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垃圾治理

搜索文档
将来捡海滩垃圾可赚积分兑换权益 上海为海洋垃圾收运处置寻找动力
解放日报· 2025-08-18 02:07
海洋垃圾治理新模式 - 上海搭建政府搭台赋能、企业统筹实施、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多元造血的海洋垃圾治理新模式 [1] - 成立"沪海联盟"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对话与合作共赢 [1] - 打通海洋垃圾打捞、处置、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并建立造血机制 [1] 产业链参与企业 - 宝钢股份、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利华、百事公司成为"沪海联盟"首批关键成员 [2] - 认证机构浙江蓝景科技、华测检测、挪亚检测、盛唐认证加入联盟 [2] - 英科再生公司将海洋塑料废弃物加工成画框、相框、地板等产品 [1] 技术应用与市场机制 - 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海洋垃圾从打捞到再生全链路不可篡改数据记录 [2] - 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个人碳账户 每减碳1克对应1个碳积分 [2] - 推动海洋垃圾联动碳普惠方法学研究 提升循环利用溢价效应 [2]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海洋塑料废弃物分拣成本高导致源头发运单位缺乏分拣积极性 [1] - 企业通过品牌价值提升循环产品价值 激励源头收集和分拣环节 [2] - 传统再生塑料主要来自工业边角料 生活垃圾和海洋垃圾占比极低 [1]
印尼启动“健康无废弃物海洋”计划
新华网· 2025-08-07 07:20
印尼海洋垃圾治理计划 - 印尼启动"健康无废弃物海洋"计划 目标2029年将排入海洋垃圾量减少70% [1] - 计划采用陆海统筹治理措施 涵盖河流/海岸/小岛/港口及海上活动产生的废弃物 [1] - 通过跨部门协作和系统化管理实现可衡量可持续的治理成效 [1] 废弃物管理现状与目标 - 2025年印尼废弃物产量预计达5006万吨 其中约2002万吨可能排入海洋 [1] - 海洋垃圾被列为突出环境问题 需从源头到末端实施综合治理 [1] 政策实施与评估机制 - 将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开展流域和重点区域管理评估 [1] - 建立海洋健康审计/垃圾收支平衡表及区域变化地图作为奖惩政策依据 [1]
海洋垃圾治理机制不健全,生态环境部将推动各地建立长效机制
南方都市报· 2025-06-25 09:08
海洋垃圾治理成效 - 沿海城市以65个毗邻城市建成区的海湾为重点对象持续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动[1] - 相关海湾岸滩垃圾平均盖度从去年夏季的5.14‰下降至今年春季的1.25‰ 总体降幅达75.6%[1] - 全国65个海湾中去年发现的157个海洋垃圾集中分布岸段(总长度126公里)已基本完成存量垃圾清理[2] 协同治理机制 - 江苏省启东市通过签订"垃圾不入海"多元共治协议从源头抓好海洋垃圾治理[2] - 福建省厦门和漳州建立区域协作机制共同加强厦门湾及九龙江入海口的漂浮垃圾清理[2] - 实现部门协同、区域联动、多方参与的治管协作机制[2] 回收利用体系 - 浙江省建成36个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点实现沿海地市县区全覆盖 累计回收利用海洋塑料废弃物5.08万吨[2] - 上海江苏山东海南等省份建立各具特色的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模式[2] - 金融机构将海洋塑料回收利用纳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清单[2] 公众参与与长效机制 - 沿海各地和社团组织常态化开展各类公益净滩活动[3] - 将重点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治理与监管责任机制和组织实施体系[3] - 持续推进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工作[3]
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一年来,海湾岸滩垃圾盖度总体下降75%
新京报· 2025-06-25 07:06
海洋垃圾治理成效 - 海湾岸滩垃圾平均盖度从去年夏季5.14‰降至今年春季1.25‰ 总体降幅达75.6% [1] - 全国65个海湾去年发现157个海洋垃圾集中分布岸段 总长度约126公里 今年春季已完成存量垃圾清理 [1] 回收利用机制创新 - 浙江省建成36个海洋塑料垃圾收集点 实现沿海地市县区全覆盖 累计回收利用海洋塑料废弃物5.08万吨 [2] - 上海江苏山东海南等省份建立特色回收模式 推动资源节约与减污降碳协同 [2] - 金融机构将海洋塑料回收利用纳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清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