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催收
icon
搜索文档
京东30亿布局不良资产处置,青岛AMC增科技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10:19
交易核心信息 - 京东集团以30.14亿元收购中信集团持有的青岛AMC 66.67%股权 [1] - 青岛AMC 2024年营业收入1.66亿元,净利润1.01亿元;2025年前5个月净利润达0.91亿元 [2] - 交易完成后京东形成支付-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完整金融生态闭环 [1][3] 青岛AMC背景与价值 - 公司成立于2015年9月,初始注册资本10亿元,2016年2月获得全国首家市级AMC牌照 [2] - 2021年中信集团以25.79亿元收购66.67%控股权,此次转让给京东溢价4.35亿元 [2] - 持有稀缺AMC牌照,具备批量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资格 [2] 京东金融战略布局 - 2019年通过京东科技持有北京资产管理公司15%股权 [3] - 2025年5月正式获得全国性消费金融牌照,捷信消费金融更名为天津京东消费金融 [3] - 构建"精准获客-放贷-处置-催收"的完整业务闭环能力 [5] 市场机遇与政策环境 - 2024年银行公开转让处置的个贷不良资产规模达2258亿元,同比增长80% [4] - 7月15日生效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允许地方AMC突破地域限制收购个贷不良资产 [4] - 新办法允许计划单列市AMC经省级同意后将批量收购业务扩大至全省范围 [6] 业务协同与发展前景 - 京东可将大数据风控、用户画像、智能催收等技术应用于青岛AMC业务 [5] - 青岛AMC有望在全国59家持牌地方AMC中脱颖而出 [5] - 科技金融生态可为山东省不良资产处置提供更优解决方案 [6]
市场扩大但盈利更难,地方AMC陷“周期漩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4:18
不良资产市场现状 - 不良资产包的数量和规模均呈现上涨,但AMC业务难度增加,表现为"一级市场很热,二级市场不行,三级市场冻结" [1] - 头部AMC获取相对优质的不良对公贷款后,其他AMC只能在剩余资产包中寻觅机会 [2] - 市场需求为AMC发展提供大量业务机会,但对其功能定位、业务模式、风险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2] AMC行业面临的挑战 - AMC业务模式具有逆周期特性,导致业务周期长、盈利慢且处置回收不确定性大 [3] - 行业普遍面临不良资产处置难、资产流动性差、资产质量下降及盈利压力加大等问题 [3] - 底层资产价格处于下行区间,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新房销售面临去化难题 [3] - 整体收益率下行,业务买卖差价和企业ROE面临业绩考核压力 [3] - 当前收益率与大额存单利率相当,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持有现金更具性价比 [3] 业务转型方向 - 由债权思维转向股权思维,通过增加股性"以时间换空间"获取高回报 [3] - 在固收、房地产等领域增加权益部分以获取超额收益 [3] - 下探资产层级,从优先级转向考虑夹层级 [3] 个贷不良资产现状 - 个人业务平均利差不到3%,远低于对公业务的15% [4] - 个贷不良单笔金额低、分布范围广、法律关系复杂,处置成本高 [4] - 需组建专业团队并与外部催收机构合作,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4] - 头部AMC开始探索智能催收和建立自营团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4] - 暴力催收问题受到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消费者保护压力较大 [4] 行业难点与海外借鉴 - 出售方和处置方对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加价进货"现象 [6] - 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借款,与不良资产处置的中长期特征存在错配 [6] - 非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规模大幅攀升,回收周期延长,坏账增加 [6] - 借鉴美国通过另类投资和并购重组方式,为一二级市场联动注入动能 [6] - 通过产能出海缓解竞争压力并形成新优势产业 [6] - 利用香港发展新金融模式,包括稳定币、RWA和STO等创新工具 [7] - 将国内实体资产转化为可交易数字资产,实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 [7]