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企合作

搜索文档
“爆改”留用地,这家村集体如何做到年入千万 | 众说百千万⑬
南方农村报· 2025-09-05 02:31
文章核心观点 - 深汕合作区通过村企合作模式盘活闲置村集体留用地 实现村集体增收 村民致富和企业发展的三方共赢 [10][45][66] 留用地闲置困局 - 蛟湖村11.73万平方米留用地位于核心区黄金地段但闲置十年 因村集体缺乏经济实力和村民不了解政策 [19][20][21] - 云新村 元新村等同样面临留用地分散和开发效率低的问题 导致政策红利无法兑现 [23][24][28][29] 村企合作破局模式 - 蛟湖村2023年3月与深汕城投采用"股权联建"模式:村集体出地 国企出资金技术共建产业园 [31][32][33] - 云新村和元新村与深汕国际汽车城采用国企主导租用模式:村集体出租留用地 国企负责建设招商并按年支付租金 [39][41][43] - 两种模式均实现村集体免于自主开发负担 企业避免招拍挂流程 加速项目落地 [44][45][61] 经济效益与分配 - 蛟湖产业园预计合作25年为村集体带来总收入2.9亿元 首年收入即达1000万元且每两年递增3% [49][50] - 云新村通过留用地出租年获租金600余万元 村民人均年分红达2万元 [52][53] - 元新村村民家庭年分红可达近十万元 产业园还提供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55][56][57] 产业集聚与发展 - 云新村产业园已引入京西重工 延锋国际等企业 形成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集聚 [39][63] - 留用地紧邻产业园区 有效配套上下游企业 降低企业前期成本并享受产业集群红利 [59][62][63] - 蛟湖产业园预计2024年9月底完成厂房和宿舍封顶 建设速度体现"深圳效率" [35][36][37] 社会效益 - 村民实现本地就业创业 兼顾家庭照料 减少外出务工需求 [55][56] - 村集体收入增加后更有底气推进民生工程 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48][51] - 企业获得村民支持减少项目推进阻力 同时为当地创造就业和技能提升机会 [57][61][66]
深汕:在实干中坚定信心
人民网· 2025-07-07 02:54
新能源汽车产业 - 全球最大汽车运输滚装船比亚迪"深圳号"装载数千台"中国智造"汽车驶往欧洲市场,体现出口能力 [1] - 比亚迪二期整车项目日产新能源汽车1300辆,东地块投产后产能将进一步释放 [5] - 小漠国际物流港具备15米水深条件,可停靠全球滚装船,已开通9条外贸航线,成为华南汽车出口门户港口 [5] - 深汕合作区形成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比亚迪、京西重工、延锋国际等近30家上下游企业串联成链 [3] - 比亚迪工业园四期电池包PACK项目投产,刀片电池模组直接供应二期整车项目 [3] 产业体系与产能 - 深汕构建"一主三辅"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能源汽车为主,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为辅 [3] - 深圳壁虎科技计划年产300台特种车辆,产品包括纯电动物流车、勘探皮卡车等,已打入欧美市场 [3] - 延锋汽车饰件公司入驻智能座舱产业园生产汽车内饰,体现产业链协同 [11] - "港厂联动"模式实现新车下线5分钟即装船出海,通港大道串联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外贸全链条 [5] 区域发展与基建 - 深汕合作区采用组团化开发模式:西部先进制造、东部生态旅游、中心组团综合发展,远期规划CBD [7] - 深圳中学高中园提供9900个学位,深汕人民医院新增800张床位,体现公共服务配套升级 [7][9] - 深汕大道、红海大道等主干道对标深圳深南大道,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 [7] - 外来人口已超过本地居民,商铺、酒店、夜市等商业配套随产业集聚快速兴起 [9] 村企合作与乡村振兴 - 落地13个"村企合作"项目,包括蛟湖产业园、智控底盘产业园等,2024年9个行政村年收入超百万 [13] - 大安村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园,整合20处红色遗址及黑山羊、茶叶等资源打造文旅品牌 [11] - 金兴围村民小组集体留用地建设智能座舱产业园,实现产业项目与村集体"双向奔富" [11] 经济数据 - 2025年第一季度深汕地区生产总值达73.42亿元,同比增长40%,呈现跨越式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