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披露
icon
搜索文档
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金融时报· 2025-08-08 08:02
近日,财政部与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气候(试行)(征求意见 稿)》(以下简称《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 展。 "《气候准则征求意见稿》旨在规范企业披露气候相关风险、机遇和影响的信息,向投资者、债权 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重要的气候相关信息,以便其做出经济决策、资源配置或 者其他决策。"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中心联合主任杨晨辉表示,该文件的发布标志着 可持续信息披露准则工作的重要进展,同时充分表明我国全力推进并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 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2023年以来,财政部稳步推进我国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2024年5月,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 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同年11月,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企业可持续披露准 则——基本准则(试行)》(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试行)》),拉开了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 系建设序幕,为气候准则等具体准则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在《基本准则(试行)》中,财政部明确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整个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 和应用指南三大模块。具 ...
《2024年香港上市公司环境、社会与管治报告调研》中-68页
搜狐财经· 2025-06-01 11:51
调研背景与方法 - 香港联交所自2013年推出《ESG报告指引》后,ESG信息披露已进入成熟阶段,2024年4月联交所发布气候披露新规,要求2025年1月1日起采纳ISSB气候准则 [1][15] - 普华永道第八年开展调研,覆盖恒生行业分类的12个一级行业,从ESG报告整体披露、强制披露规定、环境与社会范畴管理等维度分析样本企业表现 [1][15] - 调研采用加权随机样本,反映香港上市公司的行业和市值分布,但存在抽样误差可能性 [16] 年度专题分析:披露质量与成熟化 - 2023财年香港上市公司ESG披露率大于80%的"成熟类"指标占比达93%,较2022年增长14.1% [2][26] - 关键领域如董事会对ESG监督、气候变化应对、供应链管理披露显著提升,强制披露议题中98%企业披露董事会对ESG事宜监管,96%披露重要持份者参与过程 [2] - 汇报原则应用等领域仍有提升空间,增长类议题(披露率50%-80%)包括减废目标设定(73%)、用水效益目标(78%)和劳工准则违规应对(76%) [41][42] 年度专题分析:气候披露完善度 - 联交所新规要求从管治、策略、风险管理、指标及目标四大维度披露气候信息 [3] - 87%企业披露董事会对气候风险的监督,96%识别重大气候风险与机遇,但气候情景分析仅23%企业披露,范围3排放披露仅31% [3] - 企业需加强气候韧性评估与长期转型计划制定,以符合ISSB气候准则要求 [3][24] 年度专题分析:生物多样性披露 - 生物多样性披露尚处早期,仅28%企业披露其对业务的影响,36%采取管理措施 [4] - TNFD框架建议从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目标四维度披露自然相关影响,恒基地产等企业尝试应用LEAP方法评估自然依赖与风险 [4] - 整体行业需加强生态系统关联分析与数据披露,以提升披露科学性 [4] 调研结果:综合现状与管治 - 81%企业发布独立ESG报告,79%报告超60页,64%参考GRI、TCFD等国际标准,36%经第三方鉴证 [5] - ESG管治架构逐步完善,74%企业成立ESG委员会,董事会对ESG监督披露率达98% [5][32] - 典型案例包括丽珠医药披露多元化雇佣目标,康师傅推动绿色供应链,美的集团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5][44][45] 调研结果:环境范畴披露 - 排放物、资源使用等指标披露率超90%,99%企业披露范围1/2温室气体排放 [5] - 定量环境目标披露率约50%-70%,如减废目标(73%)、用水效益目标(78%),需强化数据量化与目标管理 [5][42] - 能源消耗、水消耗、包装材料总量及密度等KPI绩效数据披露率超过90% [38] 调研结果:社会范畴披露 - 雇佣、健康与安全、反贪污等披露率超90%,供应链ESG管理披露率提升至80%以上 [5] - 劳工准则违规应对披露率75%,社区投资资源披露率92%,仍有优化空间 [5][41] - 反贪污政策披露率达99%,社区投资政策披露率82%,为成熟类议题中较低项 [36] 未来展望与建议 - 对齐国际标准如ISSB、TNFD框架,提升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披露的科学性 [6] - 深化数字化管理,利用技术工具优化数据收集与分析,增强披露准确性与时效性 [7] - 强化战略融合,将ESG目标融入业务战略,推动绿色转型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例如通过情景分析评估气候韧性,制定覆盖范围3排放的长期目标 [8] - 香港ESG生态正从合规导向转向价值创造,企业需以更高标准推动可持续发展实践与透明披露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