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金融合规
icon
搜索文档
远超去年同期!上半年8家消金公司被罚792.7万,踩了哪些“雷区”
北京商报· 2025-07-13 12:26
监管处罚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共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罚单,合计被罚7927万元,被罚机构数量和罚单总额远超去年同期[1][3] - 宁银消费金融因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等5项违规被罚165万元,刷新年内单笔罚单金额最高记录[3] - 蒙商消费金融因征信业务违规被罚83万元,湖北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分别因信用信息管理问题被罚727万元和82万元[5] 监管重点领域 - 征信业务成为处罚重灾区,涉及个人不良信息报送未告知、异议处理不规范、信用信息采集违规等问题[5] - 合作业务管理问题突出,包括贷前营销违规、贷中风控外包、贷后催收不当等全流程违规[6] - 监管首次关注自主风控能力,阳光消费金融因未自主计算授信额度及贷款定价被处罚[5] 行业合规挑战 - 业务规模扩张导致部分公司忽视合作机构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3] - 新兴业务模式涌现但风控体系未能同步更新,存在合规滞后现象[4] - 需平衡业务拓展与合规要求,既要高效协同合作机构又要确保自主可控[6] 监管趋势分析 - 监管范围从金监总局扩展到央行分支机构,覆盖征信、数据等更多领域[3] - 实施"双罚制"同时处罚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强化问责力度[6] - 助贷新规落地后将进一步强化持牌机构主体责任,监管力度持续加码[8] 行业应对建议 - 需建立严格的合作机构筛选和监督机制,实施穿透式管理[6][7] - 应完善内部制度流程,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与责任划分[6] - 需聚焦自主风控能力建设,减少对外部机构的过度依赖[9] - 要全面梳理多部门监管规定,将合规要求落实到具体岗位[8]
小米消费金融,有点奇怪
格隆汇· 2025-06-04 10:14
小米消费金融产品与运营 - 公司自营产品名为"诚星借",但官网未直接披露产品信息,仅提供公众号二维码 [1] - 产品申请渠道仅对"特邀用户"开放,非特邀用户无法直接申请 [1][2] - 诚星借的申请流程异常简化,仅要求填写居住信息和职业类型,缺少收入情况、贷款用途、紧急联系人等常规必填项 [2] - 产品审核速度极快(秒级),但测试案例直接被拒并推荐年利率36%的第三方助贷平台 [3] - 公司2023年1月贷款余额突破100亿元,2024年10月进一步增长至180亿元 [4] 合规性疑问 - 产品信息收集环节未满足2017年《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要求的"全面持续评估借款人信用、偿付能力、贷款用途"等规定 [2] - 由于未实际放贷,公司可能规避了合规争议,但信息收集与额度审核的逻辑存在矛盾 [3] 高管团队变动 - 2023年3月岳凯获准出任董事长,其同时担任天星数科总裁,此前在民生银行和小米供应链金融板块有多年经验 [5] - 2024年多位高管任职资格获批,包括总裁曹子玮、总裁助理郝祥(与岳凯曾在宁波弥链数科共事)、副总裁王剑、CRO刘江鹏等 [6][7] - 高管密集变动可能预示业务调整方向,特别是岳凯从to B供应链金融转向to C消费金融的履历转变值得关注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