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2.0
icon
搜索文档
外资零售业争相续写“上海故事” 本土化2.0更聚焦“深度适配” 增强扎根中国市场、赢得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
解放日报· 2025-09-15 01:44
核心观点 - 外资零售业持续加仓上海并推进本土化2.0战略 通过体验消费 质价比优化和线上融合三大策略深化中国市场布局 [2][4][6] 首店经济与外资投资 - 上海2023年1-7月新增首店554家 其中全球及亚洲首店11家 全国及内地首店85家 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7.3% [3] - 外资品牌包括HOKA全球首家体验中心 蔻驰全球首家度假区门店 阿迪达斯三叶草全球旗舰店 萨洛蒙全球首家概念店等均于2023年落户上海 [3] - H&M中国旗舰店"H&M风格之邸"于2023年9月焕新开业 成为品牌中国首个体验中心及零售大中华区总部所在地 [1][4] 本土化2.0战略举措 - 体验消费升级:H&M新店增设家居概念空间 咖啡店 花店及高定系列展览空间 [4] - HOKA全球体验中心引入全链路体能测试设备 包括足底压力扫描仪和三维跑步姿态分析系统 [5] - 质价比优化:宜家中国推出超150款低价产品 并针对银发经济开展适老购物满减活动 [5] - 奥乐齐宣布超50款日需品长期降价 最高降幅达30%且无会员门槛 [5] - 线上渠道融合:优衣库与京东合作通过小程序销售 部分2025秋冬新品在京东优先发售 [6] - H&M设立全球首个店内直播间 每周定期邀请明星及KOL进行直播 [6] 市场表现与投资信心 - 上海2023年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 7月单月增速达7.8% 消费韧性显著 [6] - H&M集团强调中国始终是其全球战略核心市场 上海是投资中国的起点 [4] - 外资零售业将扎根中国市场 通过创新体验模式和深度本地化需求理解构建核心竞争力 [6]
聚焦"深度适配" 外资零售业争相续写"上海故事"
搜狐财经· 2025-09-15 01:42
H&M中国内地首店暂别3年多焕新归来,要比拼的已不再是简单的策略调整 外资零售业争相续写"上海故事" 本土化2.0更聚焦"深度适配",增强扎根中国市场、赢得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 淮海中路思南路路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18年前的2007年4月,瑞典快时尚品牌H&M中国内地首店落 户于此,开业那天,5时30分起就有顾客开始排队,营业高峰时,门店一度限流。 2022年6月,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该店遗憾闭店。而开业18年后的9月9日上午,这里又一次沸腾:告别 消费者3年零3个月的它,以"中国红"裹身的全新姿态焕新归来,它不仅是中国内地首店的升级,更 以"H&M风格之邸"的新称号,担当着该品牌中国旗舰店及中国首个体验中心的大任。 这段故事的背后,正是外资零售业持续加仓上海、发力本土化2.0的缩影。 上海首店经济彰显城市吸引力 即便近一两年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投资增长放缓,上海仍凭借开放活力成为外资零售业的"必争之 地"。 来自复旦大学消费市场大数据实验室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上海新增首店554家。级别方面, 新增全球及亚洲首店11家,全国及内地首店85家,高能级首店合计占比17.3%,品牌属地包括中国、日 本、法 ...
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日产“Re:Nissan”计划能否重现戈恩时代辉煌?
华夏时报· 2025-05-15 07:44
财务表现 - 2024财年净亏损670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26亿元),较2023财年4266亿日元盈利大幅下滑 [2] - 计提4670亿日元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因北美、拉丁美洲、欧洲和日本市场评估偏差 [3]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2025财年营业利润预计减少4500亿日元 [3] 战略调整 - 启动"Re:Nissan"复苏计划,目标2027年前精简平台与供应链,聚焦六大核心市场 [2] - 计划关闭7家工厂、裁员2万人,产能从350万辆削减至250万辆 [4][5] - 中国被定位为"复兴关键战场",但新能源战略推进迟缓,市场份额持续萎缩 [2][6] 市场挑战 - 2024年华销量69.7万辆,同比下滑12.2%,较2018年峰值腰斩;2025年Q1销量12.1万辆,同比下跌29.5% [6] - 北美市场混动车型需求未及时跟进,产品迭代落后丰田 [3] - 武汉工厂(年产能30万辆)因ARIYA和奇骏年产量不足1万辆而关停 [6] 技术路线 - 纯电车型Leaf曾连续9年全球销冠,但后续投入断档导致先发优势丧失 [4] - 与本田合并谈判破裂,分歧集中在控制权与技术路线(本田主导电动化 vs 依赖雷诺-三菱平台) [4] - 当前纯电车型ARIYA的ProPILOT系统仅支持L2级辅助驾驶,车机系统卡顿问题频发 [6] 中国战略 - 发布全球首款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和纯电轿车N7,目标2027年前投放10款新能源车 [6] - 研发体系改革:中国团队主导开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采用"总部授权+本土主导"模式 [6] - 与华为合作N7车型搭载高阶智驾系统,与文远知行合作Robotaxi测试超14万公里 [7] - 未来三年投入100亿元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人员扩至4000人 [7] 行业观察 - 传统燃油车战略在欧美排放法规下风险放大,研发投入连续三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 - 智能电动化浪潮中,速度与生态成为比规模更关键的生存法则 [7] - "中国研发、全球输出"战略需平衡本土需求(如皮卡政策限制)与全球品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