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观

搜索文档
以敬畏之心对待职责使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25 00:57
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 所戒、行有所止。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党员干部常 怀敬畏之心,必须摆正个人与组织、与人民、与法纪的关系,做到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人民掌好权 用好权,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在"有畏"之中体现"有为",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干部成长,必须依靠组织、敬畏组织。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成长发展固然要靠自身努力,但更 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呵护,想明白这点就会更加自觉依靠组织、敬畏组织。有的干部习惯将成绩归功于自 身素质出众、能力突出,而忽视组织的栽培和各方面支持;还有的在党内大搞结党营私、培植个人势力 等非组织活动,全然不把组织放在眼里。这些人忘记了,机会和平台都是组织提供的,成绩是干部群众 共同奋斗的,某个人或是小团体的力量再大,也不可能凌驾于组织之上。况且,为党奋斗是党员干部的 本职本分,在组织面前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也不允许有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敬畏组织才是正途,要 始终忠于党、忠于党的事业,坚决听党话、跟党走,不断增强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奉献的政治担 当,让自己所作所 ...
知敬畏是价值观也是方法论
人民日报· 2025-08-07 01:51
核心观点 - 敬畏是价值观和方法论的核心 体现对人民 组织 法纪 市场规律和自然的尊重与戒惧 [1][2][3] - 缺乏敬畏会导致权力观偏差 行为失范 发展不可持续 [1][2] 党性修养与纪律执行 - 党员干部需知敬畏 存戒惧 守底线 习惯在受监督环境中工作 [1] - 权力观偏差导致对人民 组织 法纪失去敬畏 是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 [1] - 敬与畏一体 有敬无畏易急功近利乱作为 有畏无敬则优柔寡断不作为 [2] 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 - 城市发展从大拆大建转向文脉赓续的内涵式发展 [2] - 禁止大规模迁移砍伐树木 滥建文化地标 随意更改老地名 [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需知敬畏晓利害 [2] 市场规律与自然生态 - 滥用行政命令干预市场 乱收费 乱罚款 乱检查 乱查封妨碍经营 [2] - 企业盲目拼价格 铺摊子 跑马圈地会损害行业健康发展 [2] - 项目以损害自然生态换取一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2] - 敬畏市场 敬畏规律 敬畏自然才能有为善为 行稳致远 [2] 方法论与行为准则 - 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 方知有所为有所不为 [3] - 常怀敬畏之心 戒惧之意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是智慧也是能力 [3]
“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被‘围猎者’的花言巧语捧上了‘云端’,沉醉于酒桌饭局中的阿谀奉承,在‘捧杀声’中迷失了自我”
中国基金报· 2025-07-17 01:09
根据提供的公众号文章内容,以下是按照要求格式整理的关键要点总结: 作风建设与领导干部行为 - 中央八项规定实施后党风政风显著改善,但个别领导干部存在被"围猎者"阿谀奉承迷惑的现象[1] - 部分领导干部设置"情绪滤网",只听阿谀之词而排斥逆耳忠言,导致政绩泡沫化和关系庸俗化[2] - 迷失自我的领导干部常出现权力观扭曲,将"显绩"置于"潜绩"之上,热衷打造"盆景工程"而忽视民生问题[3] 信息接收与决策偏差 - 领导干部陷入"信息茧房",只听趋炎附势者言论,导致公共资源错配和基层负担加重[3] - 这种现象屏蔽干部群众真实意见,疏离党群干群关系[3] - 根源在于思想认识问题,需从思想深处正本清源[3] 解决方案与改进方向 - 领导干部应牢记权力来源,坚持为民造福,倾听群众真实意见[3] - 需强化党性修养,保持政治判断力,树立正确权力观和政绩观[3] - 营造实事求是的工作环境,使吹捧者失去市场,鼓励真话表达[4][5] 注:由于原文内容聚焦于党政建设领域,不涉及具体公司或行业数据,因此未提取相关商业指标。所有分析均基于政治生态建设角度展开。
岂能指望“政绩工程”出政绩
广州日报· 2025-06-27 12:07
政绩工程案例 - 长春市宽城区欣园街道五星村原党委书记杜一宝使用4600余万元集体资金成立三家村办企业,其中两家严重亏损,一家倒闭,给村集体财产造成重大损失[1] - 贵州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盲目举债近2亿元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楼""世界最高琉璃陶建筑"等政绩工程[2] - 福建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家东在担任漳州市委书记期间,未经调研论证便花费2.11亿元打造6座仿古驿站,最终长期荒废闲置[2] 政绩工程特点 - 政绩工程掺进个人虚荣心和功利心,想作为提拔升迁的"垫脚石""敲门砖"[2] - 一些党员干部为个人政绩"添光增彩"而不顾地区发展实际、违背群众意愿[2] - 存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错误观念[2] 政绩工程危害 - 挤占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资金,加重人民群众负担[3] - 伴随权力滥用和腐败滋生,如违规审批、挪用公款、收受贿赂[3] - 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作风,导致决策失误、执行不力、监督缺失等问题[3] 正确政绩观 - 真正的政绩是为群众谋福利、谋发展,脚踏实地干出来的[3] - 政绩好不好由实践检验,由人民群众说了算[3] - 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
“贿随权集”怎么破(人民论坛)
人民日报· 2025-05-21 21:59
权力与腐败 - 权力具有双刃剑属性 既是施展才华的工具 也可能导致人生陷落[1] - 贿赂行为与权力集中呈现正相关关系 即"贿随权集"现象[1] - 不法商人通过捕捉权力行使者的弱点 设计饭局牌局等围猎手段[1] 权力观与党性 - 正确权力观强调权力来源于党和人民 必须用于为党分忧为民谋利[1] - 党性衡量标准体现在公与私的取舍 孔繁森张富清等案例展示严格自律[2] - 存在消极避责现象 部分官员因畏惧风险而选择不作为[3] 权力监督机制 - 纪律约束构成权力行使的安全防护栏 需设置多层防御体系[2] - 法治思维和制度笼子是规范权力运行的核心手段[2] - 监督环境常态化能有效抵御不良风气腐蚀[2] 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 - 清代赵翼的研究揭示权力与腐败存在历史性关联[1] - 当代腐败案例多始于生活情趣失守 最终演变为权力滥用[1] - 领导干部需保持对权力和人民的双重敬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