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超去年同期!上半年8家消金公司被罚792.7万,踩了哪些“雷区”
北京商报·2025-07-13 12:26
监管处罚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共有8家消费金融公司收到罚单,合计被罚7927万元,被罚机构数量和罚单总额远超去年同期[1][3] - 宁银消费金融因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等5项违规被罚165万元,刷新年内单笔罚单金额最高记录[3] - 蒙商消费金融因征信业务违规被罚83万元,湖北消费金融和金美信消费金融分别因信用信息管理问题被罚727万元和82万元[5] 监管重点领域 - 征信业务成为处罚重灾区,涉及个人不良信息报送未告知、异议处理不规范、信用信息采集违规等问题[5] - 合作业务管理问题突出,包括贷前营销违规、贷中风控外包、贷后催收不当等全流程违规[6] - 监管首次关注自主风控能力,阳光消费金融因未自主计算授信额度及贷款定价被处罚[5] 行业合规挑战 - 业务规模扩张导致部分公司忽视合作机构管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3] - 新兴业务模式涌现但风控体系未能同步更新,存在合规滞后现象[4] - 需平衡业务拓展与合规要求,既要高效协同合作机构又要确保自主可控[6] 监管趋势分析 - 监管范围从金监总局扩展到央行分支机构,覆盖征信、数据等更多领域[3] - 实施"双罚制"同时处罚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强化问责力度[6] - 助贷新规落地后将进一步强化持牌机构主体责任,监管力度持续加码[8] 行业应对建议 - 需建立严格的合作机构筛选和监督机制,实施穿透式管理[6][7] - 应完善内部制度流程,明确各环节操作规范与责任划分[6] - 需聚焦自主风控能力建设,减少对外部机构的过度依赖[9] - 要全面梳理多部门监管规定,将合规要求落实到具体岗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