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起号

搜索文档
从“老阿姨考研”到“00后捡菜”,暴力起号还有多少套路
新京报· 2025-09-20 07:42
下班去捡菜 年轻人流行起"0成本生存" 商户还热情送 主打一个不浪费 当事人提醒:坏的菜千万不要捡 网友:弥补了内陆地区不能赶海的遗憾 这股"捡菜风"最初源自网络 某博主发布的检察视频 意外走红后 迅速引发效仿 ▲近段时间,年轻人下班去菜市场捡菜的视频突然火了。图/河南广播电视视频截图 据报道,在傍晚的城市菜市场,有人会背着包、拿着手机,在摊位间低头寻觅,捡起那些被丢弃却依然完好的蔬 菜水果,并用手机记录这个过程。这种看似"没面子"的行为,却在网络上引发大量共鸣与点赞。 如果说这只是一种单纯的日常生活分享,一些博主以此为题材,保持内容输出的"日更"节奏,赢得流量和关注 度,无可厚非。甚至,这类视频的传播还让人看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丰富了短视频内容生态。 但据柳州晚报报道,在"捡菜"人群中,有人戴上了探照灯,全副武装;有人驱车三四十分钟赶来,即便所花停车 费和油费远超所捡菜品的价值,他们也并不计较;有些人甚至会故意买品相不好的菜,放在地上再假装捡起来, 称"拍摄需要"。 捡菜成"暴力起号"新套路 显然,菜市场捡菜这一本身被赋予了节约、勤俭等美德,甚至被视为年轻人夜生活方式的意象,成了某些创作者 起号的"法宝", ...
虚假摆拍、挑动情绪、造谣牟利 “暴力”起号背后藏着怎样的“暴利算计”?
央广网· 2025-09-11 04:06
网络内容生态乱象 - 博主通过虚假摆拍、挑动情绪、造谣等方式进行“暴力”起号,例如身穿外卖骑手工服哭诉悲惨经历,视频浏览量超10万次 [1] - 利用AI生成猎奇低俗内容,常见手段包括擦边裸露着装、传递不良价值观(如骂人对喷)、自我惩罚行为(如喝辣椒水)或极限挑战 [2][3] - 虚假内容背后存在团队扶持痕迹,通过批量炮制内容引流增量,最终目的为私域卖课或直播带货变现 [2][3] 平台与监管响应 - 外卖平台核实某账号注册后仅完成10单配送,未实际从事骑手工作,其IP与高度一致性账号关联,公安机关已对行为人处以行政处罚 [2] - 平台需落实主体责任,重点审核短时流量激增内容,严格执行实名制并优化注册、发布及评论审核机制,避免违规账号更换马甲躲避监管 [10] - 监管机构需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切断黑色产业链,发布典型执法案例并提供明确规范指引,同时设置重点监管“黑名单”机制 [10] 诈骗与违法案例 - 上海静安区检察院对60余名涉案人员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提起公诉,诈骗团伙分为推课、开课、售后三阶段团队 [5][7] - 诈骗套路以“官方客服”名义宣称扶持计划,收取课程费2900余元,后续诱导支付799元升级会员,但无实际教学或经营资质 [5][7] - 被害人轻信快速起号与保底收益承诺,未获增收反遭诈骗,需警惕交钱上热门、7天见收益等夸大宣传陷阱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