比去年多出1天,大家的出游意愿更强。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国内出游意愿同比增长三成,出境游意愿增超四成。 更多人选择请3休12"拼假"出行,若国庆节前、节后各请3天假,则可拼出16天"大长假PLUS"。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 27日持续至10月12日;美团旅行数据显示,今年国庆假期,出游高峰预计从9月27日持续至10月12日;同程旅行数据亦显示,在"请3休12"拼假热潮带动下, 平台上9月26日到9月28日出游产品预订热度较去年同期上涨26%,更长的假期带来更强的出游意愿。 由于国庆、中秋组成超长假期,大量游客选择"去远方"来一场深度游。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十一"期间机票、火车票预订热度居高不下,出行距离多为300公里以上。其中,在机票预订方面,热门目的地Top10分别为成都、 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昆明、重庆、西安、杭州、南京。Top5热门航线为深圳-上海、青岛-成都、重庆-杭州、海口-北京、无锡-成都。火车票预订同样 火爆,9月16-17日,火车票开售热度Top10城市为郑州、武汉、成都、北京、 ...
“演出+旅游”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
环球网· 2025-09-23 03:10
《简报》显示,今年暑期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和观众人数保持上升趋势,如7月在乌鲁 木齐举办的2025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活动两天参与人数达7.99万。 "演出市场日益火爆,一个重要原因是消费需求的变化——大众越来越热衷于体验型消费。对年轻消费 群体来说,情绪价值正成为他们买单的重要驱动力。去看一场演唱会、参加一个音乐节、体验一部沉浸 式剧目……亲临演出现场成为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情绪表达和情感满足方式。"潘燕说,情绪价值消费如 今已是演出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对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不远千里奔赴一座城,当然不能仅停留在看一场演出。"为一场演出打卡一 座城"已然成为文旅消费新潮流,尤其是在暑期这个全年旅游消费的高峰时段。各地密集出台了针对性 消费补贴等促进演出市场消费的相关政策——上海推出的"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可抵扣话剧、歌剧、音 乐会等演出票务消费,北京发放2000万元专项补贴形成"演出+赛事+旅游"立体化消费激励体系,厦门 推出一系列"票根福利"……这些举措有力激发了"演出+旅游"消费的潜力。 "票根串联起的碎片化消费场景,形成了'1+1>2'的放大效应,既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又为 经济 ...
2025暑期文旅消费观察:赛事展演双轮驱动,激发旅游市场新活力
新华财经· 2025-09-01 06:50
暑期旅游市场热度 -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热度持续 各类细分需求场景迸发 [1] - 赛事和展演活动呈现明显带动和辐射作用 促进当地全场景消费快速增长 [1] - 文体展演活动形成"引流—消费联动—区域经济增值"的良性循环模式 [3] 赛事+旅游带动效应 - 南京因"苏超"赛事登顶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1] - 成都世运会期间(8月7日-17日)机票订单额环比增长26% 景区门票订单量环比增长42% 五星级酒店预订人次环比增长37% [1] - 途牛平台江苏目的地暑期自驾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超100% 酒店预订人次同比增长近80% [2] - 常州成为江苏出游热度增长最显著目的地 苏州/南京/连云港/徐州增幅居省内前列 [2] - 贵州"村超"复赛周末(7月26日-27日)出游人次环比前周末增长超30% 黔东南暑期出游人次同比增长近25% [2] 演出+旅游消费联动 - 时代少年团上海演唱会吸引20余万人观演 [1] - 演唱会期间上海文旅消费同比增长31% 酒店订单量同比增长45% 飞洲国际广场搜索量同比上涨超300% [1] - 飞猪平台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开售后 场馆周边旅游搜索量环比大增超7倍 [3] - ChinaJoy2025/BiliBili World2025/易烊千玺演唱会等热门活动带动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3]
线下演出旺季,撑起八大衍生消费场景
36氪· 2025-08-25 04:07
线下演出市场总体表现 - 线下演出市场持续火爆 演唱会、音乐节、话剧等各类演出数量呈井喷态势[1] - 2025年7月演出市场总票房超34亿元 同比增长近60% 直追电影市场规模[2] - 观演人群对线下演出体验的需求升级解锁了越来越多细分消费市场 成为激活消费的新动能[1] 摆摊经济 - 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形成摆摊经济 单场热门演出可吸引数万人参与 创造两个明显消费高峰时段[2] - 摆摊启动成本较低 回报周期极短 单场演出就能看到实际收益[2] - 摊主聚焦观众即时需求 夏季提供冰镇饮品、便携小吃、折叠坐垫等实用物品[4] - 结合演出主题设计应援扇、迷你手幅等特色商品 增强参与感和仪式感 社交媒体分享日入四位数的摆摊经历[4] 商场歌友会 - 商圈通过策划歌友会、签售会等粉丝活动将偶像流量转化为实际客流与销售额[6] - 采取低门槛策略联动商户推出粉丝专属套餐或折扣 通过赠送明星周边礼增加会员转化[9] - 粉丝活动能在短时间内带来大量精准客流 增强商业体年轻化与时尚感标签[9] 约妆服务 - 演唱会约妆服务成为粉丝情感表达的综合体验 用应援色打造眼妆、脸部贴纸等形成"社交货币"[11] - 需求高度集中在演出前2-3小时 化妆师需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密度服务[13] - 线上平台展示妆容案例、标注价格、预留预约通道 实现供需高效匹配[11] 约拍跟拍 - 催生专业摄影器材租赁市场 花几百元租赁设备可获得远超手机拍摄的效果[14] - 启动门槛较低 有摄影基础者购买二手设备即可接单 时间灵活成本压力小[16] - 服务改变观演方式 让记录演出现场成为难忘经历 提升观演体验[16] 住宿市场 - 跨区域观演人群集中涌入 61.3%的额外消费集中在住宿上[17] - 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3公里内酒店出现3-5倍价格上浮 基础房型在演出前一个半月被订空[19] - 酒店通过打造演唱会主题场景、提供穿梭巴士和应援礼品等特色服务提升吸引力[17] 餐饮消费 - 演出散场前后几小时形成用餐高峰 场馆周边餐饮店铺用餐人数比平时多好几倍[21] - 餐饮商家优化流程推出线上点单、精简菜单 或直接在场馆外设点招揽客人[21] - 演出后"宵夜"环节满足情感需求 餐厅加入艺人形象产品、应援主题装修等元素[23] 明星周边 - 周边产品从单一纪念意义升级为消费+体验双重载体 重塑演唱会盈利结构[24] - 实体快闪店加入等身立牌、主题打卡墙等互动场景 将购物过程变成粉丝聚会[24] - "限时限量"策略强化稀缺感 刺激粉丝集中消费 通过社交平台扩散热度[24] 演出+文旅融合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成为新旅行动机 演出门票比景点门票更能决定目的地选择[27] - 多地政府通过演艺活动吸引游客 如包头演唱会凭票根可免费游览四大景点[29] - 刀郎武汉演唱会带动武汉体育中心周边酒店预订环比增长4倍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带动综合消费超11亿元[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